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中的華僑城迎來了自己的“救火隊長”。
9月5日,國務院國資委官網披露了多家央企的領導人員職務任免信息,其中也包含華僑城的人事變動。公告顯示,曾擔任過華潤置地總裁、中國建筑副總經理的吳秉琪,將出任華僑城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董事,并提名為總經理人選。
同時,現年63歲的張振高已達到大型央企“一把手”的退休年齡上限,將卸任華僑城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等職務;公司原黨委副書記、黨委常委、董事職務劉鳳喜,也不再擔任華僑城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職務。
這一任免信息,也印證了連日來業內關于吳秉琪加盟華僑城的傳聞。
早在8月29日,中國建筑舉辦的2025年中期業績會上,時任該公司副總裁的吳秉琪意外缺席現場,便引發了外界對其職務變動的猜測。
目前,華僑城官方網站上已將吳秉琪的簡歷更新。“吳總已經在開展相關工作了”,一位接近華僑城的人士向界面新聞透露。
財報數據顯示,自2022年以來,華僑城營收進入下滑通道,已連續虧損三年。在這一關鍵時間節點,吳秉琪這位央企老將的加入,身上也肩負著扭轉企業困局的重任。
破局窗口期
2022年3月底接替段先念出任華僑城集團董事長的張振高,出生于1962年,曾任保利集團總經理、董事及黨委副書記,其任期的三年也正值整個房地產行業的深度調整期,華僑城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在上任后,張振高迅速提出三點戰略方向:積極推進戰略規劃修編聚焦主業、加大專業化整合力度、落實精益管理。他推動組建城市公司化解資源重復配置矛盾,將旅游發展集團、商業管理公司等四家專業公司獨立運營,試圖通過專業化提升效率。
與此同時,也在加快資產處置,近年出售了上海、西安等地多個項目股權和五星級酒店資產,累計處理超過30家子公司及其債權,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業總負債額。
然而這些措施未能完全阻止業績滑坡。
界面新聞整理財報數據,2022-2024年,華僑城三年累計虧損超260億元。2025年上半年,華僑城實現營業收入113.17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8.68億元,而2024年同期為-10.56億元。
對于當前業績承壓的主要原因,華僑城解釋為項目結轉收入金額和毛利率較上年同期的下降,這也與全國房地產銷售疲軟趨勢一致。
債務壓力更成為懸頂之劍。截至2025年6月末,2410.86億元總負債中61.85%為短期債務,流動負債達1491.03億元,短期償付壓力較大。
不過,2025年中報中也有著積極的一面。
比如今年上半年通過強化銷售去化力度,優化資金回籠節奏,華僑城實現了經營性凈現金流25.6億元,較上年同期大幅增加53.9億元,成功扭轉了此前現金流承壓的局面;再如,上半年通過管理輸出模式,華僑城成功獲取浙江衢州、安徽祁門2個輕資產服務項目,為未來增長開辟了路徑。
“吳秉琪的到來為華僑城帶來了新的變量,華潤和中建時期的工作經驗都很適配華僑城當下的困局。而且,他很熟悉央企的決策邏輯,未來推進改革的阻力也會小很多”,業內人士對界面新聞指出。
充足的“救火”資本
吳秉琪,現年54歲,本科畢業于同濟大學,并獲得了澳大利亞南澳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自1993年加入華潤集團后,在華潤體系內工作了近三十年,是華潤內部培養起來的人才。
在加入華潤集團后,吳秉琪最先在華潤物業任職。后在2007年,正式進入華潤置地,歷經多個職位輪換,逐漸成長為華潤置地的核心管理層成員。
2013年,吳秉琪被升任華潤置地高級副總裁、成都大區總經理。之后伴隨華潤置地內部的組織架構調整,吳秉琪成為了華西大區總經理。
從數據表現來看,2019-2020年,吳秉琪所帶領的華西大區銷售額同比增長37.8%至275億元,營業額同比增長9.7%至190億元。
2021年初,吳秉琪再調任至華北大區擔任董事長及公司首席人力資源官。在轉戰華北大區后,吳秉琪帶領團隊在北京市場實現413億元的銷售突破,將華潤置地成功送入北京房企top3行列。
在兩個大區都做出了不錯的成績后,2022年7月吳秉琪正式升任華潤置地總裁一職,全面負責公司日常經營管理。
2023年9月,吳秉琪離開工作30年的華潤體系,調任中國建筑集團有限公司任黨組成員、副總經理。1個月后,中國建筑又發布公告,宣布吳秉琪擔任公司副總裁。
在中間的一年多時間內,吳秉琪的主要工作圍繞地產業務板塊的整合。從中國建筑2024年年報數據來看,公司房地產業務實現銷售額4219億元,全年新購置土地75宗,新增土地儲備882萬平方米,總購地金額1385億元,幾項指標均位于行業第一。
接下來,對于吳秉琪來說,如何幫助華僑城扭虧,重新回到健康發展軌道,仍然是一個不小的難題。
除了流動性壓力以外,還需重新審視其“文旅+地產”商業模式的有效性。在過去行業上升期,這一模式能夠實現資金的內循環平衡,但在房地產持續低迷的背景下,地產業務的輸血能力大幅減弱,文旅業務自身的造血能力面臨考驗。
不過,盡管面臨重重挑戰,但華僑城仍擁有諸多優勢。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華僑城集團總資產達4848億元、凈資產1004億元,2024年境內債融資達183億元,融資成本僅為2.13%-3.57%。
作為國務院國資委直接管理的大型央企,華僑城在資源獲取和政策支持方面具有天然優勢,這也為其后續回歸健康發展軌道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