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業收入雙位數高增,整體凈利潤增長超65%,并購重組效能釋放……翻開上市券商2025年上半年成績單,業績亮眼,呈現出頭部券商穩健增長、中小券商快速成長的良好發展勢頭。
業內認為,在一攬子增量政策落地見效、資本市場改革深化、A股市場交投活躍的背景下,未來證券行業有望延續向好態勢,景氣上行可期。
整體業績高增
總的來看,今年上半年,上市券商整體經營情況向好,實現營收、凈利潤雙增長。萬得數據顯示,42家上市券商合計實現營業收入2518.66億元,同比增長30.8%;合計實現歸母凈利潤1040.17億元,同比增長65.08%。
頭部券商表現突出,在業務規模、盈利能力等方面均占據優勢。中信證券、國泰海通、華泰證券、廣發證券等10家券商上半年營業收入均超百億元,強者恒強格局猶存。
其中,中信證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330.39億元,同比增長20.44%,穩居行業首位;實現歸母凈利潤137.19億元,同比增長29.8%。國泰海通跟隨其后,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38.72億元,同比增長77.7%;實現歸母凈利潤157.37億元,同比增長214%。華泰證券、廣發證券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62.19億元、153.9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1.01%、34.38%;分別實現歸母凈利潤75.5億元、64.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2.16%、48.31%。
中小券商業績增速亮眼。國聯民生、東北證券、華林證券、國金證券等上半年凈利潤增速均超過100%。其中,東北證券實現營業收入20.46億元,同比增長31.66%;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31億元,同比增長225.9%。國金證券實現營業收入38.62億元,同比增長44.28%;實現歸母凈利潤11.11億元,同比增長144.19%。
談及業績增長的原因,多家券商歸因于市場環境的回暖向好。東北證券在半年報中指出,2025年上半年,一級市場表現回暖,股票和債券融資規模同步增長,更多市場要素資源向科創類企業集聚;二級市場“股債雙牛”,A股市場震蕩上行,債券市場利率整體下行,交投活躍度再上臺階。證券行業持續強化功能性定位,加快業務轉型創新發展,差異化發展格局正加速形成。
中金公司在半年報中提到,在市場情緒回暖及低基數效應共同作用下,上半年證券行業盈利顯著增長。上半年A股日均成交額同比增長61%,至1.39萬億元,日均兩融余額同比增長20%,至1.84萬億元。在此態勢下,行業經紀收入、投資收入依托低基數實現同比顯著提升,投行業務也迎來邊際改善,共同推動行業整體盈利同比上行。
“政策預期、資金改善與內生動力共同作用,使得券商盈利提升。”中信建投非銀分析師吳馬涵旭表示,在政策端,“活躍資本市場”導向明確,交易機制優化、引入中長期資金等舉措持續落地,直接拓寬了券商投行、經紀、資管等業務空間。在資金端,市場信心修復帶動成交回暖與兩融余額回升,疊加養老金、保險等增量資金入市,為券商業績提供彈性基礎。此外,行業正著力發展高附加值業務,尤其是財富管理和機構業務,優化收入結構并增強盈利穩定性。
自營收入領跑
分業務來看,上半年,券商自營、經紀、投行等核心業務均出現恢復性增長,帶動整體經營業績向好。
自營業務依然是第一增長動力。萬得數據顯示,上半年,42家上市券商合計實現自營業務收入1123.54億元,同比增長53%。其中,中信證券自營業務收入190.52億元,同比增長62.42%;國泰海通自營業務收入93.52億元,同比增長89.59%。
“這主要是由于市場主要指數實現增長,券商加大對OCI(其他綜合收益)工具配置,為自身帶來豐厚回報。”吳馬涵旭表示,根據萬得數據統計,今年1月至6月滬深300、中證500、萬得全A分別實現0.03%、3.31%、5.83%的漲幅。債券市場方面,中證全債指數上半年亦實現1.14%的增長。同時,不少券商通過互換便利加大對OCI賬戶的配置,截至6月30日,42家上市券商其他權益工具投資規模達5716.29億元,較年初增長30.8%。多重利好疊加,券商收獲可觀的自營投資回饋。
經紀業務是驅動增長的另一關鍵引擎。中信證券以64.02億元的經紀業務收入排名行業首位,國泰海通、廣發證券分別以57.33億元、39.21億元列第二位、第三位。
“上半年券商新開戶數量不斷增長,推動經紀業務增收。”西部證券非銀首席分析師孫寅表示,經紀客戶是券商財富管理業務開展的基石,尤其是在市場成交高企背景下,經紀收入貢獻占比逐步提升,客戶基礎和新開戶表現對券商十分重要。今年以來,大部分券商搶抓機遇,通過線上線下多渠道進行存量客戶的挖掘和新客戶的開拓,經紀業務優勢得以鞏固。
以申萬宏源為例,在近日召開的業績說明會上,申萬宏源表示,公司把握市場回暖和交投活躍度提升機遇,圍繞“渠道力、服務力、產品力、數字力、精細化管理能力”建設加大布局投入,上半年新增客戶51萬戶,期末證券客戶托管資產達到4.77萬億元,實現經紀業務手續費凈收入24.87億元,同比增長31.47%。
隨著市場活躍度及投資者熱情提升,投行業務也有所升溫。萬得數據顯示,上半年42家上市券商投行業務收入實現155.3億元,同比增長18%。
中信建投非銀與前瞻研究首席分析師趙然表示,股權融資景氣度改善,再融資規模快速增長,債券承銷繼續保持正增長,推動投行業務營收修復。萬得數據顯示,按發行日統計,上半年共48家公司參與IPO募資,募資規模合計380.02億元,同比增長25.53%。再融資方面,上半年上市公司再融資募資規模合計6763.87億元,同比高增704.33%。長期來看,隨著新“國九條”和資本市場“1+N”政策體系落地見效,A股市場IPO質量有望持續提升,項目質量亦會不斷提升。
并購重組升溫
今年以來,證券業并購重組步伐加快。“國泰君安+海通證券”“國聯證券+民生證券”“西部證券+國融證券”已落地,“國信證券+萬和證券”等也在緊鑼密鼓推進中。
從上半年業績來看,并購重組對券商資源整合的積極作用逐步顯現,正日益成為券商轉型突破、求質求強的加速器。
國聯民生在半年報中表示,報告期內已完成通過發行A股股份的方式收購民生證券控制權,形成“深耕長三角+輻射全國”的區域布局。整合完成后的國聯民生證券分支機構近180家,覆蓋北上廣深以及香港、無錫、鄭州等全國重點城市,具備更廣泛的區域協同效應,服務區域經濟升級,實現公司跨越式發展。上半年國聯民生業績實現大幅躍升,營業收入達40.11億元,同比增長269.4%;歸母凈利潤為11.27億元,同比增長1185%。
業內認為,在監管部門明確支持頭部機構通過并購重組做優做強的背景下,證券行業格局或將發生重大轉變,行業整合加速,整體競爭力與規模效應不斷提升。“券商過去主要通過內生增長逐漸擴大規模,未來在監管的指引下,并購或將增多,行業內資源整合或將成為券商快速提升規模與綜合實力的又一重要方式。”東吳證券非銀金融首席分析師孫婷表示,大型券商通過并購進一步補齊短板、鞏固優勢,中小券商通過并購有望彎道超車、快速做大,實現規模效應和業務互補。
證券行業能否維持業績高增長態勢,備受關注。不少券商對此抱有樂觀預期。廣發證券在業績說明會上表示,資本市場改革帶來了市場深度和廣度的變化,擴展了證券機構展業維度,為證券公司的轉型發展提供了戰略機遇期:一是在財富管理業務領域,向客戶信任的模式升級;二是在投行業務領域,向產業賦能的角色進化;三是在交易業務領域,成為風險管理方案、資產配置方案的供給者;四是在跨境業務領域,構建全球資源配置的平臺。
孫婷認為,在我國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以及券商重資產業務能力、效率持續提升的趨勢下,未來券商ROE(凈資產收益率)水平及估值仍存在上升空間。同時,當前資本市場改革預期持續強化,且政策鼓勵優質券商通過并購做優做強,大型券商優勢仍然顯著,行業集中度有望持續提升。
“從上半年行業表現來看,證券行業凈利率明顯提升,行業呈現增收不增本的發展態勢。”孫寅表示,當前各類資金接力入市,保險增配股票比例環比提升,公募發行和凈申購開始回暖,在市場向好態勢下,預期證券行業ROE和估值仍有繼續提升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