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際黃金市場迎來史詩級行情,出現了一場“黃金時代”的狂歡。國內黃金市場同步反應,品牌足金飾品價格站上高位。
這場由國際金價攀升、消費者避險情緒升溫與品牌溢價共振引發的“買金熱”,是資本泡沫還是價值重估?在頻頻刷新歷史紀錄的背后,金價正持續攪動全球資本市場的敏感神經。
01
金價大幅上漲
3月18日,國際黃金價格收盤再創歷史新高。COMEX黃金期貨上漲1.18%,報3041.7美元/盎司,較前一日漲超30美元,首次突破3040美元大關。現貨黃金上漲1.13%,報3034.34美元/盎司,創下歷史新高。
3月19日,截至金融投資報記者發稿,COMEX黃金期貨已上漲至3048.50美元/盎司。
對此,有業內人士分析稱,由于貿易局勢緊張、美國關稅政策和全球的不確定性推動了對避險資產的需求,投資者紛紛涌向黃金,因此,近期黃金又走出一輪強勢上漲行情。
隨著國際金價狂飆傳導至消費端,國內品牌足金飾品價格正以驚人的速度刷新歷史新高。
3月19日,老廟黃金、周大福、老鳳祥等頭部品牌足金飾品價格突破900元/克。具體來看,周大福、周六福、周生生和六福珠寶均站上916元/克的高位,老廟黃金、老鳳祥則分別攀升至914元/克、913元/克。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金價接連走高,金條與金飾的銷售境遇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金融投資報記者在走訪中了解到,每克幾十元的工費及品牌附加值再次助推了零售端價格,因此,消費者對高溢價金飾的購買趨于謹慎。“每年的3月份是銷售旺季,疊加‘三八’節這一重要的營銷節點,但由于金價的大幅上漲,目前的銷售情況不及預期,營業額減少了近兩成。”一名金店銷售表示,小克重金飾更受消費者青睞,但“破萬”的單子比較少見。
反觀適合投資的產品如金條、金幣等,其需求激增。3月19日,工商銀行、建設銀行、平安銀行等金條價格在715—730元/克之間。有業內人士表示,偏愛實物的投資者會選擇購買金條,股民會格外關注黃金股,基民則會買入黃金主題基金,期貨投資者也會擇時在期市“掘金”。
一組數據最為直接地反映出上述兩者的銷量呈現兩極分化的狀況。《2024年四季度及全年中國黃金市場回顧與趨勢分析》顯示,2024年全年,中國金條和金幣投資需求量高達336噸,較2023年增加20%,創下自2013年以來的最高水平。中國黃金協會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黃金消費總量同比下降9.58%。其中,黃金首飾消費量同比下降24.69%。
02
黃金飾品業績承壓
不難發現,在這一場“黃金狂歡”中,攀附于黃金產業鏈下游的足金飾品頭部品牌大多銷售疲軟、業績承壓。
3月11日,老鳳祥發布了2024年度業績快報。數據顯示,2024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67.93億元,同比下降20.50%;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9.5億元,同比下降11.9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18.03億元,同比下降16.34%。
明牌珠寶預計,2024年,公司扣非凈利潤虧損1.4億元至1.5億元。
萊紳通靈預計,2024年,公司歸母凈利潤虧損1.8億元。
金融投資報記者注意到,“老鳳祥們”陷入“量價齊跌”的困境,老鋪黃金卻逆勢突圍,上演“冰火兩重天”。近日,老鋪黃金發布公告稱,預計2024年全年凈利潤約為14億元至15億元,同比增長約236%至260%。
消費者口中的“黃金界的愛馬仕”,何以“一枝獨秀”?據老鋪黃金店員介紹,老鋪黃金與傳統品牌“打法”不同。同樣是售賣黃金飾品,傳統金店大多是按克重計價,老鋪黃金則是按件計價,主打高端化、稀缺化的營銷策略。
太平洋證券研報認為,老鋪黃金以“古法黃金”差異化切入市場,通過非遺工藝、奢侈品運營能力、優質渠道布局,卡位黃金珠寶高端賽道;同時,借助小紅書等熱門平臺的成功運營,品牌勢能處于上升期,新用戶破圈疊加高凈值客戶滲透率提升,奢侈品屬性顯現。
03
“礦老板”悶聲發財
金融投資報記者注意到,放眼整個黃金產業鏈,上下游呈現戲劇性的一幕:下游是零售商亟需破局,上游是“礦老板”悶聲發財。山金國際、紫金礦業、湖南黃金等上游礦企,憑借國際金價飆升與產能擴張表現亮眼。
因此,在“上游吃肉、下游喝湯”的分化背后,展現出黃金獨具的金融屬性與商品屬性在相互博弈。
3月18日,山金國際發布2024年年報,全年實現營收135.85億元,同比上漲67.70%;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1.73億元,同比上漲52.57%。報告期內,依托四座在產礦山,山金國際實現黃金產量8.04噸,同比增長14.69%;鉛、鋅金屬產量29886噸,同比增長14.96%;實現銀產量196.05噸,同比增長1.57%。
此外,紫金礦業預計2024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320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將增加約108.81億元,同比增長約51.5%;湖南黃金表示,得益于金、銻產品銷售價格同比上漲,預計2024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增長60%—90%。
中國黃金協會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國內原料黃金產量為377.242噸,同比增長0.56%。其中,黃金礦產金為298.408噸,有色副產金為78.834噸。
對此,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金價走高對于產業鏈中各環節帶來的影響并不一致。對于上游開采企業來說,由于行業集中度高,而且利潤率維持在較高水平上,因此將直接受益于黃金價格的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