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中國神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神華”)A股股票復牌。在此之前,8月15日晚間,其正式對外披露重組預案。
預案顯示,中國神華擬通過發行A股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購買控股股東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國家能源集團”)、國家能源集團西部能源投資有限公司所持標的公司股權并于A股募集配套資金,共涉及13家公司。截至2024年底,標的資產合計總資產為2583.62億元,合計歸母凈資產為938.88億元;2024年度,標的資產合計實現營業收入1259.96億元。
今年以來,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包括央企、地方國企)并購重組案例增多。據同花順iFinD數據統計,截至8月16日,年內共有636家國有控股上市公司披露并購方案,合計1029單,同比增長10.29%。其中,32單為重大資產重組,同比增長68.42%。
業界認為,政策暖風勁吹,央地國資專業化整合加速,優質資源加速向上市公司匯聚,助力上市公司做強主業、提高盈利能力;同時,新質生產力成為并購重心,助力上市公司轉型和產業升級,為資本市場注入活力。
實質性解決同業競爭問題
煤炭是我國能源體系中的“壓艙石”,也是當前我國能源市場中最具競爭力的能源品類。此次中國神華擬收購的13家標的資產,覆蓋煤炭開采、坑口煤電、煤制油煤制氣煤化工及相關物流運輸體系等產業鏈核心環節。
國家能源集團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國家能源集團此次啟動大規模資產重組,向中國神華系統性注入13家核心煤炭及相關產業主體,是解決同業競爭問題的有效舉措,可改善國家能源集團與中國神華在煤炭資源開發領域的業務重疊情況。
在中國企業聯合會特約高級研究員劉興國看來:“此次國家能源集團將分散配置的資源整合到同一家企業,不僅可以減少重復投資,還可以在內部統籌優化技術創新、產品研發與生產,從而更快地在創新方面取得突破。”
“通過資本市場力量推動資源整合,既服務國家戰略,又實現企業高質量發展,中國神華的此次重組案例將為央國企提供可復制的改革路徑?!眹夷茉醇瘓F相關負責人稱,此次多項核心優質資產注入中國神華,將大幅提高上市公司資源儲備規模與核心業務產能,進一步優化全產業鏈布局,進而實現“1+1>2”的戰略倍增效應,對筑牢國家能源基石、增強國有資本功能、提振市場信心具有重要意義。
陽光時代律師事務所合伙人朱昌明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在當前反內卷背景下,中國神華本次重組,由上市公司主導產業鏈整合并重塑行業生態,增強國資央企對能源產業鏈的自主可控能力,不僅在操作層面解決了長期存在的同業競爭等問題,更帶動能源行業從內卷向產業協同轉變。
全產業鏈整合成主流
整體來看,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并購重組案例明顯增多。一方面,隨著新“國九條”、“并購六條”先后出臺,政策支持下并購重組市場活躍度提升;另一方面,企業自身也需要轉型升級,借并購重組進一步實現強鏈補鏈。
“政策明確支持央國企通過并購重組優化資源配置。監管部門放寬了同業競爭、關聯交易等監管要求,形成政策強力驅動,顯著提升市場活躍度。”南開大學金融學教授田利輝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國有企業可以通過并購實現技術、人才、市場的協同,整合資源降低成本,提升核心競爭力。同時,國有資本布局調整需求迫切。發展新質生產力要求國有企業處置低效資產、盤活存量資源,騰挪出資金投向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當前,并購重組成為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一個重要方式。去年12月份,國務院國資委發布《關于改進和加強中央企業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提出,中央企業要把握資本市場發展規律,深刻理解市場估值邏輯轉變,推動企業內部優質資源進一步向控股上市公司匯聚,支持控股上市公司圍繞提高主業競爭優勢、增強科技創新能力、促進產業升級實施并購重組。
今年以來,央企、地方國企加速將優質資產注入上市公司,強化產業協同。據Wind資訊數據,年內披露的并購重組方案中,超30家上市公司收購標的為公司控股股東旗下資產。例如,6月份,渤海汽車系統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擬收購控股股東旗下4家公司股權,這不僅有助于提升上市公司總資產,優化財務狀況,增強盈利能力,還將整合標的公司技術研發能力,將產品線擴展到更多汽車零部件領域,全面提升公司核心競爭力。
同時,傳統企業加速轉型,紛紛布局新興產業、未來產業。例如,8月13日,衢州信安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公司擬發行股份購買先導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95.4559%股份。本次交易前,上市公司主要業務為“地產+高科技投資”雙主業模式,通過本次重組,標的公司主營業務將有力充實上市公司業務鏈條,擴展上市公司主營業務范圍,直接提供上市公司在先進新材料領域的實體制造業務發展平臺,進一步推動上市公司業務結構向硬科技實體制造轉型。
另外,頭部企業通過吸收合并,擴大企業規模,重構產業鏈,提高國際競爭力。國泰君安吸收合并海通證券,打造一流投資銀行;中國船舶吸收合并中國重工,打造世界一流造船業旗艦上市公司;海光信息擬吸收合并中科曙光,助力打造世界級智算中心。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教授韓乾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今年以來,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并購重組有三大特點,一是全產業鏈整合成為主流,超越過去的單一環節擴張。二是支付方式更趨靈活多元,比如采取“股份+現金+配套融資”組合降低現金流壓力。三是央地分工明確,央企側重保障國家戰略安全,地方則更注重綁定產業落地與區域升級。
審核效率持續提升
在政策支持下,并購重組審核效率提升。據記者梳理,今年以來,6單國資重大資產重組項目獲得注冊,從獲得交易所受理到注冊生效,平均用時僅141天,較去年進一步提升。其中,最快的項目用時僅25天。
市場人士認為,隨著政策紅利持續釋放,國資并購活躍度將繼續提升。韓乾預計,后續國資專業化整合將提速,重點行業如能源、化工等將告別“小散弱”,形成更具競爭力的大型集團;并購熱點向新興戰略領域聚焦,如新能源、高端裝備、生物醫藥、算力基礎設施等;資本運作效率將持續提升,以資本重組優化資源配置的模式將更加成熟。
田利輝認為,首先,解決同業競爭問題的央企整合將成為重點;其次,產業鏈并購將從“補短板”升級為“織網絡”,從單一資產收購轉向全鏈條布局,強化國家安全與產能協同;最后,新質生產力方向的并購有望成為重點,預計AI、量子計算等前沿領域有望涌現更多并購案例。
此外,田利輝提醒,并購重組的核心目標是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未來,國有控股上市公司需在政策框架內,平衡短期效益與長期戰略,避免盲目擴張,真正通過資源整合實現“1+1>2”的協同效應。同時,投資者應關注并購標的的技術壁壘、管理整合能力及業績承諾的可持續性,理性評估風險與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