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在成都舉辦的“青城論道低碳能源共生發展”大會上,中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天津大學、中國工程院王成山院士團隊正式簽署三方戰略合作協議,聚焦智能電網及虛擬電廠領域核心技術轉化,推動儲能技術創新與產業協同發展。
此次合作旨在落實四川省政府與天津大學的戰略合作框架,整合天津大學國家儲能技術產教融合創新平臺的科研優勢、王成山院士團隊的學術引領力以及中自科技的產業化能力,重點突破儲能領域關鍵技術瓶頸,加速成果轉化,助力企業提升儲能市場競爭力,打造國內儲能技術創新策源地。
天津大學作為全國首批三所國家儲能技術產教融合創新平臺的建設高校之一,聚焦國家能源戰略布局,瞄準國際前沿技術方向。學校依托新工科建設優勢,整合校內頂尖科研資源與產業界優質力量,積極與企業合作,推動科研成果的轉化,助力企業提升在儲能市場的競爭力,打造國內領先的儲能技術創新策源地。
中自科技是一家專注于新材料、新能源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是我國環境催化劑領域的少數主要國產廠商之一。與此同時,公司還積極向儲能與儲能+業務、復雜高性能復合材料業務拓展。
簽約采用電子簽約形式,象征合作模式從傳統向數字化、高效化升級。此次合作不僅是技術聯合攻關,更構建了“產學研用”一體化的生態體系,為新型能源體系構建提供支撐。
此次合作延續了2018年四川省政府與天津大學的戰略合作精神,響應“雙碳”目標與國家能源安全戰略。儲能技術作為新興產業的核心驅動力,此次三方協作有望加速技術產業化進程,推動行業低碳轉型,為區域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
青城論道由四川省縣域經濟學會、四川數智化綠色化發展促進中心主辦,中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華為數字能源技術有限公司、天津大學國家儲能技術產教融合創新平臺承辦。來自政府機構、科研院所、新型能源企業等300余位代表,圍繞新型能源體系構建路徑、儲能技術突破與產業協同等前沿議題展開深度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