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星期三),今日報刊頭條主要內容精華如下:
中國證券報 場內外資金集體發力 中證A500基金總規模突破850億元
A股重磅核心寬基指數——中證A500推出以來,場內外大量資金借道中證A500指數基金“一鍵布局”核心資產。截至目前,首批十只中證A500ETF上市十余個交易日,此間獲得資金積極配置。Wind數據顯示,十只中證A500ETF的總規模已由上市之初的200億元擴容至500億元以上。截至10月29日下午三時,20只中證A500場外掛鉤基金合計募集規模已突破350億元。由此計算,中證A500基金總規模突破850億元。
國資委:加快建設世界一流資源循環再利用產業集團
國務院國資委10月29日消息,國務院國資委黨委28日召開擴大會議,認真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就組建中國資源循環集團有限公司所作重要指示精神,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緊密結合實際研究貫徹落實舉措,指導推動企業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入落實全面節約戰略,堅持循環利用、變廢為寶,堅持創新驅動、開放合作,努力成為我國循環經濟可靠的兜底保障者、“兩新”政策的堅定執行者、行業規范標準的先行探索者,為保障國家資源安全、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支持企業融資 強化市值管理 提高并購重組質效 多地出臺有力舉措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
從強化上市后備企業培育、為資本市場提供優質資源,到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和投資價值,再到支持上市公司運用并購重組等工具做優做強……近期,地方支持資本市場發展的具體舉措不斷涌現。
十五載淬煉 創業板鑄就“創新成長之核”
2009年10月30日,首批28家公司的負責人齊聚深交所,集體敲響上市寶鐘,承載著服務創新使命的創業板揚帆啟航。十五年來,創業板以包容的胸懷吸納創新成長企業,以開放的姿態持續探索制度創新,以久久為功的信念培育壯大創新資本。
上海證券報 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生態重塑 回購增持再貸款項目落地“常態化”
回購增持再貸款作為穩定資本市場的新工具,為上市公司市值管理開辟了新路徑。相關細則公布僅十余日,回購增持再貸款項目在資本市場上的“常態化”趨勢愈發明顯。它不僅為上市公司提供了靈活的資金支持,更在深層次上重塑了市值管理的新生態。
看多中國資產 外資機構積極調研A股公司
四季度以來,外資機構積極調研A股上市公司。據統計,貝萊德、高盛、安聯、霸菱、百達資產管理,以及被稱為“華爾街賺錢機器”的對沖基金Point72等多家外資巨頭均出現在A股上市公司的調研名單上。與此同時,多家外資機構近日也頻頻唱多中國資產,他們認為,在多重利好因素的帶動下,疊加海外資金的持續流入,A股反彈行情仍將延續。
長三角前三季度GDP23.2萬億元創新高 新興動能不斷積聚
10月末,各省市2024年前三季度經濟“答卷”紛紛出爐,長三角三省一市前三季度的GDP總量創新高,達23.2萬億元,約占全國的四分之一。上海證券報記者梳理發現,長三角多地創新動能持續增強,江蘇、浙江持續發揮經濟大省“挑大梁”的作用,安徽前三季度GDP增速較上半年加快,上海新質生產力牽引作用也不斷加強。
政策暖風持續激發市場活力——一線城市樓市觀察
一線城市向來是樓市的“風向標”。記者近日走訪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樓市發現,在政策利好帶動下,剛需和改善性需求積極入市,一線城市樓市持續活躍,止跌回穩態勢正在顯現。
證券時報 主板A股公司市值退市標準今起正式調整
10月30日起,滬深主板A股公司市值退市標準正式調整為5億元。對此,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的專家認為,需要理性客觀看待其影響,相關上市公司除通過改善經營和基本面外,可在合理合規的基礎上,通過大股東增持、資產重組等方式,降低市值過低帶來的退市風險。
創業板15年制度革新 夯實企業創新成長之基
在15年的發展歷程中,創業板擔當了資本市場“先行先試”的試驗田,針對創新型、成長型企業的發展特征進行了一系列具有開創性的制度探索與創新,積累了寶貴的資本市場制度建設經驗。
外資公募披露最新持倉 看好中國資產修復空間
隨著三季報披露,貝萊德、富達等多家國際資管巨頭旗下的公募基金也曝光了最新的持倉信息。截至目前,外資公募的產品線仍在不斷完善,貝萊德基金已發行9只產品,路博邁基金、富達基金、施羅德基金分別發行了8只、5只、2只產品,聯博基金、安聯基金則各發行了1只產品。上述產品中,不乏業績表現亮眼者。從行業分布來看,外資公募的持倉重心相對分散,但行業覆蓋更加均衡。展望未來,外資公募對中國股市的估值修復仍充滿信心,并高度關注后續政策的進展情況。
超60家上市公司三季報分紅 回饋投資者意識提升
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加入到了三季度分紅的隊列。截至10月28日,A股已有超60家上市公司披露2024年前三季度現金分紅方案,家數較去年增幅明顯。實施股東回報計劃、回報投資者等是分紅主因。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表示,企業選擇在三季報分紅或意味著公司當期盈利狀況良好,現金流充裕。提高分紅頻率可以增強分紅的穩定性和可預期性,為投資者提供更頻繁的現金流回報,增強投資者對公司未來發展的信心。
證券日報 創業板開市十五度春秋:創新為帆 活力為槳 “新質生產力”布局新陣地
2009年10月30日,首批28家創業板公司鳴鐘開市,翻開了中國資本市場嶄新的歷史篇章。時光荏苒,2024年10月30日,創業板迎來十五歲生日。十五年來,創業板市場已涵蓋1358家公司,總市值超12萬億元,成為名副其實的創新企業成長搖籃和資本市場活力之源。
券商三季度重倉股漸次出爐 互換便利將直接增加券商持股規模
隨著上市公司三季報密集披露,備受市場關注的券商重倉股動向也浮出水面。作為投資者眼中的“市場風向標”之一,券商重倉股的調倉、換股情況一直以來都是市場關注的焦點。同時,互換便利將直接增加券商持有股票規模,多家券商近期正推進互換便利業務落地,并積極表態將把獲得的資金用于進一步增持股票。
自發光顯示技術應用持續拓圍 市場格局或迎重塑
近年來,隨著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顯示技術已成為不可或缺的生態鏈環節。同時,自發光顯示技術憑借其性能優勢,已在AR眼鏡、折疊屏手機、智能穿戴、大顯示屏等重要智能終端領域相繼落地。
年內尚有51部新片將上映 2025年春節檔表現值得期待
燈塔數據顯示,截至10月29日,今年以來國內電影市場票房為382.94億元,相比2023年全年的549.53億元票房仍有距離。但與此同時,基于目前尚有51部新片將于年內上映,今年國內電影票房還將進一步縮短較去年的差距。
人民日報 讓金融活水“滴灌”科創新苗(評論員觀察)
針對各地實際,提高政策執行的有效性,“創新積分制”提質擴面的過程,才會成為不斷為創新發展注入“源頭活水”的過程。
我國人工智能核心產業企業數量超過四千五百家 運營商加快布局人工智能
一句話喚起應用,支持日程規劃、生活服務、AI速記、聊天陪伴等功能,還可提供專業化一站式智能服務……日前,中國移動推出AI智能助理“靈犀”,支持APP、電視大屏、云手機等入口,用戶只需發出語音指令,即可啟動跨場景智慧服務。
經濟日報 央行新工具強化流動性管理
10月28日,中國人民銀行官網發布公告,宣布在公開市場操作中啟用買斷式逆回購工具。這是中國人民銀行今年以來繼臨時正逆回購、國債買賣后,再次推出新工具。
政策組合拳打出“銀十”成色
當前房地產市場呈現止跌回穩趨勢,表明政策“組合拳”效果顯現。房地產相關政策含金量高、操作性強、力度夠大,對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發揮全方位作用。首套房貸首付比例、房貸利率均已降至更低水平,限購城市減少、限購區域縮小,金融支持政策增多,財稅、土地等政策協同發力。
21世紀經濟報道 公募基金三季度調倉路徑:加倉新能源,減持公用事業
隨著公募基金 2024 年三季報披露,公募基金調倉路徑浮出水面。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發現,公募三季度的調倉總體展現兩大變化:一方面,三季度主動權益基金在加倉,其股票倉位提升至近10年歷史最高位。
4499元起售!小米15系列手機定價公布 同時官宣大消息 網友:來搶蘋果用戶了
10月29日晚,在小米15系列暨小米澎湃OS 2新品發布會上,小米集團CMO許斐宣布公布小米15系列定價,4499元起售。該機型搭載驍龍8至尊版芯片,配置5400mAh電池,將于10月31日10時正式開售。
第一財經 小米15起售價4499元 小米SU7 Ultra開啟預訂 小米發布會要點速覽
10月29日,小米15系列暨小米澎湃OS 2新品發布會舉行。在發布會現場,小米15系列手機正式發布,雷軍宣布小米SU7在10月已完成交付20000臺。
新能源上榜富豪三年減少26人 財富縮水背后的“內卷式”惡性競爭
10月29日,胡潤研究院發布《2024衡昌燒坊·胡潤百富榜》(下稱“榜單”)。總體而言,上榜企業家總財富比去年下降10%(2.4萬億),至21萬億元。
經濟參考報 鍛造創新利器 譜寫多層次資本市場“新篇章”
ChiNext Market——創業板的英文名稱,寓意是“中國的未來之板”,被寄予了服務經濟轉型、孕育未來產業的期望。自2009年10月30日首批28家公司敲鐘上市,到如今匯集了總市值超12萬億元、在行業領域各具創新特色的1358家公司,開板十五年來,創業板已成為中國新經濟集聚地、科技創新企業理想上市地,涌現出一批又一批創新、成長先鋒。
隨著黃金價格的飆升,掛鉤黃金相關的基金收益率也節節攀升。今年以來,不少黃金類ETF的收益率超過了28%。業界分析認為,盡管短期積累較大漲幅的壓力,但長遠來看,黃金依然保持著顯著的投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