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機械行業已邁入新一輪增長周期。在產銷飄紅、場景拓寬、出口彰顯韌性的背后,上市公司作為產業主力軍,正抓住機遇乘勢而上。
筆者認為,工程機械企業應從新興場景、海外市場、細分賽道、人才激勵四個維度精準發力,進一步打開增長空間。
其一,深耕新興應用場景是企業主動跳出舒適區、挖掘業績增長新“富礦”的關鍵。
過去,工程機械行業多聚焦傳統基建領域,而隨著“雙碳”目標推進與城鄉發展需求升級,新能源、農業、市政更新等新興場景,蘊藏著實實在在的新機遇。上市公司應深耕新興應用場景,依托自身技術優勢實現精準卡位,培育業績增長新引擎。跳出舒適區,既需要上市公司有敢想、敢闖、敢干的魄力,也需要對新興場景的潛在需求保持敏銳洞察,結合自身優勢與市場需求找準技術適配點,挖掘屬于自己的增長“富礦”。
其二,走好海外本土化之路,實現從“賣產品”到“扎下根”的系統性轉變。
面對國際貿易政策的多重變量,企業若依賴單一產品出口模式,難免陷入被動。海外本土化之路,恰是將海外市場“變量”轉化為發展“常量”的破局之策。“出海”絕非簡單的在海外布局單個工廠,而是要實現“研發、生產、服務”全鏈條本地化,讓“中國智造”真正融入當地市場。此外,上市公司在推進海外市場布局時,還需量力而行,要依據自身條件分階段在具備成本優勢的地區設立研發中心、投建生產基地、組建本地化服務團隊,最終將海外本土化經營體系打造成為抵御外界不確定性的“壓艙石”。
其三,深耕細分賽道挖掘小眾需求,構建專屬競爭力。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大而全”往往不如“小而精”。細分市場的創新,要求上市公司積極挖掘被忽視的小眾需求,以定制化產品構建專屬競爭力。若能充分挖掘每個細分領域的市場潛力,亦能打造出獨具特色的“獨門生意”。上市公司需明確,細分市場并非“小市場”,只要找對需求、做精產品,便能將“小眾品”做成“大氣候”。
其四,以股權激勵綁定高端人才,方能激活創新動力。
工程機械行業是技術密集型行業,核心人才是搶占市場高地的關鍵。所謂“人才綁定”,核心在于以股權激勵為強力紐帶,串聯個人與集體,既為企業發展與個人成長同頻共振筑牢基礎,也為構建利益共同體提供關鍵支撐。
當前,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新周期,既是復蘇周期,更是升級周期。對于上市公司而言,拓展新興場景是增長空間所在,推進海外本土化是必由之路,深耕細分市場是獨特優勢,綁定人才是內生動力之源。這四維并非孤立的“招式”,而是相互支撐、協同發力的“組合拳”。未來,上市公司唯有握緊這四把“金鑰匙”,才能激活產業發展新引擎,在全球市場中穩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