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貝賣出第一枚金飾時,潮汕李偉柱、李偉蓬兄弟或許想不到,他們能締造一家上市公司。
6月26日,周六福登陸港股,首日大漲,收盤市值超120億港元。
中國十個珠寶商,八個姓“周”。
在一眾同姓的夾縫中,李家兄弟用“貼牌+加盟”,開出門店超4000家。
大刀闊斧、跑馬圈地,換來年入57億的光鮮業績,現在也在走自營的轉型之路。
賺錢門道
李偉柱、李偉蓬的崛起故事,是一部加盟模式驅動的擴張史。
2004年,兄弟倆從深圳首家直營店起步,次年,便在湖南開放加盟試點,3年后突破500家。周六福由此大步擴張,截至去年末,店鋪已有4129家,躋身中國珠寶前五。
其中,加盟店有4038家,占比近98%。
根據加盟協議,李氏兄弟無需對加盟店的違法行為或相關訴訟負責,甚至有權要加盟商為損害周六福聲譽而賠償損失。
加盟商們上繳費用,也采購貨品,尤其上貢一年8個多億的服務費,可謂李家兄弟的黃金密碼。
他們設計的服務費分三塊,即:
1)加盟服務費,這筆費用介于1萬-3萬元,按年度收取,新店享受加盟服務費首年折扣。
2)產品入網費,加盟商進貨,只要授權白名單里的供應商均可,并非只能是周六福自家的。無論采購產品多少,按照不同區域規定,每年均繳納12萬至34萬元。
這相當于一筆固定的品牌使用費,一年能收6個多億,且毛利率接近100%,還免去了周六福的庫存壓力。
3)其他服務費,如向授權供應商、裝修服務商收取的管理費。
服務費外,周六福也向加盟商們銷售貨品賺錢,2024年賣出28.9億元,只是,這部分毛利率僅為個位數,費力賺錢少。
早在2022年,李偉柱、李偉蓬索性停了自有工廠,全心全意委托代工,批量采購成品再轉銷。
這種輕資產的運營模式,固然保障收益穩定性,也會帶來產品質量管控的挑戰。
發力自營
大把金店開張,李家生意的景氣度,也在下降。
2024年,周六福加盟體系首現下滑,門店凈減250家,加盟商數量下降123名。
李偉柱帶隊,從加盟模式轉向自己干買賣。先是加緊培育電商渠道,2024年線上收入23億元左右,占總收入的4成。
《21CBR》記者在周六福天貓旗艦店看到,一款“生日快樂金條”,1g到手價866.8元,顯示已售4w+。
周六福主推黃金、鉆石鑲嵌兩類珠寶,這兩年,大眾購金熱情高漲,其黃金珠寶營收占比,已達76.5%。
李偉柱也準備發力自營店。此次上市募資,他們就計劃增設40家新店。
自營生意未必好做。
2024年,周六福自營門店數91家,凈減4家,其中虧損的有37家,虧損率高達40%。自營板塊的訂單量、人均消費金額、單店收入等指標,均全線下降。
周六福的多數黃金產品,仍停留在“按克稱重”的階段,且超7成鋪面扎根三線及以下城市,主力消費群對價格相對敏感,較其他黃金大牌而言,其定價相對實惠。
李家兄弟倆,已嘗試將國潮融入產品設計,推出古法金“福韻長安”“靈蛇獻瑞”等系列,還與和平精英、葫蘆兄弟等熱門IP合作,吸引年輕人買單,提升毛利率。
只是,周六福的研發占比僅0.35%,李偉柱、李偉蓬仍在等待出圈的爆款。
三度折戟
與港資品牌創始人姓“周”不同,周六福發跡于黃金珠寶交易集散地深圳水貝。
早年間,為了講好故事,周六福自稱是300年老字號。
其品牌命名爭議不小,李家兄弟曾請來港星劉嘉玲為其香港首店站臺,劉耿直回應稱,剛開始還以為是周大福或六福珠寶邀請。
董事長李偉柱出生于1977年,潮汕人。
從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畢業后,他被分配到老家潮陽一家銀行,工作上常與珠寶商打交道。2002年,他在水貝成立珠寶鑲嵌廠,賺到第一桶金。
2004年,李偉柱與兄長李偉蓬聯手做品牌,起初叫周天福珠寶,后來才改名的,現在已把店開到泰國、老撾、柬埔寨等地。
周六福年利潤已到7個億,可是,數度沖擊上市均不順。
2019年4月,兩兄弟首次遞表深交所,保薦機構和審計所遭到立案調查;次年9月再度申請,發審委對其經營模式等存疑;2022年6月,第三次提出申請,一年半后主動撤回。
三次A股IPO折戟,李家兄弟轉戰港交所,終于成功敲鐘,迎來高光時刻。
周六福是家族企業,IPO后,李偉柱、李偉蓬及其一致行動人,合計持股約83.4%,有絕對的控制權,按市值估,身價約100億港元。
狂飆20年,這對潮汕兄弟眼下,應該考慮提升品牌含金量,走出自己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