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品牌核心是要為消費者創造價值,如果離開了這個本領,企業就走下坡路。"
比音勒芬董事長謝秉政的理念,在當下承壓的市場環境中得到了充分驗證。
在中國服裝行業整體承壓的2025年,市場分化愈發明顯:一方面,傳統男女裝品牌深陷業績下滑困境。
另一方面,高端戶外賽道展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和市場潛力。
根據招商證券的研究,2019—2024年中國戶外服飾市場規模以14%的復合年增長率(CAGR)擴張,并且預期2025—2029年增速將進一步提升至15%。線上渠道增長尤為迅猛,2019—2024年戶外服飾線上規模CAGR高達20%,高價位段銷量和銷售額同比增長顯著。
如瑞典的攀山鼠、火柴棍,瑞士的猛犸象、X-Bionic,以及挪威老人頭等歐美高端戶外品牌集體入華,眾多品牌紛紛涌入高端戶外市場,安踏繼始祖鳥之后,又宣布收購德國狼爪,波司登也通過戰略投資進軍高端戶外領域。
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謝秉政很坦然:“市場的競爭是自然的,一個企業和一個人一樣,在競爭的環境中長大才是更扎實的,競爭越激烈,就要做得更好,這個就是歷練。” 的確,比音勒芬交出了一份與眾不同的成績單。
據披露,2025年上半年,比音勒芬營收21.03億元,同比增長8.63%,其中二季度收入同比增長達22.33%。其線上渠道收入更是同比猛增71.82%,展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
逆勢增長并非偶然,而是其長期堅持的產品差異化定位、渠道精細化運營以及品牌年輕化轉型戰略的必然結果。
在行業整體低迷的背景下,比音勒芬精準洞察并把握了由“功能主義”與“場景化穿搭”引領的新一代戶外消費趨勢,成功實現了從專業高爾夫服飾向高爾夫專業領先的高端運動戶外服飾領域做延伸,為其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了獨特優勢。
這一成績不僅彰顯了比音勒芬的品牌韌性,也為高端服飾品牌如何在當前市場環境下突破重圍提供了寶貴經驗。
從果嶺到戶外,一場順勢而為的"破圈"
“如果拿不到訂單就不回去。”1988年,17歲的謝秉政懷揣家里拼湊的1000元錢,帶著破釜沉舟的決心踏上了創業之路。從溫州推銷大軍中的一員,到南寧高端品牌代理商,再到比音勒芬的締造者,謝秉政用三次創業經歷詮釋了中國企業家的堅韌與智慧。
當眾多品牌扎堆時裝賽道時,謝秉政卻有著獨到的見解:“和坐公交車一樣,公交車座位坐滿了,擠上去也沒位置,我還不如開摩托車。”
這一差異化競爭思維,正是比音勒芬選定高爾夫細分賽道的戰略初衷。
之后精耕細作,換來了連續14年穿越周期的穩健增長。
眼下,謝秉政要騎著“摩托車”從高爾夫賽道駛向戶外藍海。
今年,比音勒芬正在籌謀一場優雅的躍遷,從“高爾夫專業服飾”向“高爾夫專業領先的高端運動戶外服飾”的進行戰略升級。
擺在品牌面前的首要問題是:如何讓用戶接受一個高爾夫品牌做戶外?
對此,謝秉政的見解顯得舉重若輕:“高爾夫運動本來就是戶外運動,只是我們原先更聚焦于高爾夫運動,現在戶外變成了大家的生活方式。”在他看來,這并非盲目跟風,而是基于市場趨勢與品牌長期發展的必然選擇。
賽道延伸絕非簡單的品類擴充。一個品牌假設在轉型中脫離核心價值,便可能陷入既難獲新客認可、又失原有用戶支持的困境。正因如此,比音勒芬此次拓展格外注重根基的守正與創新。
最核心,是專業高爾夫基因不變。作為中國國家高爾夫球隊長達12年的合作伙伴,比音勒芬不僅繼續為球員提供專業裝備支持,還將冠名優才計劃為國家隊培養后備人才,并推出品牌自有IP賽事。無論是品類外延,還是聯名合作,比音勒芬始終圍繞高爾夫元素展開。
其次,是高端品質不變。
比音勒芬從品牌創立伊始,謝秉政就確立了“高品質、高品位、高科技和創新精神”的“三高一新”作為產品研發設計理念,對合作伙伴的篩選也比肩奢侈品標準。這些理念與堅持,貫穿始終。
比音勒芬設有創新實驗室,從纖維端開始研究面料,樹立自己的產品壁壘,在面料選擇上,始終堅持尋找和研發頂級面料,并積極與國際品牌合作,確保產品的高品質與高科技。據悉,比音勒芬已經與賽里木湖鵝絨簽訂了獨家協議,今年品牌旗下所有羽絨服都將升級為鵝絨服,賽里木湖鵝絨的蓬松度達到800以上,潔凈度可以達到1200,遠超國際標準。
二十余年匠心打磨的產品力,讓世界看見中國高端品牌的專業高度與美學追求。
謝秉政堅持認為“高端品牌要有內在,讓消費者穿上身覺得有精氣神。”創業至今,他都會親自去設計中心試穿,體驗新面料的特性,這種對產品的極致關注,讓比音勒芬的"小領T"等單品成為年銷超10萬件的爆款。
如今的轉型關鍵期,他對產品的面料、顏色、版型、設計、細節等更為關注,甚至自己親自深入產品研發并試穿。
“高端品牌就是注重細節,一個紐扣的顏色、領子的寬度都能決定這件衣服是不是高端,包括版型。只有長期做高端的經歷才有積累,有了積累之后,才能說是有沉淀,有了沉淀之后,這個團隊就不太一樣,這就是所謂的高端品牌的基因。”
過去22年喧囂多變的市場環境中,比音勒芬選擇了一條少有人走的路:不以規模換增長,不以噱頭博關注,而是沉下心來打磨產品,將“穿出精氣神”的價值理念貫穿產品研發始終。如今,比音勒芬在拓展戶外領域時,依然保持著鮮明的品牌辨識度和核心競爭力。
對外部挑戰,謝秉政也有著清醒的認識:“現在戶外品牌競爭激烈,就像一輛滿員的公交車,憑什么你就能擠得上去。”
多年堅持品質與專業的他,對此充滿信心:“相信能坐上牌桌,我們有二十幾年的高端品牌的研發和品牌經營的理念,以及渠道、供應鏈的配合,各方面的優勢綜合一起,我們有資格去競爭。”
破解年輕化難題,高端品牌的代際突圍
“這還是比音勒芬嗎?”2025年,步入煥然一新的品牌門店,老顧客們不禁產生這樣的疑問——文化體驗區、T恤專區和咖啡休閑空間等新場景的出現,讓整個店面氛圍與以往截然不同。不少顧客甚至需要退后幾步,確認門頭招牌,才敢相信這個兼具現代感與年輕活力的空間,就是他們熟悉的那個專業高爾夫服飾品牌。
強烈的視覺沖擊,正是比音勒芬持續推進年輕化戰略所呈現的直觀成果。數據也印證了這一轉型的成功:2025年上半年,品牌線下新增VIP會員中,80后與90后占比已達70%;線上渠道同樣表現亮眼,天貓旗艦店30歲以下消費者占比突破30%,小紅書平臺年輕用戶群體更是高達75%。
對于品牌代際的跨越,比音勒芬董事長謝秉政堅信:“如果年輕人不認可,品牌是沒有長久生命力的。”在他看來,當下消費潮流由年輕人主導的趨勢不可逆轉,品牌年輕化必須從源頭轉變思維,在產品、渠道、營銷和價格等各個環節全面革新。
為此,比音勒芬從2023年底就啟動了全面升級計劃,經過一年精心籌備,于2024年底開始逐步釋放轉型成果。這種“微蹲是為了跳得更高”的策略,體現了品牌對年輕化轉型的深思熟慮。
轉型首先從視覺識別系統開始。品牌將使用了22年的“Biemlfdlkk”標識煥新為“Biemlofen”,不僅使品牌名稱更易讀易懂,也傳遞出更加現代年輕的品牌形象。這一變化為后續的全面轉型奠定了基調。
產品層面的革新同樣引人注目。在保留經典小領T的同時,品牌推出廓形T恤、短款設計等新品,引入明快色彩和時尚元素。與哈佛大學、Hattie Stewart等跨界聯名系列的推出,進一步豐富了產品矩陣,滿足年輕消費者對個性化和時尚度的需求。
在價格策略上,謝秉政強調:“品牌要年輕化,價格就要符合年輕人的消費水平。”基于這一認知,比音勒芬在保持高端產品線的同時,推出了更具價格競爭力的年輕化系列,通過差異化產品布局擴大消費群體。
渠道轉型是另一重要舉措。品牌從以往專注機場、高鐵等交通樞紐,轉向重點布局購物中心渠道,目前已入駐華潤萬象城等高端購物中心,開設400平方米以上地標獨棟旗艦店和200平方米左右購物中心店,并推出第十代終端形象店,通過文化體驗區、T恤專區等場景化設計,將傳統賣場升級為"品牌生活方式館",全面提升品牌形象和消費體驗。
今年6月,比音勒芬全球先鋒旗艦店落戶深圳太子灣VILLA,創新打造集產品展示、咖啡體驗與VIP尊享服務于一體的精英生活空間,全面升級終端消費體驗,強化高端品牌形象。
截至6月末,終端門店總數達1328家,其中直營店鋪數量672家、加盟店鋪數量656家,覆蓋全國核心商圈、機場高鐵樞紐、高爾夫球會等,其中線下直營會員復購率達43%。
線上渠道成為年輕化主戰場。2025年上半年,比音勒芬線上銷售收入同比增長71.82%,達2.14億元。
品牌堅持線上線下同價策略,謝秉政表示:“如果一個品牌價格體系都維護不好,品牌力就下降了。”這種策略既維護了品牌高端形象,又讓年輕消費者能夠以合理價格體驗到高品質產品。
營銷層面,品牌相繼與丁禹兮、胡一天、李蘭迪等新生代演員合作,通過精準的代言人選擇觸達目標客群。這些舉措背后,是品牌對年輕化本質的深刻理解——要讓年輕人接受品牌,需要在產品、渠道、形象等各個環節全面革新。
年輕人對比音勒芬的接納,表面上是營銷和渠道創新的成果,深層原因卻在于品牌長期積累的專業勢能。作為中國國家高爾夫球隊長期合作伙伴,比音勒芬在專業運動領域建立的信任背書,為其拓展年輕市場提供了堅實基礎。
隨著80、90后會員的增加,比音勒芬正在成功實現從“父輩專屬”向“年輕菁英新寵”的品牌蛻變。對此,謝秉政強調,服裝行業更新迅速,品牌不能為迎合市場而丟失根本。在傳統與創新之間找到平衡點,正是比音勒芬年輕化戰略中最值得借鑒的智慧。
邁向百年:專業化與高端化的全球新敘事
在成立20周年之際,比音勒芬確立了打造“全球百年知名服飾集團”的戰略目標。
實現這一愿景,意味著要解答一個深刻的命題:中國品牌如何真正走向世界?
在謝秉政看來,全球化絕非簡單的門店擴張,而是一項需要全面布局的系統工程:既要構建多品牌運營與協同能力,形成集團化作戰優勢;又需將企業規模提升至國際競爭水平,以抵御全球市場波動。同時,具備全球視野的人才團隊和跨文化整合能力也不可或缺,而最終支撐這一切的,是堅實的資金實力。
為此,他提出了“十年十倍”的增長愿景,標志著比音勒芬從“小而精”的發展模式正式邁入“做大做強”的新階段。在這一戰略指引下,公司逐步構建起三大支柱——多品類延伸、年輕化轉型與多品牌矩陣協同,在持續深耕中國市場的同時,穩步推進全球化布局。
2023年,比音勒芬收購兩大百年國際品牌CERRUTI 1881和KENT&CURWEN,標志著其品牌戰略正式進入系統化、國際化運作的新階段。
區別于許多中國企業并購后急于推進國際化或奢侈品化的常規路徑,比音勒芬選擇立足本土市場與專業優勢,走出一條差異化發展之路。謝秉政指出,中國企業運營國際品牌具有獨特的“中國優勢”:包括對本土市場的深刻洞察、快速響應的能力,以及成熟完善的供應鏈體系,這些基礎為比音勒芬運營高端品牌提供了堅實支撐。
在多品牌戰略落地過程中,比音勒芬強調專業深耕與基因傳承,而非盲目擴張或標簽化運作。主品牌持續強化高爾夫與戶外科技功能,KENT&CURWEN聚焦英倫學院風的現代表達,CERRUTI 1881則堅守高端面料與工藝傳承——三大品牌形成協同互補的專業矩陣,共同推動集團向高端化、專業化持續進階。
在謝秉政的構想中,比音勒芬并不追逐表面的“國際化”標簽或奢侈品光環,而是始終依托專業深度、品牌協同與中國產業優勢,穩步構建一個真正立足專業主義、具備全球影響力的高端服飾集團。
比音勒芬的故事不僅是一個品牌的成長史,更是一種商業哲學的印證:在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型的今天,唯有回歸專業、堅守長期,才能在全球市場贏得真正尊重——這既是中國品牌全球化的現實路徑,也是中國企業走向百年的根本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