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以來,黃金市場延續了上漲趨勢,具有投資屬性的金條、金幣等備受追捧。部分消費者化身“黃金挖礦工”,利用信用卡資金投資黃金,試圖通過“低買高賣”賺取差價。對此,多家銀行發文明令禁止信用卡資金用于黃金投資領域。
伴隨金價持續攀升,部分投資者通過低買高賣黃金來獲取利潤。南都·灣財社記者在社交平臺瀏覽相關話題時發現,不少網友對此展開討論。有網友在談及用信用卡買黃金時發表評論稱:“前幾年一直刷信用卡、花唄前后刷了20W,這兩年還上了。現在買有時使用信用卡會有滿減優惠,滿三千減50還免息。”
已有消費者看重黃金長期上漲的潛力,選擇刷信用卡囤金。有網友就在社交平臺上分享了從去2024年底利用信用卡購入30萬元黃金的經歷。
一般來說,這種操作手法是先使用信用卡在線下金店或網購平臺購買黃金,利用信用卡的免息期,待金價上漲后,再通過銀行、金店或第三方平臺回收黃金,以此賺取差價償還賬單并獲利。通過信用卡的免息期、分期免息或滿減活動,購買黃金的成本進一步降低。
然而,這種看似“空手套白狼”的操作,實際上隱藏著多重風險。
有銀行發文警示風險
2025年3月20日,現貨黃金價格突破3050美元/盎司,創下歷史新高。次日晚,金價突然大幅下挫,跌破3003美元/盎司,日內跌1.43%,較最高點下跌47.11美元,人民幣報價約699.60元/克。
據了解,購買金條時,投資者需支付每克約10元的手續費,而回購時價格可能每克減少2~4元。這意味著,投資者需要承擔每克約12~14元的成本。因此,若金價在信用卡免息期內未能上漲足夠幅度,投資者可能無法覆蓋這些成本即導致虧損。
除此之外,信用卡套現炒金還面臨信用風險。
使用信用卡大量購買黃金實際上是在借入資金進行投資,屬于加杠桿操作。這意味著投資者在承擔黃金市場價格波動風險的同時,還存在一定的借貸成本。而信用卡資金限于日常消費,擅自將其用于投資可能被視為違規操作。一旦被銀行發現,可能導致信用額度降低、凍結,甚至被起訴。
為防范信用卡“炒金”,部分銀行發布了相關公告,明確禁止此類行為。
興業銀行、江蘇銀行公告指出,近期黃金價格波動較大,不法分子通過各種“炒金”“搶金”“套現”等手段誘導持卡人進行信用卡“炒金類”投資。此類行為不僅違反信用卡使用規定且存在巨大風險。信用卡僅限于持卡人本人日常消費使用,不得用于黃金投資領域,包括但不限于黃金等投資性貴金屬、股票、基金等。
興業證券研究報告顯示,早在2022年,政策就已經明確指出信用卡不得用于投資理財領域。銀行可以通過商戶類別碼(MCC)識別信用卡購買黃金的行為,并采取降額、限制交易、限制分期等風控措施來應對這種行為。
浙商銀行曾通報,2023年3月起,李某等人通過批量購買信用卡賬戶,刷卡購買黃金首飾,再進行變賣的方式,進行洗錢分贓。最終,法院以洗錢罪、信用卡詐騙罪判處李某有期徒刑五年九個月,其余涉案人員另案處理。
華泰證券研報指出,黃金交易邏輯自2024年9月以來已轉向“好數據即利好”階段,短期數據擾動引發的降息預期升溫將放大金價波動并創造配置窗口;長期看,美聯儲降息周期啟動與特朗普保護主義政策形成“雙主線”,疊加央行持續增儲提供底部支撐,金價上行動能充足。但需警惕政策收緊、貿易摩擦及美聯儲降息節奏不及預期等風險。
采寫:南都·灣財社記者馬青實習生何蘊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