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星期二),今日報刊頭條主要內容精華如下:
中國證券報 財政部:督促地方加快專項債發行使用進度 推動盡快形成實物工作量
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后幾個月,隨著宏觀政策落地見效,經濟回升向好態勢不斷鞏固,再加上特殊因素影響逐步消退,將對財政收入增長形成支撐,預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將平穩增長。財政部將會同相關部門指導督促地方進一步加快專項債券發行使用進度,推動盡快形成實物工作量。
六部門發文 規范市政基礎設施資產管理
業內人士認為,《辦法》有助于規范和加強市政基礎設施資產管理,更好發揮市政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功能,健全完善國有資產報告制度,支持和推動市政基礎設施領域設備更新。
吸引更多中長期資金入市 制度安排將優化
市場人士認為,相關部門將通過優化中長期資金入市制度安排,打通堵點痛點,健全鼓勵長期投資的考核、會計、稅收等激勵機制,提升上市公司投資價值等舉措,吸引更多中長期資金入市,促進市場形成“長錢長投”的良性循環。
上海將開發建設百萬千瓦級海上光伏項目集群
發展海上光伏是落實國家能源發展戰略、拓展發展空間、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推動產業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抓手。8月26日,上海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關于印發《上海市“風光同場”海上光伏開發建設方案》的通知。
上海證券報 六部門發文!嚴禁為沒有收益市政基礎設施資產違規舉債 9月1日起施行
財政部等六部門近日印發的《市政基礎設施資產管理辦法(試行)》提出,政府投資建設的市政基礎設施資產應當依法嚴格履行基本建設審批程序,落實資金來源,加強預算約束,防范政府債務風險。嚴禁為沒有收益或收益不足的市政基礎設施資產違法違規舉債,不得增加隱性債務。辦法自2024年9月1日起施行。
我國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總體可控 財政部將加快專項債券發行使用進度
財政部在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空間內安排一定規模的再融資政府債券,支持地方特別是高風險地區化解隱性債務等,緩釋到期債務集中償還壓力,降低利息支出負擔。按照“省負總責,市縣盡全力化債”的原則,各地立足自身努力,統籌各類資源,制定化債方案,逐項明確具體措施。
A股市場再掀“回購增持潮” 下半年以來回購金額已達去年同期2.2倍
截至8月26日,今年下半年以來,已有984家上市公司實施回購,較去年同期的405家增長142.96%;回購金額已達292.35億元,是去年同期的2.2倍。與此同時,185家上市公司推出回購計劃,較去年同期增長83.17%;擬回購金額上限合計值逾200億元,超過去年同期近30%。不僅如此,還有不少上市公司實控人、高管等增持自家股票。7月至今,364家公司股東在二級市場上增持,較去年同期增長近九成,且增持金額同比增長近三成。
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積極助力“建強”上海國際金融中心
8月23日,新修訂的《上海市推進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條例》正式公布,并自10月1日起施行,這是《條例》發布15年來首次大修。站在上海國際金融中心邁向全面提升能級的重要節點上,新《條例》以增強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力和影響力為主線,為更好地服務金融強國建設提供堅實有力的法治保障。
證券時報 房屋養老金具備公共屬性 不增加個人負擔
并不新鮮的“房屋養老金”因為一則不實傳言火了,盡管制度本身尚處于初期探索階段,但目前可以確定的是,正在22個城市試點的房屋養老金公共賬戶由政府負責建立,地方政府可以通過財政補一點、土地出讓金歸集一些等方式籌集,目的是建立穩定的房屋安全管理資金渠道,不需要居民額外繳費,不會增加個人負擔。
錨定15萬億規模 節能環保產業年增7%如何實現?
近期印發的《關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下稱《意見》),將“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產業”作為“加快產業結構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部分,并首次明確到2030年節能環保產業規模達到15萬億元左右的量化目標。
財政部回應當前財政收支形勢 隱債規模逐步下降 后續財政收入增長有支撐
記者當天從財政部獲悉,經過各方面協同努力,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得到整體緩解,隱性債務規模逐步下降。財政部將會同相關部門指導督促地方進一步加快專項債券發行使用進度。后幾個月,財政收入增長有支撐。
第二十四屆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將于9月初舉行 商務部將會同多部門策劃“投資中國”金融資本招商活動
8月26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第二十四屆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有關情況。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凌激在會上表示,本屆大會將充分調動和發揮金融機構作用,商務部將會同中國人民銀行、中國證監會、金融監管總局等部門,以及中投等金融機構,引入更多國際金融資本頭部企業,策劃形式多樣的金融資本招商活動。
證券日報 財政部等六部門:建立完善的市政基礎設施資產信息數據庫
《辦法》指出,財政部門會同主管部門推進市政基礎設施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有效銜接,將市政基礎設施資產存量情況、養護維修情況以及績效情況等作為項目建設維護資金安排的重要依據。主管部門、管護單位應當加強市政基礎設施資產的有效盤活和高效利用。
維護月末流行性 央行縮量平價續做3000億元MLF
為維護月末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中國人民銀行(以下簡稱“央行”)8月26日以固定利率、數量招標方式開展了471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此外,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300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7天期逆回購操作利率及MLF操作利率分別為1.7%、2.3%,均維持前值不變。
以舊換新政策超預期 車市正在掀起換車潮
為進一步做好汽車以舊換新工作,著力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日前,商務部等7部門發布《關于進一步做好汽車以舊換新工作的通知》。相對于今年4月份發布的《汽車以舊換新補貼實施細則》,新一輪以舊換新政策通過提高報廢更新補貼標準、加大中央資金支持力度等措施,進一步促進汽車消費市場的穩定增長。
多措并舉壯大資本市場買方力量
投資與融資是資本市場功能的一體兩面,買方力量的壯大對促進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發展意義重大。筆者認為,資本市場不同主體宜從三個維度發力,持續壯大買方力量。
人民日報 第二十四屆投洽會將突出“投資中國”主題 首次設置供應鏈創新展區
本屆投洽會將突出“投資中國”主題,順應當前全球跨境投資趨勢,積極探索招商引資新模式,策劃系列“精而?!钡耐顿Y促進活動。對2.6萬平方米的項目資本對接館進行全方位設計和布局,打造展洽談一體的融合場景,邀請國內外企業、國際金融資本參與。4天的會期內,將有近50場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對接和路演活動,排期密集,傳遞合作共贏的積極信號。
前7月重點領域支出得到較好保障 城鄉社區支出增長7.2%
財政部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以來,受2022年制造業中小微企業緩稅入庫抬高2023年基數、2023年年中出臺減稅降費政策減收等特殊因素影響,財政收入低位運行;后幾個月,隨著宏觀政策落地見效,經濟回升向好態勢不斷鞏固,再加上特殊因素影響逐步消退,將對財政收入增長形成支撐。從財政支出看,1—7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增長2.5%,重點領域支出得到較好保障。其中,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增長4.3%,農林水支出增長8.2%,城鄉社區支出增長7.2%。后幾個月,預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將平穩增長。
經濟日報 財政適度加力撬動更多需求
財財政收支應繼續落實好“適度加力、提質增效”的積極財政政策要求,多措并舉,在加強財政政策與其他政策的協調配合中實現財政政策效能的進一步提升。保持適當的財政支出強度,持續發揮財政資金對需求的撬動作用。在消費需求方面,通過加大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等調節力度,增加居民收入,提升居民消費能力;加大民生保障力度、健全消費相關基礎設施,增強居民消費意愿;培育和壯大新型消費、鼓勵和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激發居民消費潛能。
嚴防虛擬資產成洗錢工具
當前,虛擬資產等新技術、新業態不斷更新迭代,呈現出與電信網絡詐騙、網絡賭博、地下錢莊等傳統上游犯罪疊加的狀態。為了掩飾、隱瞞洗錢行為,不法分子不斷翻新手段,將洗錢活動掩藏在網絡交易中。其中,虛擬幣、游戲幣、“跑分平臺”、直播打賞等成為新型洗錢載體和方式,具有網絡化、鏈條化等特征,隱蔽性、迷惑性強。法網嚴密之后,必須嚴格執行。依法懲治洗錢犯罪活動,還需各方加強協作配合,形成打擊合力。公檢法及金融監管等部門要加強協同配合,不斷健全完善執法司法協作機制。廣大公眾應提高警惕,認清新型洗錢犯罪本質,切莫因蠅頭小利而誤入洗錢陷阱。
21世紀經濟報道 房屋養老金非房地產稅 重點是建立房屋養老金公共賬戶
日前,住房城鄉建設部副部長董建國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要研究建立房屋體檢、房屋養老金、房屋保險制度,目前上海等22個城市正在試點。其中房屋養老金相關話題引發熱議,甚至被誤讀為變相征收房地產稅。
30萬“租殼放貸”成歷史 小貸新規列出四項負面清單
在多位受訪對象看來,“小貸新規”并未改變小額貸款行業的整體格局,但針對過去小貸行業的種種亂象,如網絡小貸牌照租借、APP“套殼”放貸、過度誘導借貸、貸款資金流向監控不力等等問題,均提出了相應監管措施。
第一財經 呵護月末流動性 央行公開市場操作“放短鎖長”
綜合市場分析來看,本周逆回購到期量較高、政府債凈繳款再度上升疊加跨月臨近,流動性面臨的擾動因素較多,公開市場操作(OMO)“平價增量”、MLF“平價量縮”,整體有助于穩定市場流動性,滿足市場短期和中長期資金需求。
吵嘴不影響搞錢 “直播還債第一人”羅永浩披露AR項目外的商業化動作
羅永浩在文中強調:“我和我的團隊會索性火力全開、興風作浪,用一切合法合規合乎商業倫理的方式‘大肆炒作’,開足馬力以各種方式做大做強現金收入,盡快還掉剩余的5個多億債務。”
經濟參考報 央行密集提示風險 債券市場現調整
債券市場近期引發廣泛關注。近段時間以來,央行多次向市場“喊話”,提示長期國債收益率風險,避免市場形成單邊預期,并已開始對金融機構持有債券資產風險敞口進行壓力測試。與此同時,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也對多家商業銀行啟動自律調查。金融管理部門進行風險提示后,今年以來長期國債收益率持續下行的局面近期出現緩和。
萬億市場加速崛起 循環經濟迎發展新機遇
近期,從中央到地方發布的多份文件,都釋放出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的信號。乘著全面綠色轉型和大規模設備更新的東風,這個萬億級市場正在加速崛起。今年前8月相關企業數量同比增長超三成,鋰電回收等多領域將迎來發展機遇,節能降耗產品、環境治理服務等行業的成長空間進一步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