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被立案調查不到四個月,實際控制人、董事長又遭監管立案。
*ST東通(300379.SZ)8月6日披露,該公司收到通知,實際控制人、董事長黃永軍,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被證監會立案。今年4月,該公司已因財報存在虛假記載被立案,目前相關調查尚在進行中。
而就在被立案調查前不久,該公司的2024年財報,就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內部控制審計報告則被出具否定意見。其中,財報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原因包括審計機構無法就其子公司應收款真實性、商譽減值合理性、投資資金使用等,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早在去年4月份,該公司已因子公司收入確認依據不充分,致使2022年年度報告信息披露不準確,而被北京證監局責令改正。
最近幾年來,*ST東通凈利潤持續虧損,雖在2023年完成了總金額22億元的定增,但兩個相應募投項目卻幾無進展,資金用途還屢次遭到變更。
公司此前已因財報虛假記載被立案
黃永軍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的具體情況,*ST東通未在最新公告中披露。
公開履歷顯示,黃永軍出生于1974年5月,畢業于北京郵電大學,2017年4月起歷任*ST東通總經理、董事長。根據一季報披露,截至今年3月底,黃永軍直接持有該公司約4100萬股,持股比例為7.35%。
在黃永軍之前,*ST東通已被證監會立案。根據該公司4月14日披露,被調查原因是定期報告等財務數據涉嫌存在虛假記載。不久,該公司的2024年財報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內部控制審計報告則被出具否定意見,股票則從5月6日起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
根據*ST東通披露,該公司2024年財報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原因除了審計機構無法判斷立案調查的結果及其財報可能產生的影響,還包括對其子公司應收款項的真實性、商譽減值情況合理性、投資資金使用情況等均存在疑問。
具體來看,收入款項主要涉及*ST東通子公司北京泰策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泰策科技”)兩家客戶的應收賬款余額合計2226萬元;以及公司其他應收天津濱海新區猿來科技有限公司等其他款項余額6509萬元,另有當期預付后收回款項3000萬元。
針對上述款項,審計機構檢查銷售合同、驗收報告、期后回款、交易合同、支付憑證等資料后,由于無法實施函證、走訪等審計程序,無法就相關的交易真實性和可收回性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以及對涉及款項發生額及余額的合理性和可回收性做出判斷。
審計機構還提到,泰策科技2024年初的2.27億元商譽余額,在報告期內全額減值;以及通過可轉債形式,對杭州清響投資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形成的1.34億元對外投資余額,均無法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
另外,審計機構還指出,*ST東通內部控制存在三大缺陷,包括未對會計差錯及時識別或糾正,防止和發現舞弊等存在重大缺陷,以及資金支出審批和后續管理重大缺陷,導致的相關資金管理相關內部控制運行失效。
事實上,因泰策科技在2022年確認“臨沂臨港經濟開發區智慧云腦項目” 及 “臨沂臨港公安天網工程升級改造項目”收入時,確認依據不充分,致使2022年年度報告信息披露不準確,導致*ST東通在2024年4月被北京證監局責令改正。為此,*ST東通將泰策科技2022年的營業收入,調減了1.17億元,從而使得公司當年的凈利潤,從調整前的5921.41萬元變為虧損3936.65萬元。
連年虧損定增資金用途屢遭變更
最近幾年來,*ST東通業績持續虧損,定增募資項目也幾無進展,資金用途還屢遭變更。
網站信息顯示,*ST東通正式成立于1997年,2014年在創業板上市,主要提供自主、高效的中間件、數據中臺、網絡信息安全及5G創新應用等產品和解決方案,核心業務為中間件軟件。
披露數據顯示,2022年至2024年,該公司分別實現營收7.91億元、5.57億元、7.58億元,凈利潤分別虧損0.39億元、6.73元、5.76億元,三年累計虧損12.88億元。今年一季度,1.34億元的營業收入,雖然同比增長77.41%,但凈利潤仍虧損0.31億元。
2023年6月,該公司通過定增,募集資金凈額21.69億元,用于Tong系列中間件產品卓越能力提升項目、基于人工智能的下一代可持續運營安全產品開發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然而,資金到位后,相應的投資項目不僅幾無進展,資金用途還被屢次變更。
不僅如此,該公司還縮減、變更了募集資金用途。去年12月初,該公司決定,縮減“基于人工智能的下一代可持續運營安全產品開發項目”的投資規模,并將計劃投入該項目的2.83億元募集資金,用于實施“TongJDK和工業物聯網中間件開發項目”。
除了募投項目變更、投資金額縮減,大量募集資金,還被用于現金管理。該公司今年7月24日公告稱,將根據實際募集資金投資計劃及使用情況,對暫時閑置的募集資金進行現金管理。截至7月30日,被用于現金管理,但尚未到期的募投資金余額為6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