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光影為媒,赴文明之約。近日,2025金熊貓國際文化論壇在成都舉行。本屆論壇以“文明共聚開創未來”為主題,設置主論壇與4場平行論壇,眾多文藝界學者名人在論壇上進行熱烈的思想交流,推動文明互鑒、共謀未來發展。
在“場景煥新:文化消費新趨勢與新機遇”論壇上,與會嘉賓剖析了文化消費領域正在發生的深刻變革,并探討其中蘊藏的新機遇。
中國電影制片人協會副理事長周建東表示,觀眾走進電影院不再只看一部電影,電影產業的邊界已經突破了“制片+發行+放映”的傳統鏈條,觀眾已經轉變為追求沉浸、互動、圈層認同的數字原住民,傳統的文化消費模式,尤其是影視消費正被一股強大的合力重塑煥新。
“面對新趨勢,電影產業應該打破傳統的行業邊界,從靠單一票房變現轉為構建可持續的消費生態。從短期流量的交易中跳出來,轉向長期主義的生態運營。內容永遠是王道,但內容已拓展成為IP孵化、跨媒介衍生、線下體驗在內的全鏈條價值開發。技術不僅是工具,更是激發新業態的創新引擎,用戶也不僅僅是消費者,而是參與到內容生產、傳播擴散,乃至品牌共建的產銷一體者。”周建東說。
在“數智賦能:科技創新驅動文化新質生產力”論壇上,國內外知名學者、行業專家圍繞文化新質生產力的特征,聚焦影視與科技深度融合,分享了前沿觀點和經驗。
美國視覺特效總監、曾獲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獎的喬爾·海尼克在發言中肯定了AI的作用,稱其可以“去挑戰我們以前沒有挑戰過的可能性”。他認為,人工智能要進一步發展,但是行業需有一個共同的目標,要向觀眾展示他們從未見過的內容。
電視劇《三體》導演楊磊坦言“AI確實會大量降低原來拍攝的難度”。比如,在《三體》拍攝過程中,團隊就已經用到大量的虛擬拍攝。“AI確實是很好的工具。但業內人士要理性看待AI,最終用它反哺自己的內容創作。”楊磊說。
騰訊開悟平臺負責人、王者榮耀AI應用拓展總監劉林認為,AI技術進一步發展的勢頭不可阻擋,未來,隨著空間智能的發展,AI技術還可能帶來互動式的電影體驗。
在“光影解碼:文化傳承的全球視野與本土表達”論壇上,一批文化藝術、學術領域的創作者一起探討了文明傳承這一重大命題。
四川大學教授、考古文博學院學術院長霍巍認為,技術是骨,創意是魂,交流為橋,在文化全球化的傳播中,既要保留地域特色、文化特色,同時也要實現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華特迪士尼(中國)國家地理品牌內容總監王雁表示,在跨文化傳播過程中,既要把中國故事傳播出去,也要讓世界的觀眾聽得懂中國故事。國家地理頻道一直堅持做探險、環保、教育等主題的節目,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讓觀眾體會到中國對世界的關愛以及對地球、人類的承諾。
在“生態重塑:影視產業的發展與挑戰”論壇上,與會嘉賓從內容生產、政策環境、技術賦能、國際傳播、文化創意等方面,探討如何在新的創作環境下共同建設全球影視文化行業新生態,如何進一步創新轉型、建圈強鏈、協同發展,推動打造更多全球超級文化IP,為產業繁榮注入新動力。
影視評論家、中國電影評論學會理事譚飛認為,內容創作端要正視消費者心態,根據當下社會發展階段,讀懂年輕人的真實需求。
完美世界高級副總裁、完美世界影視業務負責人曾映雪表示,近年來,國家從政策層面大力支持影視行業發展,目的是為了讓市場回歸內容為本,以觀眾為中心;行業要不斷創新,穩扎穩打,贏得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