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星期五),今日報刊頭條主要內容精華如下:
中國證券報 前7個月外貿運行向上向好 7月份進出口增速創今年以來新高
海關總署8月7日公布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5.7萬億元,同比增長3.5%,增速較上半年加快0.6個百分點。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呂大良表示,今年以來,各地各部門按照中央的決策部署積極作為、攻堅克難,我國經濟運行穩中有進,面對復雜外部環境,外貿運行保持向上向好勢頭。
財政部:宏觀政策將持續發力適時加力
8月7日,標普國際信用評級公司發布報告,決定維持中國主權信用評級“A+”和展望“穩定”不變。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表示,標普報告對中國經濟增長韌性和債務管控成效高度認可,體現了對中國經濟向好前景的信心。該負責人表示,2025年上半年,中國政府積極應對急劇變化的外部環境,打好政策“組合拳”,保障經濟運行穩中有進,主要經濟指標表現好于預期,新質生產力積極發展,民生兜底保障進一步加強,中國經濟展現強大活力和韌性。上半年,中國經濟增速達到5.3%,比去年全年提高0.3個百分點。日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2025年中國經濟增長率預期值提高至4.8%,較4月的預期上調0.8個百分點。
減稅降費!讓企業享受實實在在政策紅利
實施結構性減稅降費政策,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十四五”時期,全國預計新增減稅降費累計超10萬億元。這些“省”出來的錢,不僅成為各類經營主體持續發展的重要資金來源,也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持續注入強勁動力。
提升包容性覆蓋面精準度 資本市場力挺科創企業拓寬融資渠道
資本市場將加力支持科創企業發展的信號明晰。日前發布的《關于金融支持新型工業化的指導意見》提出,對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的科技企業,適用上市融資、并購重組、債券發行“綠色通道”;引入長期資金和發展耐心資本;支持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新興產業符合條件的企業在多層次資本市場融資。
上海證券報 財政部回應標普維持中國主權信用評級
標普國際信用評級公司8月7日發布報告,決定維持中國主權信用評級“A+”和展望“穩定”不變。對此,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很高興看到標普作出維持中國主權信用評級和展望穩定的決定,標普報告對中國經濟增長韌性和債務管控成效高度認可,體現了對中國經濟向好前景的信心。
江蘇立法推動低空經濟場景落地與產業升級 蘇州、無錫相關條例獲省人大常委會會議審查批準
據來覓數據統計,2025上半年低空經濟發生融資案例52起,同比增長48.6%,融資金額合計超17億元近期閉幕的江蘇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審查批準了無錫、蘇州兩市分別提交的促進低空經濟法規。兩部地方性法規將于今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
七部門發布重磅文件 政策和技術“雙輪驅動” 腦機接口產業發展突破有了“施工圖”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務院國資委、中國科學院、國家藥監局等七部門聯合發布《關于推動腦機接口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簡稱“意見”),確定了腦機接口產業發展“施工圖”。意見提出,加快植入式設備研發突破。對植入式腦機接口醫療器械等重點產品加大注冊指導,給予優先支持。
7月貨物貿易進出口同比增長6.7% 創年內新高 高技術產品進出口增長迅猛 貿易伙伴更加多元
7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達3.91萬億元,同比增長6.7%,增速比6月加快1.5個百分點,創年內新高。其中,出口2.31萬億元,增長8%;進口1.6萬億元,增長4.8%海關總署8月7日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達25.7萬億元人民幣,同比(下同)增長3.5%,增速較上半年加快0.6個百分點。7月,進出口3.91萬億元,增長6.7%,增速比6月加快1.5個百分點,創年內新高。其中,出口2.31萬億元,增長8%;進口1.6萬億元,增長4.8%。
證券時報 央行今日開展7000億元買斷式逆回購操作
為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充裕,中國人民銀行8月7日發布預告稱,將在8月8日以固定數量、利率招標、多重價位中標方式開展7000億元3個月(91天)期限買斷式逆回購操作。8月買斷式逆回購的到期規模大于此次央行買斷式逆回購操作規模。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向證券時報記者指出,預計本月央行還將開展一次6個月期限的買斷式逆回購操作,本月中期借貸便利(MLF)也有望加量續作,保持中期流動性處于凈投放狀態。
國家外匯管理局8月7日發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7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32922億美元,較6月末下降252億美元,降幅為0.76%。目前,我國外匯儲備規模已連續20個月保持在3.2萬億美元以上。
小微融資協調成效外溢 延伸服務觸角改善營商環境
國家金融監管總局最新數據顯示,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機制自去年10月正式啟動以來,截至今年6月末,已累計走訪超過9000萬戶小微經營主體,銀行對“推薦清單”內經營主體新增授信23.6萬億元,新發放貸款17.8萬億元,其中信用貸款占比32.8%。
工業大省挑大梁 制造業“含新量”持續提升
近日,全國工業大省經濟“成績單”陸續揭曉。上半年,廣東、江蘇、山東、浙江、四川、河南、安徽七省GDP增速均保持在4.2%至5.8%的區間,以實體經濟為根基的工業經濟成為穩增長的核心支撐。透過數據可以發現,在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下,工業大省正通過產業升級、創新驅動、綠色轉型等路徑,重塑發展動能。
證券日報 央行開展7000億元買斷式逆回購操作 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充裕
8月7日,中國人民銀行(以下簡稱“央行”)發布公開市場買斷式逆回購招標公告顯示,為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充裕,8月8日將以固定數量、利率招標、多重價位中標方式開展7000億元買斷式逆回購操作,期限為3個月(91天)。
多地發放新一輪消費券 乘數效應點燃暑期經濟
8月7日,湖北省商務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李曉燕在湖北省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上介紹,2025年“惠購湖北”暑期零售餐飲消費券計劃于8月下旬開始發放,總規模1億元。其中,線上消費券分零售券、汽車后市場券兩種類型,線下消費券分餐飲券、零售券兩種類型。
多地部署下半年地產工作:力推樓市止跌回穩 聚焦城市更新
近期,多地對下半年工作進行部署安排。記者梳理發現,對于房地產相關領域,多地一方面表態將持續推動樓市止跌回穩,另一方面也將城市更新列為下半年的工作重點。中指研究院政策研究總監陳文靜表示,穩定房地產市場對于穩定宏觀經濟至關重要,6月13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指出要更大力度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為地方政府指明了政策方向。此外,近期召開的中央城市工作會議錨定了城市發展新方向,城市更新的重要性明顯提升,各地積極貫徹落實會議精神,發力高質量開展城市更新。
兩融余額重返2萬億元傳遞出三大積極信號
日前,A股市場兩融余額時隔十年重返2萬億元高位,引發市場熱議。上次兩融余額突破2萬億元是在2015年5月份,彼時正值牛市。聯系到近期A股市場持續上行,加之兩融余額重返歷史高點,這也留給市場更多期待與想象空間。
21世紀經濟報道 明星基金經理業績出現顯著兩極分化
在持續跑輸大市3年后,主動權益基金今年終于開始大爆發。而此時,曾經的“頂流”基金經理業績出現兩極分化。
兩融余額突破2萬億之后 A股確立“慢牛格局”?
近期,A股“慢牛”特征逐步顯現,主要指數穩步增長。8月7日收盤,滬指再創年內新高。個股方面,盡管銀行股估值仍處于低位,但是農業銀行成為新的焦點。8月6日,農業銀行A股流通市值飆升至2.11萬億元,首次成為A股市場流通市值之王。
第一財經 特朗普開啟關稅“極限”模式 為何可對行業威脅征收250%?
當地時間7日凌晨12點01分,特朗普政府關稅進入新一階段,對數十個貿易伙伴加征關稅。據新華社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7月31日簽署行政令,調整對多個貿易伙伴征收的所謂“對等關稅”稅率,具體稅率從10%至41%不等,并宣布從當天起的7天后開始實施。8月7日,該行政令生效。
“千億城區”擴容 深圳南山GDP近萬億 16個城區新晉級
城區作為推進中心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單元和動能引擎,也是資金、技術、商品、人才和信息活動的中心以及區域經濟的產業聚集點。我國經濟強區分布在哪里?日前,賽迪顧問城市經濟研究中心發布的《2025年中國城區經濟高質量發展研究報告》(下稱“報告”)顯示,2020~2024年,中國城區地區生產總值(GDP)由45.2萬億元增長到57.2萬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6.1%。“千億城區”數量持續擴容,由2020年的111個增至2024年的171個。
經濟參考報 央行將開展7000億元買斷式逆回購操作
中國人民銀行公開市場業務操作室8月7日發布公告稱,為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充裕,2025年8月8日,中國人民銀行將以固定數量、利率招標、多重價位中標方式開展7000億元買斷式逆回購操作,期限為3個月(91天)。
55個品種納入 第十一批國家藥品集采報量啟動
根據國家醫保局官網近日信息,國家組織藥品聯合采購辦公室發布《關于組織醫療機構報送第十一批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品種需求量的通知》,于8月6日至25日開展第十一批藥品集采醫療機構需求量填報工作,共涉及55個品種。此前,涉及藥品已完成了企業信息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