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礦巨頭江西贛鋒鋰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贛鋒鋰業”)又有新動作。
8月12日,贛鋒鋰業發布公告稱,全資子公司贛鋒國際與Lithium Argentina AG(以下簡稱“LAR”)計劃通過整合合資公司Millennial LithiumCorp(以下簡稱“Millennial”),向其注入PPG鋰鹽湖、PG鋰鹽湖及Puna鋰鹽湖三塊鋰鹽湖資產,共同開發阿根廷Pozuelos-Pastos Grandes鹽湖盆地。
整合后,贛鋒國際將持有Millennial67%的股權,LAR持有33%的股權。作為交易的一部分,公司將向LAR提供不超過1.3億美元的財務資助,主要用于支持其資金需求及項目建設開發。
提升原料自給率
公告顯示,贛鋒鋰業全資子公司贛鋒國際與LAR共同開發阿根廷Pozuelos-PastosGrandes鹽湖盆地,通過整合Millennial,贛鋒鋰業將公司全資持有的PPG鋰鹽湖項目、雙方共同持有的PG鋰鹽湖項目(贛鋒鋰業持有14.89%股權,LAR持有85.11%股權)及Puna鋰鹽湖項目(贛鋒鋰業持有35%股權,LAR持有65%股權)整合至Millennial旗下(三個鋰鹽湖項目整合后統稱“PPGS鋰鹽湖項目”)。
整合完成后,贛鋒國際和LAR將分別持有Millennial67%和33%的股權,并按份額共同持有PPGS鋰鹽湖項目。根據項目規劃,PPGS鋰鹽湖項目整合完成后,Millennial將規劃采用先進的直接提鋰法技術工藝路線,分三期開發建設合計年產15萬噸LCE鋰產品的產線,有望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鹽湖提鋰項目之一。
贛鋒鋰業表示,通過整合PPGS鋰鹽湖項目,將優質資產納入統一開發體系,旨在打造全球化、規模化、高效且可持續的鋰產品生產供應鏈,有利于釋放項目潛力和價值,提高資源利用率,加速項目落地和提升資本效率,有利于保障公司鋰資源的需求,提高核心競爭力,符合公司上下游一體化發展戰略。
據了解,鹽湖提鋰更具成本優勢。“有些鹽湖提鋰的成本可以做到每噸2萬元至3萬元,當然資本開支也會高一些。”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透露。
近年來,面對鋰鹽價格持續低位運行,贛鋒鋰業大力布局低成本鋰礦。截至今年6月份,公司完成了非洲馬里Goulamina股權收購并接管運營,目前Goulamina項目已經開始穩定生產爬坡。在阿根廷,贛鋒鋰業的Cauchari-Olaroz鹽湖項目進展順利,2024年產量達到2.54萬噸LCE,成為鋰企業在阿根廷產量最大的項目。
此外,公司阿根廷Mariana項目已于2025年2月份正式投產。今年下半年將逐步穩定供應氯化鋰產品。上游鋰資源項目的投產會顯著增加贛鋒鋰業的自給率,有效保障公司原材料的穩定供應。
“隨著自有礦山開啟成本自然就降下來了,公司海外的礦山還是比較有成本優勢的。”贛鋒鋰業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贛鋒鋰業Goulamina鋰輝石項目、Cauchari-Olaroz鋰鹽湖項目、Mariana鋰鹽湖項目的產能逐步釋放,贛鋒鋰業的自給率將不斷提升,預計2025年自給率將超過50%。”
加碼一體化布局
隨著寧德時代宜春鋰礦停產、多家宜春企業鋰礦被叫停,鋰價有了明顯回暖。截至2025年8月12日,上海鋼聯(SMM)數據顯示,電池級碳酸鋰價格為7.95萬元/噸,工業級碳酸鋰價格為7.25萬元/噸。
“實際上,宜春多個鋰礦停產對行業的影響是比較大的。從需求來說,通常三季度到四季度是旺季,所以這個行情目前看有一定的可持續性,至于能不能持續到明年要看‘反內卷’的力度和宜春復產的情況。”多位業內人士一致表示。
8月12日,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鋰業分會向鋰產業鏈相關企業發出倡議,呼吁以實際行動抵制“內卷式”惡性競爭,共同營造公平公正、平穩有序的市場環境,預計今年“反內卷”的力度將進一步加大。
面對行業內卷,贛鋒鋰業積極推動技術創新,一方面,通過技術創新提高資源利用率和產品附加值,例如,改善脫硫工藝進一步提高產品品質;另一方面,通過自動化改造降本增效,電池級氟化鋰工藝優化效果顯著。
對于鋰礦企業來說,布局下游動力電池板塊無疑將大大提升公司的抗周期能力。目前,贛鋒鋰業已形成固態電池全鏈路布局,公司在硫化物電解質及原材料、氧化物電解質、金屬鋰負極、電芯、電池系統等固態電池關鍵環節具備了研發、生產能力,已申請了多項固態電池相關專利,涵蓋電解質材料、電極界面優化、電池制造工藝等核心技術。
在固態電池方面,贛鋒鋰業同步推進硅基與鋰金屬負極雙路線,硅基體系實現320Wh/kg至450Wh/kg產品梯度布局。其中,320Wh/kg電芯循環壽命突破1000次,400Wh/kg電池循環壽命突破800次并完成工程驗證,目前公司首款500Wh/kg級10Ah產品已實現小批量量產。
贛鋒鋰業表示,未來,公司將充分發揮上下游產業一體化協同優勢,持續加大研發力度,推動固態電池商業化進程,促進能源轉型與產業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