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近期經歷大幅波動,美元指數一度攀升至100關口,但隨后因美國經濟數據走弱大幅下挫,截至發稿,美元指數報98.74。在美元波動之際,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基本維持升值態勢。
8月5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為1美元對7.1366元,較前一交易日中間價調升29個基點,為2024年11月6月以來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的高點,連續兩個交易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調升幅度達130個基點。
海通期貨研究所總經理助理顧佳男對新華財經表示,盡管即期匯率受美元反彈影響小幅走弱,但央行通過持續上調中間價釋放強烈維穩信號,凸顯政策端對匯率穩定的引導意圖。
美元或進一步走弱
盡管近期美元出現一定程度反彈,但今年以來美元指數累計跌幅仍達到8.5%。業內人士認為,在美國經濟基本面走弱、市場對美聯儲降息預期進一步增強以及國際貨幣體系多元化趨勢持續的多重因素作用下,中長期美元走弱的邏輯并未發生改變。
顧佳男表示,近期美元指數大幅波動,主要受美國一系列經濟數據表現分化影響。上周前半周,美聯儲7月議息會議維持“鷹派”立場及好于預期的二季度經濟數據共同支撐美元走強;然而上周五(8月1日)公布的美國7月非農就業數據顯著弱于預期,引發市場對美國經濟放緩的擔憂,導致美元指數大幅回落。
顧佳男認為,關稅事件的沖擊已逐步淡化,短期內美元走勢將回歸美國經濟基本面。具體來看,后續美國經濟將面臨多重考驗,美國勞動力市場仍有進一步走弱的風險。
申萬宏源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趙偉表示,美國經濟后續預計延續放緩趨勢,勞動力市場“最差的時候”或尚未來臨。一是,隨著美國關稅政策進一步調整,其平均有效關稅稅率目前已達到18.3%,為1934年以來最高水平;二是,當前美國企業的資本開支意愿依舊低迷,關稅對投資的短期沖擊大于消費;三是,隨著下半年美國通脹升溫,居民實際收入、消費或受沖擊。
中金公司研究部外匯研究負責人、首席分析師李劉陽認為,美國最新披露的經濟數據均明顯弱于市場預期,且美國總統特朗普近期與美聯儲間的矛盾較大,或將導致市場擔憂年內降息空間的擴大。這可能限制了美元指數短期內的反彈空間,美元大概率會在8月維持低位震蕩的行情。
美國舊金山聯儲行長瑪麗·戴利(Mary Daly)日前表示,考慮到有越來越多的數據顯示美國就業市場正在走軟,且仍沒有跡象表明關稅引發的通脹具有持續性,這意味著美聯儲降息的時機已經臨近,今年兩次降息仍是合適的。
國泰海通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梁中華表示,7月非農數據或尚不足以改變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的偏鷹立場。接下來,美聯儲將于8月底召開的杰克遜霍爾央行年會將是觀察鮑威爾政策表態的重要節點,也將成為短期影響市場降息預期以及美元走勢的關鍵。
“從長期而言,美元指數強弱與美元在全球外匯儲備中的占比有較高的正相關性,”興業研究認為,隨著全球儲備資產走向多元化,美元指數仍有進一步貶值空間。以當前美元儲備資產占比來看,美元指數支撐區間約為87-95。
華爾街投行摩根士丹利也表示,隨著美聯儲降息舉措生效,美元在未來一年將大幅貶值,該行預計美元指數可能下跌9%。
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穩中趨升
盡管美元匯率因美聯儲降息預期變化產生波動,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呈現穩中趨升態勢,有利于引導人民幣匯率企穩。從7月數據來看,在岸人民幣兌美元累計下跌274個基點,報7.1930;離岸人民幣兌美元累計跌517個基點,報7.2091,而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則累計調升92個基點至7.1494。
中金公司認為,從人民幣匯率的走勢來看,其年內升值幅度明顯小于其他主要貨幣,若“去美元化”的敘事延續,美元后續繼續下跌,此前升幅明顯較小的人民幣或迎來補漲。
與此同時,外資增持人民幣資產的意愿上升一定程度上也會推動人民幣匯率上行。
中金公司表示,根據新興市場投資基金研究公司(EPFR)最新統計數據,截至7月30日當周,主動外資單周凈流入港股與美國存托憑證(ADR)市場429萬美元,結束了此前連續流出態勢,為去年10月以來首次。與此同時,A股市場外資流出規模明顯收窄,從前一周的2億美元降至930萬美元,這一信號或預示著外資對中國資產配置策略正在發生微妙變化。
“穩匯率政策也將起到平抑人民幣匯率波動的作用。”中金公司表示,國家外管局在近期召開2025年下半年外匯管理工作交流會上表示,將強化跨境資金流動宏觀審慎管理和預期引導,適時開展逆周期調節,維護外匯市場穩定和國家經濟金融安全。
從人民幣后續走勢看,驅動匯率的主要因素仍為美元指數走向、中美關稅談判進展以及穩匯率、穩增長政策的發力情況。當前美元反彈力量偏向溫和,中美關稅預期亦保持平穩,在穩匯率、穩增長如期發力的背景下,人民幣匯率或保持平穩。
“但仍有兩大因素可能對人民幣后續走勢構成不確定性。”顧佳男指出,一是海外需求因上半年“搶出口”的透支而趨弱,二是國內后續穩增長政策發力的情況。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經濟學與金融學教授盛松成認為,人民幣匯率中長期“穩中有升”的趨勢愈發明確,究其原因,我國技術進步和產品競爭力不斷提升,為人民幣升值提供了長期經濟基礎。
在盛松成看來,在判斷人民幣匯率中長期趨穩趨升的同時,也必須警惕短期內的過快升值所帶來的外部沖擊。政策調控必須在保持匯率穩定的同時,防止“超調”和市場非理性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