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星期五),今日報刊頭條主要內容精華如下:
中國證券報 三季報陸續披露 公募基金“反彈先鋒”持倉曝光
近日,公募基金2024年三季報陸續披露。在A股市場近期走強的背景下,那些及時跟進且實現超額收益的主動權益基金(包括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平衡混合型、靈活配置型基金)再度回歸公眾視野。從這些“反彈先鋒”的持倉情況看,北交所以及科創板個股成為貢獻業績的主要力量。
深交所:加大對高新技術企業融資支持力度
深交所10月24日消息,國家產融合作試點城市“一城一策”路演活動近日在青島市舉辦。深交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加大對重點產業鏈、專精特新、高新技術企業融資支持力度,服務更多科技創新企業利用資本市場工具發展壯大。
險企備戰來年越來越早 花式營銷鎖定客戶 能否撬動業績增長
進入四季度,保險公司陸續開啟備戰來年營銷活動。中國證券報記者調研了解到,與往年相比,今年的備戰來年營銷活動開啟時間有所提前,部分保險公司分支機構7月份就著手準備,9月份啟動備戰來年營銷活動。10月份以來,有更多保險公司加入營銷活動“大戰”。在主打產品上,分紅型產品成為一大亮點。
“點剎”無礙漲勢 機構看好白銀牛市行情
近期,表現強勢的貴金屬價格遭遇“急剎車”。當地時間10月23日,就在倫敦黃金現貨價格迭創歷史新高、倫敦白銀現貨價格創下逾12年新高之后,兩者均出現一波快速跳水,后者更是一度大跌4%。受此影響,10月24日,國內貴金屬期貨價格及A股貴金屬指數均整體承壓。
上海證券報 深圳首提“大膽資本” 力爭到2026年形成萬億級政府投資基金群
10月24日,深圳發布《深圳市促進創業投資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6)(公開征求意見稿)》(下稱《行動方案》)?!缎袆臃桨浮诽岢?,到2026年,力爭形成萬億級政府投資基金群、千億級“20+8”產業基金群、百億級天使母基金和種子基金群;全面激發社會資本活力,力爭經備案的股權投資及創業投資基金超過1萬家。
金融“活水”加快流進實體經濟 產融合作良性循環 新型工業化加速推進
國家產融合作平臺助企融資突破萬億元、工業和信息化部與北交所等簽署戰略合作協議、12家金融機構和12家重點企業就金融支持新型工業化重大項目集中簽約……最近,產融合作領域佳音頻傳,金融“活水”加快流進產業“良田”。
券商互換便利項下陸續買入股票 價值藍籌、高股息資產或成首選
自10月21日央行開展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SFISF)首次操作以來,券商積極推進SFISF業務落地。上海證券報記者了解到,繼中金公司在SFISF項下率先買入股票之后,國泰君安10月24日也使用互換便利借貸資金順利完成了增持股票的首筆交易。此外,中信證券已在滬深交易所同步完成首批互換便利操作,財通證券已完成首次交易相關的質押操作手續。
多路資金加快落地 穩投資跑出“加速度”
一攬子增量政策推出后,中央預算內投資、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超長期特別國債等多路資金正加速落地,有力支撐四季度經濟增長。同時,明年投資政策將“力度不減”,繼續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并進一步優化投向,為中國經濟夯實“基本盤”。
證券時報 深圳市出臺促進創投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征求意見稿 發展“大膽資本” 力爭形成 萬億級政府投資基金群
10月24日,深圳市委金融辦發布《深圳市促進創業投資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6)(公開征求意見稿)》,從引領發展“大膽資本”、培育壯大“耐心資本”、吸引集聚“國際資本”、大力發展“產業資本”、打通創投行業“循環梗阻”和提供行業發展“最優服務”等方面提出進一步促進深圳創投業發展的重要舉措。
兩大創新金融工具落地 銀行火速布局拿下首批客戶
互換便利(SFISF)、回購增持貸兩大金融創新工具落地以來,作為重要參與方的商業銀行也在火速行動,在“首單”“首批”的濃厚情結下,積極尋找業務機會。
“兩重”建設工作將持續五年 各地搶抓政策窗口期刷新投資進度條
近期各地“三季報”陸續出爐,固定資產投資的邊際向好成為多個省份三季度經濟運行的亮點,但總的來看,有效需求不足仍是不少地區需著手解決的主要問題。
活躍科技領域并購 推動資本市場走向繁榮
縱觀全球股市,推動資本市場走向繁榮并非僅僅是上市公司數量增加,還包括并購重組活躍,資本市場支持科技創新能力強勁等。從美股市場來看,1978年有4600余家境內上市公司,到1998年數量增長到7300多家,數量達到巔峰。截至當前,美股有不到5500家上市公司,雖然數量減少,但美股公司科技含量卻大幅提高,信息技術公司的市值貢獻度由10年前的15%左右提升至當前的30%以上。
證券日報 穩股市“組合拳”加速落地 市場內在穩定性不斷增強
9月24日,“一行一局一會”在國新辦舉辦的金融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上宣布一攬子政策舉措,一個月以來多項舉措相繼落地。其中,“并購六條”、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指導意見、市值管理指引以及央行創設的兩項貨幣政策工具等穩股市政策“組合拳”加速落地,提振市場信心,改善境內外投資者預期。
年內逾兩千家公司合計回購金額1485.6億元 較去年同期增1.37倍
數據顯示,截至10月24日記者發稿,年內已有2018家A股上市公司實施股份回購,累計回購金額達1485.60億元,較去年同期627.62億元的累計回購金額增長1.37倍。
港股IPO熱度回升 大型IPO、“A+H”股接連涌現
近期港股大型IPO、“A+H”股接連涌現,獲得了不少機構投資者青睞。富途商業研究總監陳思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對于一些有融資需求的企業而言,港股IPO獨特的發行節奏與靈活的發行方式具有吸引力,后續港股IPO市場有望迎來更多明星企業。
首份上市券商2024年三季報“暖意足” 市場向好驅動行業業績改善預期增強
10月23日晚間,首創證券率先披露2024年首份上市券商三季報。報告顯示,首創證券前三季度營業收入、歸母凈利潤均實現同比增長。券商分析師普遍預計,在市場交投活躍度顯著提升疊加去年同期低基數情況下,上市券商第三季度業績有望顯著改善。
人民日報 我國建成具備國際競爭優勢的新能源全產業鏈體系 為全球貢獻80%以上光伏組件和70%風電裝備
國家能源局局長章建華23日表示,我國建成了具備國際競爭優勢的新能源全產業鏈體系,為全球貢獻了80%以上的光伏組件和70%的風電裝備。
補短板 優結構 穩增長 用足用好地方政府專項債
在10月8日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用足用好地方政府專項債”“加快已發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項目的實施和資金使用進度,推動形成更多的實物工作量”。近日,記者來到重慶高新區、安徽蕪湖、湖北荊州等地,觀察當地如何利用地方政府專項債補短板、優結構、穩增長,如何加快形成實物工作量。
經濟日報 政策疊加發力 成交企穩回暖 房地產市場預期正逐步改善
一段時間以來,住房城鄉建設部、財政部、自然資源部、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等部門積極落實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指導各地積極行動,抓存量政策落實和增量政策出臺,打出“組合拳”,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
把文化旅游業培育成為支柱產業
文旅業是一個綜合性產業,關聯度強、帶動作用大。蓬勃發展的文旅業既能豐富群眾生活,又可廣泛串聯起吃、住、行、游、購、娛各方面,并與體育、科技、商業、農業等其他行業融合聯動,發揮出“一業興、百業旺”的乘數效應,體現出作為幸福產業、民生產業的積極作用。
21世紀經濟報道 國家發改委:系統落實一攬子增量政策 做好今明兩年政策銜接和工作銜接
近期,國家統計局公布了我國前三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數據顯示,前三季度我國實現了4.8%的經濟增長,其中一季度增長5.3%,二季度增長4.7%,三季度增長4.6%。
我國快遞業務刷新紀錄:收入破萬億元時間縮短 中西部填補“包郵”空白
我國快遞業務數據再創新高,反映經濟整體良性發展,也展現中西部業務快速增長、行業創新能力提升等結構性變化。根據國家郵政局監測數據顯示,10月22日,全國郵政快遞業攬收快遞包裹7.29億件,同比增長74.0%,刷新單日業務量紀錄。
第一財經 全球股債、金銀集體回調 強美元再成唯一的交易主線
10月24日,亞洲股市集體回調,非美貨幣維持弱勢,隔夜美股亦出現1%左右的回調,黃金、白銀在創下歷史新高后顯著回調。在不確定性積聚之際,強美元再度成為唯一的交易主線,美元指數沖擊105大關。
一攬子利好政策促廣州樓市回暖 中長期消費潛力如何釋放?
受政策推動,廣深等城市一二手房成交量有所好轉。接下來,提振樓市信心還需要做些什么?10月24日,由廣州市房地產行業協會主辦的2024年廣州市房地產博覽會(下稱“博覽會”)舉行。廣州市房協副會長、深圳世聯行集團首席技術官黎振偉在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表示,就房地產市場而言,單純靠政策來刺激市場已完成得差不多了,未來需要著力于讓各種經濟體在這個行業里相互發揮作用,調動消費者的積極性。
經濟參考報 有望引入更多資金“活水” 20只中證A500場外指數基金同日密集發售
以當下炙手可熱的指數——中證A500指數為追蹤標的的一場基金產品發行大戰正式拉開帷幕。繼首批中證A500指數基金成功發行上市之后,10月25日,包括易方達、嘉實、博時、南方基金在內的多家公募基金旗下20只中證A500場外指數基金產品同日開售。
沖刺年度經濟目標 地方部署四季度穩增長舉措
近期,廣東、江蘇、甘肅、海南、河北等多地召開會議,分析當前經濟形勢,部署四季度經濟重點工作,聚焦發力重大項目、激發消費潛力等提出具體舉措,特別是圍繞國家近期推出的一攬子增量政策,研究提出配套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