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貝風波驟起,將預制菜推向輿論漩渦。在資本市場上,A股預制菜概念公司直面波動。
繼昨日漲停后,得利斯(002330.SZ)、三江購物(601116.SH)轉跌;昨日上漲的惠發食品(603536.SH)、味知香(605089.SH)、國聯水產(300094.SZ)轉跌;千味央廚(001215.SZ)、西安飲食(000721.SZ)、紫燕食品(603057.SH)則繼續上漲。
而從業績表現上來看,近年來,在預制菜屢屢遭遇輿論質疑及B端餐飲場景消費疲軟的影響下,行業整體承壓,充滿了不確定性。
龍頭企業整體承壓
廣義上的預制菜板塊相關企業數量較多、范圍較廣。
目前,A股上市公司中既有味知香、得利斯等主要從事預制菜業務的企業,也有諸多從農牧水產、冷凍食品、現制餐飲跨界而來的“半路入行”選手,典型的如安井食品、廣州酒家、海底撈、國聯水產等等,均在近兩年殺入了預制菜賽道。可以說,預制菜已經高度滲透進餐飲行業之中。
從2025年上半年的業績表現來看,目前龍頭們的預制菜業務正整體承壓。
被稱為A股“預制菜第一股”的味知香上半年呈現增收不增利局面,總營收3.43億元,同比增加4.70%,而歸母凈利潤3194.68萬元,同比減少24.46%。再往前看,2023年開始公司就進入了瓶頸期,全年當年營收7.99億元,微增0.1%,凈利潤1.35億元,同比下降5.42%,之后持續呈現收縮趨勢。
預制菜業務成為第一大營收板塊的安井食品上半年營收微增0.80%至76.04億元,但歸母凈利潤同比下滑15.79%,這也是其上市以來首次中期凈利下降。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兩個月前剛剛于港股二次上市。
深度涉足預制菜領域的國聯水產上半年虧損達到了5.4億元。2025年上半年,國聯水產總營收16.51億元,同比減少18.36%。歸母凈利潤為-5.40億元,同比降幅達3180.50%,毛利率為-2.89%(同比降17.05個百分點),成本增速高于收入導致利潤承壓,虧損擴大。
從餐飲跨界而來做預制菜的企業也尚未“嘗到甜頭”。
西安飲食聯合東方甄選直播銷售蒸碗等產品,電商渠道位列抖音方便食品榜首,但目前生產制造業務營收占比仍不足20%。公司2025年半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營業收入同比下滑12.08%至3.07億元,歸母凈利潤虧損5416.69萬元。盡管虧損額較上年同期收窄9.19%,依然未能扭轉連續虧損的局面,而這已是西安飲食連續第四年虧損。
在財報中,上述企業不約而同地提到,下跌原因主要系B端消費疲軟、市場競爭激烈所致,根據預制菜板塊上市公司的經營數據,近年來預制菜板塊上市公司的整體毛利率持續走低,由2018年的20.07%降至2024年的13.79%。
與此同時,行業還面臨著標準不一、消費者接受度低等難以解決的問題。例如,2024年央視“3·15”晚會曝光梅菜扣肉事件,引發廣泛質疑;同年8月,15家餐館成立“反預制菜聯盟”,門店現炒成吸引食客新賣點;同年11月,肯德基全國多地門店下架自在廚房冷凍預制類產品……
味知香董事長、總經理夏靖在公司業績發布會上直言,預制菜行業的繁榮與挑戰并存,在市場規模快速增長的同時,消費者需求的多元化和行業競爭的加劇也為預制菜企業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時,預制菜行業也面臨了標準不一、食品安全、監管標準等問題,隨著相關標準的逐步出臺,從長期來看,優質的品牌力將會是人們的消費選擇。
這反映了預制菜行業不得不面對的現狀——消費者并未完全對預制菜放下芥蒂,行業發展規范尚需完善,但賽道上已經擠滿了想要入局的人。
發展趨勢不變
西貝事件將預制菜再次推到了漩渦的中心,也讓預制菜合理性、科學性的結論也被再次定調。
新華社推文《不怕你預制,怕你不告訴我》基本反映了廣大消費者對于預制菜的普遍訴求,也引領社會各界討論聲音走向共識——預制菜本身是現代食品工業發展的產物,有利于提升餐飲行業整體運行效率,且經過成熟技術處理后的預制菜產品可以保證其衛生、安全和營養。而目前,行業發展不僅面臨著內部的發展壓力,還有外部因素帶來的無形阻礙。
與此同時,政府部門越來越重視預制菜行業發展堵點的疏通。近年來,各地區預制菜相關法規、標準逐漸完善,行業步入規范化發展路徑。
比如,作為全國預制菜產值第一大省,廣東已出臺8項省級地方標準,并上線全國首個“預制菜”相關標準。2025年1月,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批準發布了《預制菜術語及分類》及《粵菜預制菜包裝標識通用要求》。該文件中的預制菜定義,不僅涵蓋了主要原料和預加工方式,還明確其為預包裝菜肴產品,并規范了一系列預制菜相關術語。
諸如此類規范預制菜行業發展的文件、通知,今年以來在多個省、市相繼落地。
而據最新消息,由國家衛健委主導的《預制菜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草案已通過審查,即將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屆時,預制菜“身份”將有國家定義的統一說法。餐飲門店是否使用、如何使用預制菜,也將首次納入信息披露范疇。也有專家建議,預制菜的上述信息應強制披露。
中國預制菜產業園創新發展工程中心專家周孝云向記者表示,最近的種種紛爭對預制菜產業發展來說不是壞事,很多時候行業的發展進步就是這樣被推動的。
此時,距離2016年11月農業部在一份名為《全國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規劃(2016—2020年)》的文件中首次正式提及“預制菜”一詞,過去不到十年。
國聯證券研報指出,預計到2030年中國預制菜市場規模有望達到6749億元,十年CAGR(復合年均增長率)或超10%。預制菜行業呈現“大行業、小公司”格局,看好具備渠道觸達能力強、產品品牌優勢突出和供應鏈完整的公司。
可以預見的是,即使目前仍有爭議,但大力發展預制菜產業的方向不會改變,增長空間也依舊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