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阿里巴巴旗下的電商基礎設施,轉身成為獨立面對市場風浪的全球化物流公司,菜鳥用了12年。
菜鳥跨境物流總經理熊偉日前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時透露了菜鳥整合的最新進展:目前菜鳥已開始加速“單飛”,真正蛻變成一家市場化的全球化智能供應鏈物流企業。
脫胎于阿里巴巴的菜鳥已正式進入3.0發展階段,主要聚焦于“國際物流+科技”雙引擎發展。熊偉對記者表示,菜鳥加速全球化的背后,既是海外平臺對接中國供應鏈需求的體現,也是菜鳥陪伴中國品牌出海業務爆發式增長的體現。
記者注意到,菜鳥加速全球化伴隨著中國品牌出海潮:從中國潮玩品牌在歐美、東南亞市場實現72小時送達,到適配跨境電商平臺以及中小商家“5美元10日達”跨境快遞,再到“一杯咖啡價錢送全球”的“全球五日達”,菜鳥已經悄然建成覆蓋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跨境物流網絡。
從國內智慧分撥中心到海外布局的eHub貨運中心,再到境外超40個海外倉,菜鳥智慧物流網絡加速建設的背后,有太多中國品牌的出海新故事。
時效“壓倒一切”
菜鳥東莞智慧分撥中心的一天,從晚上10點開始。晚上10點到凌晨5點是這里的繁忙時段。每天最高處理峰值百萬單,貨物來到菜鳥東莞智慧分撥中心,最快4小時出庫,發往全球市場。
“對于跨境電商,時效對客戶來說比價格還重要。”東莞分撥中心負責人士國告訴記者,“跨境賣家最注重的一定是時效,包括交貨之后什么時候在你的系統快速上網,什么時候從中國飛出去,什么時候在當地開始派送。”
2024年9月投入運營的菜鳥東莞沙田分撥中心,是目前菜鳥自動化程度最高的分撥中心。與時間賽跑的故事,每晚都在這里上演。
華南地區的跨境商家一般是早上接單、下午打包、傍晚發貨,跟著商家需求走,分撥中心的分揀機從深夜10點開工。相比上一代分撥中心,東莞沙田分撥中心總時效提升20%,效率大幅提升背后是數字化鏈路的創新與科技“狠活”。
首先,入庫安檢區采用快遞領域最新的單件分離——六面掃——高速安檢設備:包裹在疊件分離機上自動攤平,六面掃設備同步捕捉貨物信息,安檢員在輻射區外的辦公室遠程判圖。這套中國跨境電商領域首創的系統,可以實現6000多單/小時。安檢效率提升兩倍以上,誤處理率顯著下降。“以前包裹要被摸七次,每摸一次就增加一次人力(消耗),現在最多四次。”士國介紹。
其次,分揀區采用快遞領域技術成熟的雙層單車交叉帶分揀機,在高速2.0m/s運行速度下,實現包裹精準供件及高效分揀。“通過高速安檢設備、交叉帶分揀機、擺輪分揀機等一系列自動化設備,最終實現最快4個小時出庫。”
作為菜鳥全球智能物流骨干網輻射全球的核心樞紐,東莞智慧分撥中心的下一站菜鳥香港eHub,也在進一步提速。
目前菜鳥香港eHub已全面接入RFID(無線射頻識別智能芯片),成為香港首個RFID全場景覆蓋的智慧貨運中心。“RFID技術融入智慧貨運中心的卸貨、安檢、存儲、打板至出庫全場景,處理包裹的時效較傳統貨運中心提升大約30%。”菜鳥香港eHub智慧貨運中心運營總監慶堂介紹。
在慶堂看來,實現RFID貼標,最直觀的感受是“全鏈路一個信息”,大大提高了讀取率,全世界買家、賣家都可以看到貨物在哪里。
全面接入RFID只是香港eHub高效運轉的創新之一。“實際上,早在8年之前,菜鳥就開始布局全球智能物流骨干網的雛形,在中國香港、比利時等地陸續推進eHub超級樞紐布局,分布全球的eHub可以實現菜鳥的‘Hub and Spoke’業務模式,達成集運所帶來的時效提升和降本。”菜鳥內部人士透露。
“香港eHub位置特殊,4小時航空輻射圈高效覆蓋亞太核心市場,只要5小時飛行時間就能觸達全世界一半人口,已經實現與歐洲列日eHub的實時數據互通,華南貨物空運至歐洲最快6小時就可完成海外倉全流程出庫,真正實現全球化無縫銜接。”上述菜鳥內部人士進一步介紹。
跑馬圈地“本地倉”
如果說不斷升級的分撥中心、全球布局eHub撐起了菜鳥全球網絡的主干道,加速落地的本地倉則是探向全球市場的先鋒。
當全球貿易面臨關稅、地緣政治等多種不確定性,通過在目標市場建立海外倉既能有效提升物流的時效性,又能給消費者提供更穩定的服務體驗,有實力的出海品牌更傾向于選擇海外倉。
如何幫助出海品牌在海外市場搭建反應迅速的供應鏈和開拓當地市場,成為海外倉的首要任務。
這樣的訴求在東南亞市場表現尤為明顯。“現在很多客戶排隊入倉。”菜鳥全球供應鏈新加坡&馬來西亞國家經理Bruce 對記者透露。今年1月,Bruce被菜鳥集團派到吉隆坡開拓馬來西亞市場。
“客戶需求旺盛,拓倉成為當務之急。”Bruce告訴記者,“今年1月到現在,業務量已經增長了幾倍,今年計劃客戶數量和倉儲面積都要翻倍。”
馬來西亞自營倉位于吉隆坡附近,交通便利,鏈接巴生港口及吉隆坡核心區域,實現西馬半島1—3個工作日達,末端派送覆蓋馬來西亞全境。為了進一步提升倉庫利用效率,菜鳥采用“夾層貨架+旋轉分揀梯”技術將倉儲效率提升30%。加上倉內配備流水線、旋轉梯等基本自動化設施,高效保障商品在48小時內出入庫。
海外倉的火爆背后是中國品牌的出海熱潮。在吉隆坡著名的購物中心柏威年廣場,晚上9點多,POP MART(泡泡瑪特)門店仍然大排長龍,人頭攢動。公開數據顯示,中國頭部潮玩TOP5品牌2024年在海外市場收入增長達到300%—450%。
據了解,多家中國頭部潮玩品牌已紛紛入駐菜鳥美國、歐洲、東南亞等地的海外倉,海外消費者線上下單后,菜鳥海外倉發貨平均72小時內即可送達。
不過,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不僅潮玩品牌,東南亞尤其馬來西亞市場已經成為眾多中國企業不容錯過的掘金要地。從元氣森林、蜜雪冰城、霸王茶姬等茶飲品牌,到海底撈、湘菜“農耕記”等餐飲品牌,再到華為、榮耀、中興通訊等消費電子品牌,都出現在吉隆坡的中心商業區。
像菜鳥這樣的物流服務商,在中國品牌出海背后扮演的角色,也不止提供簡單的物流服務。
Bruce舉了一個例子,一家國內食品類零食門店品牌,2023年年初第一次出海。一開始只有一名員工到馬來西亞考察,對清關、倉儲、配送完全不了解,甚至不知道該選擇自營還是加盟。了解了客戶需求后,菜鳥給出了從國內清關、海運運輸、本地倉儲、配送到門店的完整解決方案。現在該品牌已在馬來西亞30多個大型商場開店,業務增長迅速。
“目前馬來西亞電商市場仍在早期階段,需求遠大于供給。擁有倉庫就不愁業務,機會非常多。”Bruce給出建議。
從時間線看,菜鳥在東南亞加速布局倉儲網絡,幾乎與中國品牌出海同步。從2023年開始,國內企業出海東南亞熱潮明顯升溫。菜鳥響應迅速,布局倉儲網絡,目前除吉隆坡倉外,在新加坡、越南、泰國等地也有倉庫。“未來我們將根據客戶需求采用靈活模式,包括包倉、流量計費等,核心邏輯是解決客戶痛點。”Bruce透露。
開啟“大航海時代”
為什么品牌出海,物流扮演關鍵角色?
一家出海首站選擇新加坡的上海餐飲品牌負責人告訴記者,“最重要的首先是選址,但在選址之前就要考慮物流供應鏈,物料的及時配送是餐飲品牌的基本保證,為了保證地道風味,部分調料食材需要從原產地配送,沒辦法實現本地化。”在他看來,好的物流供應商意味著穩定服務、合理的價格以及良好的配送體驗。像菜鳥這樣的國內服務商,從文化基因上天然具有一定競爭力,中國品牌出海會優先考慮。
菜鳥給某杭州床上用品公司提供了立體的出海物流方案:在頭程運輸段,菜鳥提供了國內和海外港口裝柜、進出口清關、目的港卡派等一站式服務,幫助品牌從老撾工廠運輸至菜鳥美國倉,最終由菜鳥“一件代發”至消費者手中;針對大件商品復雜多變的體積和形狀,菜鳥利用模擬裝箱算法,助其最高提升15%的海運貨柜裝載率。為了保證時效體驗,該公司也選用了菜鳥大件商品定制海外倉內,美國消費者最快可以在第二天收到從菜鳥海外倉發出的商品。
“現在中國出海品牌非常多,包括有一些知名潮玩品牌,需求多樣化,既有通過B2B方式履約的海外線下門店,也需要提供海外倉和海外本地配送服務。”在熊偉看來,菜鳥在背后扮演很強的陪伴作用,利用自身的成熟基建去助推品牌在海外市場的增長。
“菜鳥的全球化業務已經占整個菜鳥的一半以上,占比還在逐漸走高。”熊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透露,“外部業務也已顯著超過來自于阿里集團的業務。”
在業內人士看來,這給了脫胎于阿里的菜鳥“單飛”的勇氣和底氣。在“2024全球智慧物流峰會”上,菜鳥集團CEO萬霖就曾表示:“菜鳥將繼續拓展全球物流骨干網路,既服務好阿里電商,也服務好開放市場。”
“在聚焦全球化的同時,菜鳥會重點投入歐洲、東南亞等代表市場,在美國碰到了一些挑戰之后,也在思考拓展像墨西哥、加拿大,巴西等市場。”熊偉表示,“物流網絡全球化需要長期布局和大量投入,需要平衡短期內規模和收益的挑戰,但仍然會做前置性投入,和中國出海品牌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