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510阿里日”,阿里巴巴(09988.HK)再次釋放出重磅信號。
5月9日晚,杭州阿里巴巴全球總部,創始人馬云意外現身,并參加了2025阿里巴巴十年馨專場音樂會?,F場照片中,馬云笑著揮手致意,現場隨即傳出掌聲與歡呼聲。
當天下午,馬云走訪“湖畔小屋”。這座1:1復刻、代表阿里創業起點的“湖畔小屋”,剛剛正式亮相全球總部園區。這間小屋不僅是對阿里創業歷史的回顧,更是阿里重新創業的象征。
幾小時之前,阿里巴巴集團CEO吳泳銘在內網論壇發帖,呼吁阿里人回歸初心,重新創業。他強調,阿里的基因里從來沒有“守成”,只有不斷地“創造”。過去兩年,公司主動變革,圍繞“用戶為先、AI驅動”進行戰略聚焦與業務重組。面對AI帶來的技術革命,阿里必須放下過去的成績,以創業者心態,開啟全新的征程。
更大的變革悄然發生在前一天晚上。時代周報記者從多名阿里員工處獲悉,5月8日,阿里集團已經全面打通內部論壇權限。淘天、阿里云、大文娛、菜鳥、釘釘、飛豬、國際事業群等各個業務的員工,時隔兩年,再次在阿里內網相聚。
打破權限背后,更大的變化隨之而來。多名阿里員工透露,阿里接下來將調整員工跨業務流動機制。時代周報記者了解到,這一機制曾因業務拆分而一度暫停,此前員工若想轉崗至其他事業群,需先離職再重新入職。
“這次調整員工跨業務流動機制,意味著阿里在重新審視‘1+6+N’?!币晃话⒗飭T工向時代周報記者分析道,“最初的拆分或許在更深層次上并未解決組織的活力問題。”
截至發稿前,阿里官方暫未對調整轉崗機制一事做出正式回應。但不難預見,內網信息重新開放、跨集團轉崗機制的調整,意味著阿里試圖以更加靈活的內部機制,為重新創業鋪路。
阿里“拆墻”,淘天探路
距離阿里巴巴歷史上最大的一次組織重構,過去剛剛兩年。
2023年3月28日,阿里宣布實施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組織變革,首次提出“1+6+N”架構:在集團之下,阿里云智能、淘寶天貓商業、本地生活、菜鳥、國際數字商業、大文娛等六大業務集團獨立運營,各自設立董事會,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CEO負責制。
當時,前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兼CEO張勇明確表示:“未來具備條件的業務集團都有獨立融資和上市的可能性?!边@意味著,業務拆分背后的核心訴求是賦予業務獨立發展動力,激活增長潛能。
然而,市場風云突變。此前高調推進上市計劃的菜鳥、盒馬和阿里云,上市進程先后擱淺,高鑫零售等非核心業務則陸續被出售。在此背景下,“1+6+N”戰略架構被重新審視。
事實上,早在去年下半年,這種戰略調整就已初露端倪。
2024年11月21日,阿里巴巴成立了全新的電商事業群,蔣凡出任CEO。這個新事業群直接將此前拆分的淘寶天貓集團、國際數字商業集團,以及1688、閑魚等電商資源重新整合,形成國內外全產業鏈覆蓋的電商超級業務單元。
近期,這種整合進一步深化,淘天再度成為試點。
4月30日,淘天旗下即時零售業務“小時達”正式升級為“淘寶閃購”,并在淘寶App首頁設立一級流量入口。此次升級的最大特點,是淘寶閃購將與品牌商家城市倉、線下門店合作,打通天貓官方旗艦店和小時達的貨盤及價格,向用戶提供“電商低價,即時送達”的體驗。
一位行業人士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淘寶閃購此次的升級表明,阿里已經將即時零售視為整個電商生態的重要增長點。“阿里并未讓餓了么獨立出戰,而是整合了旗下所有即時零售資源,在淘寶App里進行大規模用戶補貼,體現了非常清晰的生態融合戰略?!?/p>
顯然,淘寶閃購所體現出的“輕資產、重協同”路徑,預示著阿里正在探索“電商+本地服務”融合生態的新方向。如何將即時零售嵌入阿里生態的“毛細血管”,并通過數據驅動實現精準匹配與高效協同,成為阿里下一步的戰略要點。
一位長期跟蹤電商行業的分析人士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阿里此次整合即時零售業務并非單純的業務調整,而是集團整體戰略的回歸。“從強調獨立上市,到重新回到業務深度融合,阿里其實是在面對當前電商市場整體增長放緩、競爭加劇的現實背景下,及時做出修正。每個戰略決策都是基于當時的市場環境做出的選擇,能快速響應市場變化,根據市場情況做出調整,對于阿里這樣體量的公司而言,并不奇怪?!?/p>
截至發稿時,阿里官方尚未正式宣布“1+6+N”戰略架構的終結。但種種跡象表明,淘天集團率先進行的整合實踐,或許正為阿里下一步的整體戰略回歸提供了試驗場。
以飽和式投入聚焦核心戰役
“阿里的基因里沒有‘守成’,只有‘創造’?!?月9日,吳泳銘在內網發布內部信,呼吁阿里人回歸初心,“以創業者的心態開啟全新征程”。
他強調,AI技術革命給人類社會帶來了深遠而復雜的變化,機遇與風險并存,“我們必須抱著從零開始的心態,像創業公司一樣思考,從中創造機遇,否則我們面臨的只會是風險?!?/p>
他在內部信中強調,阿里過去幾年圍繞“用戶為先、AI驅動”的戰略主線進行了業務方向的重組,未來集團將以飽和式投入的方式,聚焦于幾大核心戰役。
在吳泳銘口中的“幾場核心戰役”中,AI無疑是最重要的一場。時代周報記者注意到,自2025年以來,阿里在AI領域的投入空前。2月,阿里宣布未來三年將在AI基礎設施建設上投入超過3800億元;4月29日,阿里發布新一代通義千問模型Qwen3,這是國內首款同時整合“快思考”和“慢思考”機制的混合推理模型,進一步鞏固了阿里在AI領域的領先地位。
而為了打好這場AI硬仗,阿里也在組織機制上持續變陣。
艾媒咨詢CEO兼首席分析師張毅表示,在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的背景下,阿里巴巴必須進行深度戰略變革,方能在新時代重獲競爭優勢。
“從戰略層面來看,業務分拆是頗具前瞻性的布局?!睆堃惴治龅?,“這種方式在理論上能夠實現團隊目標、業務發展和績效考核的緊密聯合。但過去這幾年,并沒有取得意想中的成功,反而削弱了集團的整體協同效應。目前來看,阿里正在尋求整合來實現資源的集中。但從長遠來看,對于那些具備獨立發展潛力的業務單元,保持其市場化運作的可能性依然存在?!?/p>
然而,戰略的迅速切換和組織架構的再調整,必然伴隨陣痛與不確定性。
一位淘天內部人士向時代周報記者坦言,雖然業務整合方向明確,但員工層面仍會感到擔憂?!敖M織頻繁調整的負面效應就是會帶來內部人員的不穩定,不少同事也會擔心新的架構落地后,業務推進的連貫性與穩定性會否受到影響?!?/p>
這也預示著,伴隨架構變動而來的內部人事流動問題,未來一段時間或將成為阿里組織調整中必須面對的課題。
吳泳銘在信中坦承,“突破自己”是一個艱難的蛻變,“我們不能沉迷于過去的成功,要丟掉路徑依賴,打破組織慣性,超越內部視角。阿里歷史上顛覆性的創新,恰恰都是打破常規,選擇了艱難且少有人走的路。”
可以確定的是,這場號稱“重新創業”的變革,已經成為阿里接下來組織調整的核心敘事。這不僅是對過往經驗的反思與復盤,也是一家巨頭在變量時代的歸零與再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