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案故事
120萬元存款99%用于投資,每日利息約百元
用利息生活,沒全職工作也有安全感
近年來,“用利息生活”成為部分年輕人的選擇。他們精打細算地攢錢和選擇低風險理財,希望通過投資收益來覆蓋日常生活開支,實現生活與理財的平衡。記者觀察發現,在豆瓣、小紅書等社交平臺,“用利息生活”的話題備受關注。其中,豆瓣“用利息生活”小組成員超過10萬人,小紅書上該話題瀏覽量超過3億。
1996年出生的郝女士就過上了“用利息生活”的日子。她從研究生階段開始攢錢,目前有存款120多萬元,“其中100萬元主要購買理財產品和基金,這部分每天收益70~80元。另外20萬元存成大額存單,日利息大約20元。還有一些平時用的錢放在微信的零錢通或者支付寶的余額寶,偶爾也會買點黃金、外匯。”
“我的穩健型投資占比達到99%。”郝女士認為,銀行存款、理財、債券、貨幣基金這些都屬于穩健投資,而股票、股票型基金、比特幣等則不屬于。“我一般購買的理財產品包括中短期理財(如最低7天持有期、月周期、季周期、半年周期),最長不超過半年。”
為何選擇穩健投資?郝女士說:“我本身不是冒險的性格,投資方面亦然;其次,人賺不到自己認知以外的錢。投資一些穩健的產品,是在賺我能看得懂的錢。另外,我目前沒有全職工作,穩健投資可以帶來比較確定的收入。”
通過開源和穩健投資,即便沒有全職工作,她在生活中也會更有底氣和安全感。“存款對我來說,像是一種安慰劑。”郝女士目前是一名自由職業者,她嘗試做一些自己以前沒想過的事,比如探店、做內測App、經營自媒體……生活中,她開始規律性健身、研究做菜、閱讀,對很多事都充滿了極大的熱情。
“用利息生活”,穩穩的就好。如今,年輕人更加注重理財的穩定,為自己尋求一份安全感。同時,他們也認真生活,不斷提升技能,尋找更多可能性。
趨勢觀察
年輕人理財,“求穩微賺”成為主題
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先求穩再求賺……當代年輕人的理財觀更成熟、理性。在社交平臺上,關于年輕人理財的話題越來越多。記者注意到,在討論中,他們追求穩健理財,遵循巴菲特的教誨——不要虧錢,保住本金。不懂的一律不碰,主打一個“穩健是基礎,慢慢來會比較快”,力求在市場的不斷變化中抓住理財機遇。螞蟻財富平臺數據顯示,約8成新基民選擇配置較為分散的指數基金。
對于黃金,當代年輕人不再認為其“老土”,而是將其視為投資新選擇。小紅書聯合螞蟻財富平臺發布的《2024年輕人十大理財趨勢盤點》顯示,年齡在25歲~34歲的年輕群體已逐漸成為黃金消費的主力軍,購金比例從16%增長至59%。
除了實物黃金,年輕人也喜歡選擇銀行存款、債券型基金、貨幣基金等穩健型理財產品。去年A股市場行情大爆發,開戶人數攀升。在這輪開戶潮中,年輕人成為生力軍主力。
不求大富大貴,這屆年輕人選擇悶聲發小財。其中,“求穩微賺”成為主題。《2024年輕人十大理財趨勢盤點》顯示,年輕人正逐漸告別“All in”明星股票型基金,選擇先求穩再求賺,指數基金也要和債基、貨基形成交叉配置。螞蟻財富數據顯示,對債基有加倉行為的用戶中,平均一年加倉次數為10次。
記者觀察發現,這屆年輕人注重投資,也愿意交流經驗和想法,在社交平臺專門注冊賬號記錄理財日記和科普。為做好理財,一些年輕人也在積極學習理財知識,通過閱讀專業書籍、參加線上課程和理財實踐來提升自己的財商。
專家支招
定期評估和調整投資策略
“年輕人理財觀念的轉變表明他們更加注重穩健投資,而非盲目追求高風險的投資。”科方得智庫研究負責人張新原向記者表示,“對于普通投資者來說,當下應該首先考慮如何降低風險,保持資金流動性,并在適當的時機進行投資。”張新原建議,投資者可以關注市場動態,選擇一些低風險但有穩定收益的投資品類,如定期定額投資指數基金等,以實現長期穩定的收益。同時,投資者也需要根據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目標,制定合理的投資策略,并定期評估和調整。
另外,有證券分析師向記者指出,投資者如果對于收益穩健性以及流動性有一定追求,可關注現金管理類銀行理財產品;如果對產品業績有一定期待且稍加放松流動性要求,短債基金或是貨幣基金替代的可選項之一。
學理財要避免碎片化信息
財經評論員郭宇軒也向記者指出,在投資選擇上,國債、銀行存款因保本保息和強制儲蓄功能成為穩健理財的首選;貨幣基金、債券基金憑借低風險、高流動性,可滿足日常現金流需求;黃金(金豆、金條)則因抗通脹屬性及消費投資雙重價值受青睞。此外,指數基金定投通過分散風險、長期跟蹤市場收益(如新能源、AI賽道)成為布局未來的重要工具。
在郭宇軒看來,普通投資者當前可采取“核心+衛星”策略(70%穩健資產+30%高潛力賽道),關注政策支持的科技(半導體、AI)、消費(食品飲料)及新能源領域,同時避免情緒化交易,通過分散配置和動態平衡實現財富穩健增值。
另外,郭宇軒提到,年輕人還應避免“信息過載型理財陷阱”。“年輕人熱衷通過短視頻、公眾號等互聯網渠道獲取理財知識,但碎片化的信息也容易導致決策層面的片面與非理性。”他建議,年輕群體可以優化“知識漏斗”機制:先用權威報告(如券商研報)篩選方向,再通過專業課程深化理解,最后結合自身風險偏好決策,以免盲目追求熱點所造成的經濟損失。
記者手記
“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
穩健的理財策略往往更注重長期、穩定的回報,而不是短期的暴利。因此,在選擇投資產品時,投資者要仔細研究其風險收益特征,確保它符合你的理財規劃和風險承受能力。
“不要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這是投資界的一句名言。多元化投資是穩健理財的重要原則之一。通過投資不同類型的資產,如股票、債券、基金、黃金等,投資者可以有效地分散風險,降低單一資產波動對整體投資組合的影響。
當然,多元化投資并不意味著盲目跟風或過度分散。投資者需要根據自己的理財規劃和風險承受能力,合理配置各類資產的比例。同時,還要定期審視和調整你的投資組合,確保它始終符合你的投資目標和市場風險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