香港“黃金珠寶第一股”周生生(00116.HK)近期發布的最新業績報告透露,2024年再關閉122家分店,凈減少74家,主要位于中國大陸。
瘋狂關店背后,是周生生業績表現顯露疲態。2024年全年,周生生錄得營業額211.76億港元,同比下降15%;公司擁有人應占年內溢利8.06億港元,同比下降20%,其中來自持續經營業務的凈利潤更是大跌27%至7.72億港元。
對此周生生解釋稱,2024年經濟狀況不明朗,加之金價創歷史新高,對中國內地、香港及澳門市場的珠寶需求造成重大壓力,導致營業額按年下跌15%。不過,集團通過優化產品組合及把握金價上漲的趨勢,將毛利率提升了1.9個百分點至28.3%,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利潤下滑的壓力。
金價對珠寶需求造成重大壓力
3月26日,現貨黃金收報3019.65美元/盎司;27日,受市場情緒推動,金價短線拉升超5美元,觸及3031.91美元/盎司。高盛在研究報告中將預測區間從之前的3100美元至3300美元上調至3250美元至3520美元。該投資銀行預計,亞洲大型央行將在未來三到六年內繼續積極購買黃金,以達到預期的黃金儲備目標
金價接連狂飆傳導到消費端,帶動黃金飾品價格攀高。3月27日,周大福、周生生、六福珠寶、老鳳祥、謝瑞麟金價突破920元/克。而不斷攀高的黃金飾品價格也加重了消費者觀望的腳步。“過去的三八節,雖然依照慣例進行了促銷活動,但因為每日見漲的金價,大單比較少,小克重金飾會受歡迎一些。”水貝一名商戶告訴《華夏時報》記者。
周生生表示,金價創歷史新高,對中國內地、香港及澳門市場的珠寶需求造成重大壓力。中國內地和香港及澳門的黃金飾品及產品的同店銷售增長分別下跌13%及19%,主要是由于一般黃金首飾產品的銷售放緩;中國內地和香港及澳門的鑲嵌珠寶同店銷售增長分別下跌38%及24%,主要是由于鉆石銷售下滑所致。
中國商業史學會老字號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北京國際商貿中心研究基地教授王春娟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珠寶零售行業本身就是一個高度敏感的行業,其業績很容易受到經濟環境、金價波動等因素的影響。從周生生的業績表現來看,其盈利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具備穿越周期的韌性。盡管面臨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但公司通過優化產品組合、提升毛利率等措施成功緩解了利潤下滑的壓力。然而,為了進一步提升盈利模式的韌性,周生生還需要在渠道策略、品牌建設、產品創新等方面不斷努力。
一年關閉122家門店
周生生創立于1934年在廣州開展的同名金行業務,創辦人取名寓意“周而復始,生生不息”。1973年,周生生登陸港交所,成為香港首家上市的黃金珠寶公司。2013年,周生生走上業績巔峰,實現營業收入251.4億港元,歸母凈利潤達到12.18億港元;2016年,周生生業績開始出現滑坡,直至2021年有所好轉,但難回盛況。
業績倒退的背后,是周生生大規模縮減門店數量。2024年,周生生新開設了48家分店,關閉了122家分店。
業績報告稱,周生生正在縮減位于內地三線及以下城市內開設的實體門店,并將在主要城市的高端地段擴大據點。結合全渠道策略,以實體店進入高端市場,并通過在線渠道及社區商店服務大眾市場。
周生生執行董事周永成表示:“公司相信,在成本控制、提升顧客體驗、提高運營效率和庫存管控方面的努力將有助于維持我們的財務穩健。”
“周生生作為傳統珠寶商,在品牌年輕化方面面臨一些結構性挑戰。可以觀察到,新興珠寶品牌潮宏基、DR等,更善于利用互聯網和新媒體進行營銷,而周生生在數字化轉型方面還需要加強,加大在品牌年輕化方面的投入和努力,以應對新興品牌的挑戰。”奧優國際董事長張玥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
在王春娟看來,傳統珠寶品牌往往給人留下穩重、傳統的印象,這與年輕消費者的審美取向和消費習慣存在一定的差距;與新興品牌相比,傳統珠寶品牌在營銷手段上可能顯得相對單一,缺乏創新和互動性。新興品牌往往通過推出具有創新設計和工藝的產品來吸引年輕消費者,而傳統珠寶品牌在產品線的豐富性上可能存在一定的不足。
她進一步分析道:“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周生生也具備獨特的優勢,黃金珠寶品牌與中華文化的融合以及創新已成為行業發展的重要趨勢。通過運用傳統文化元素、傳承古典工藝、進行產品創新、渠道創新和營銷創新等手段,品牌可以不斷提升自身的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在此基礎上,利用社交媒體、直播帶貨等新興營銷手段提升品牌曝光度和互動性,通過提升品牌形象、加強品牌宣傳等方式吸引年輕消費者。”
王春娟表示,隨著消費者購物習慣的變化、電商的崛起以及金價波動等因素的影響,珠寶零售行業正在經歷渠道結構的優化和升級。未來,黃金珠寶行業的渠道策略關鍵在于實現線上線下的融合,通過全渠道策略提升顧客體驗,同時優化門店布局,提高運營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