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國多地推動車網互動,尤其在新能源車反向放電方面,令車主操作更便捷、得到更多實惠。由于電網基礎設施完善、電池技術日趨成熟,越來越多車企和相關方積極參與,反向放電將成為進一步減少車主用車成本、穩定區域用電的一大抓手。
車網互動主要指新能源汽車在電網負荷低谷時段充電儲能,在高峰時段或有需要時向電網反向送電,使電動汽車成為移動的分布式儲能單元。廣州、江蘇、浙江等多地近期通過出臺優惠價格、補貼方案等措施,鼓勵上千萬輛新能源車參與反向放電,目前多地電價差額可達約1元,在推廣活動期間部分市區接近4元。
記者在晚上用電高峰期的江蘇無錫車網互動驗證基地看到,參與反向放電的車主朱先生單次放電30度,到賬近37元,扣除谷電時段充電成本約11元,單次獲得收益近26元。
“有吸引力的電價是推動車網互動向商業化運營發展的關鍵。”國網無錫供電公司營銷部副主任李向超說。
江蘇省發展改革委近日推出支持車網互動規模化建設相關電價政策,參與試點的公共及居民車網互動設施均可開展反向放電,執行具有經濟吸引力的放電價格,以2025年8月國網江蘇電力代理購電工商業用戶電價為例,尖峰時段放電價格可達每度電1.2245元,通過峰谷價差測算,居民用戶每度電收益約0.85元。
在廣州,由廣汽集團和廣州供電局聯合發起的“車網互動”活動近期開始試點。根據5月廣東省發展改革委明確的新能源汽車放電上網電價:每日10時至12時、14時至19時為峰期,每度電價格約為0.77元;每年7至9月的用電尖峰期每度電約為0.96元。今年6月,杭州市政府在浙江省內出臺市級補貼方案,明確迎峰度夏(冬)期間參與V2G充電樁放電的充電場站,最高可獲2元/千瓦時的頂峰放電補貼。
對于新能源車主而言,放電環節的安全、方便和實惠格外重要。“目前廣汽的磷酸鐵鋰電池經過3000次充放電循環后,容量還能保持在80%以上。這意味著車輛達到引導報廢里程時,電池還有潛力未被挖掘。”廣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創新業務總監梁唐杰說。
梁唐杰認為,“車網互動”尤其適合兩類人群。對開車通勤、在園區工作的白領來說,白天的停車時段正是用電高峰,可便捷地放電;對工作日主要依賴公共交通、周末才用車的人群而言,車輛閑置時也能參與電網調節。
新能源汽車儲能潛力可觀,與現有成熟的電網設施能形成規模化良性互動,還有助于社會穩定用電。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工業和信息化部、市場監管總局今年聯合發布文件,公布首批車網互動規模化應用試點名單,9個城市30個項目入選,標志著我國車網互動技術邁入規模化應用新階段。
據統計,廣東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約300萬輛。“按平均每輛車搭載65千瓦時的電池計算,全省車載儲能約2億度電。”廣東電網能源投資公司經營部高級經理劉羿說。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江蘇省新能源汽車滲透率近年來持續走高,今年上半年保有量已突破300萬輛。業內人士分析,如果這些新能源汽車都能參加車網互動,按照平均放電功率20千瓦計算,可調容量相當于建設數十個大型的抽水蓄能電站,車輛規模化充放電資源潛力巨大,有助于加速實現新能源汽車與電網協同發展。
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我國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3.7%,達48418億千瓦時。作為制造業大省的廣東,上半年用電量達4333億千瓦時。“以往,供電公司有時需要拉閘限電以防過載。未來,新能源汽車參與調峰將為電網穩定提供支持。”南方電網員工招婉媚說。直觀來看,平均一輛新能源汽車儲備的65千瓦時電,足夠給10臺一匹空調供電6小時。
車網互動對新能源汽車的動力電池系統提出了更高要求。未來,新能源車企需進一步提升電池質量以確保頻繁充放電安全,還需在放電協議和行業標準制定方面加強合作。
目前,廣東電網公司計劃組建“車網互動”聯盟,邀請廣汽、比亞迪等車企和運營商、聚合商加入。預計到2028年,珠三角地區將吸引超60萬輛新能源汽車參與常態化電網調節。多家涉及反向放電功能的充電樁廠商表示,全國相關充電樁需求正在不斷增加,目前的技術已相對成熟,在安全和便捷程度上對車主很友好。他們認為,隨著具備放電條件的新能源車越來越多,后期不斷優化服務、形成多方共贏的可持續商業模式將是行業發展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