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華安基金發布最新的董事長變更公告顯示,原董事長朱學華已于2025年8月26日離任,不再轉任公司其他崗位。新任董事長由7月底便已接棒華安基金黨委書記的徐勇擔任。
徐勇的此次職務變動早在市場預料之中。此前,21世紀經濟報道就曾在《華安基金換帥!徐勇接棒或成三張牌照整合關鍵》一文中提及,2025年5月離任原招商基金總經理的徐勇,或將接任現年60歲的朱學華。
當下正值“老十家”華安基金的關鍵時刻,高層人事的每一次變動都牽動著市場的神經。自從其控股股東國泰海通證券完成合并后,根據證監會“一參一控一牌”政策要求,華安基金面臨與海富通基金的整合問題。市場對其合并進程高度關注,記者曾在《三張牌照,改寫基金“老字號”命運?》一文中,詳細分析過市場猜測的四個整合方案。
華安基金也正站在發展的十字路口。2024年,華安基金同樣經歷了市場波動與行業改革的陣痛,營收與凈利潤雙雙承壓。徐勇的到任,被視為國泰海通證券為其注入新動能、破局求變的明確信號。
徐勇掌舵華安基金,不僅僅是一位領航者的更換,更是一場關乎行業格局演變的大戲序幕。他的跨界經驗與實戰戰績,能否帶領這家基金“老字號”在新的戰略格局中重煥活力,又將如何與兄弟公司海富通基金協同并進?
一切答案,都值得市場拭目以待。
徐勇正式出任華安基金董事長
2025年8月28日,華安基金發布公告,宣布董事長發生變更。原董事長朱學華已于8月26日退休,不再轉任公司其他崗位,原招商基金總經理徐勇正式接任。
徐勇為復旦大學法學博士,從業經歷頗為豐富,其職業生涯涵蓋實業、政府、保險、公募等多個領域。2022年6月,他從保險行業“轉戰”公募基金,自同年7月30日起出任招商基金總經理,直至2025年5月19日離任,隨后于今年7月30日接任華安基金黨委書記。
Wind數據顯示,在徐勇擔任招商基金總經理期間(2022年7月30日至2025年5月19日),招商基金管理規模從7921億元增長至9332億元。另據招商證券2024年年報統計,截至2024年底,招商基金總資產154.98億元,凈資產104.48億元;2024年實現營收53.08億元,凈利潤16.5億元。
相比之下,華安基金目前的行業地位略低于招商基金。截至2025年7月30日徐勇出任黨委書記時,華安基金管理規模超7000億元,位列行業第15位,而招商基金則以超9000億元的規模排在第12位。
成立于1998年的華安基金,為國內首批“老十家”基金公司之一。但與招商基金相比,其近年來的總資產和盈利水平略遜一籌,且此前因為受到權益市場持續震蕩、基金行業費率改革深化等多重因素影響,華安基金近年也面臨行業共性壓力,其2024年的經營增速有所放緩。
國泰君安證券2024年報顯示,截至2024年末,華安基金總資產77.67億元,凈資產56.87億元;2024年營業總收入31.1億元,同比下降9.56%,凈利潤9.1億元,同比下降2.66%,業績承壓明顯。
華安基金“一把手”的變動,也被視為國泰海通證券整合旗下公募資源、推進業務協同的關鍵一步。事實上,華安基金和海富通基金的整合進程已在海富通基金率先啟動。今年4月,海富通基金原董事長路穎離任,由國泰海通證券副總裁謝樂斌接任。
而海富通基金今年以來受益于債券ETF的爆發,實現旗下ETF總規模的大幅提升。截至2025年8月21日,其債券ETF總規模已經超過1000億元。
Wind數據顯示,截至8月28日,海富通旗下ETF規模超1126億元,其中今年新增608億元,占一半以上。而今年以來規模增長最多的ETF分別是短融ETF、信用債ETF和城投債ETF,三只ETF年內規模合計增超510億元。其中,短融ETF的規模超過551億元,在全市場的債券ETF中規模僅次于博時基金可轉債ETF,位列第二。
國泰海通整合棋至中盤,公募牌照重整壓軸
中國證券行業史上規模空前的合并案——國泰君安證券與海通證券的整合重組,仍在穩步推進并持續吸引市場目光。
2024年9月,這兩家頭部券商宣布啟動合并,至今年3月順利完成交割,并于4月正式以“國泰海通證券”的全新品牌亮相。萬億級券商“航母”也就此誕生。
合并前,原海通證券持股海富通基金51%,參股富國基金27.77%;原國泰君安證券持股華安基金51%,旗下國泰君安證券資管持有公募牌照。合并后,這些股權和牌照資源被統一歸集至國泰海通證券旗下。
由此,國泰海通證券同時控股華安基金、海富通基金,參股富國基金,并擁有國泰君安資管與海通證券資管(未獲公募牌照)兩家子公司。這一架構已明顯超出證監會“一參一控一牌”的監管要求,意味著國泰海通必須對其公募資源進行系統整合。
根據證監會今年1月的批復,國泰海通證券須于2026年2月前提交具體整合方案。考慮到國泰君安與海通證券僅用時不到200天便完成重組全部工作,市場普遍預期,在加快推動公募基金改革的政策引導下,華安基金與海富通基金的整合進程可能提前。
7月25日,國泰海通證券率先在資管板塊落子。其董事會審議通過,由國泰君安資管吸收合并海通資管,成為證券行業首例資管子公司合并重組案例。同日,“上海國泰海通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的新名稱正式啟用,整合行動迅速而高效。
這家券商“航母”的整合仍在多線推進。
8月12日,上海黃金交易所批準國泰海通證券承繼原海通證券的會員資格,使其成功獲得中國最大黃金交易平臺的入場券;
8月18日,國泰海通證券宣告,原定于8月22日完成的法人切換、客戶及業務遷移合并,調整至9月12日執行。屆時,國泰海通證券將在滬深北交易所、全國股轉系統、中國結算、各簽約存管銀行及基金管理公司等單位實施法人切換、客戶及業務遷移合并,將原海通證券的賬戶及相關業務全面并入國泰海通證券,真正實現合二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