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美國市場之后,歐洲市場也對中國的豌豆蛋白開啟了“審視”的大門。
9月1日晚間,雙塔食品(002481.SZ,股價5.64元,市值69.58億元)披露,歐盟委員會已正式對原產于中國的豌豆蛋白啟動反傾銷調查。
此次調查范圍涵蓋蛋白質含量超過65%的豌豆蛋白產品,而雙塔食品作為全球最大的豌豆蛋白生產企業,其出口至歐盟的相關產品銷售額在2025年上半年已占公司總營收的6.48%。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這一情況距離美國商務部于2024年7月30日終裁對其征收高達269.77%的反傾銷稅,僅僅過去了一年多時間。從北美到歐洲,接連的貿易壁壘,使得雙塔食品占比高達46.11%的海外業務腹背受敵,公司面對的外部環境愈發嚴峻。
歐洲市場成“風暴眼”,接連“雙反”調查致腹背受敵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對于雙塔食品而言,2024年至2025年的國際市場可謂風高浪急。
根據雙塔食品于9月1日晚間發布的最新公告,歐盟委員會已決定對中國產豌豆蛋白啟動反傾銷調查。此次調查由歐盟豌豆蛋白生產商臨時聯盟申訴發起,針對的是干重基礎上蛋白質含量超過65%的高蛋白豌豆蛋白產品,涵蓋粉末、液體等所有物理形態。
歐盟方面設定的傾銷與損害調查期為2024年7月1日至2025年6月30日,損害評估審查期從2022年1月1日開始。
歐洲市場是雙塔食品重要的海外板塊之一。公告數據顯示,2024年,公司出口至歐盟的涉案產品銷售額約占公司總營業收入的3.92%;而到了2025年上半年,這一比例進一步攀升至6.48%,顯示出良好的增長勢頭。
如今,這部分業務的前景被蒙上了一層厚重的不確定性,而此次歐盟的行動并非孤立事件。在此之前,中國的豌豆蛋白產業已在北美市場遭遇重挫。
根據雙塔食品過往公告,2024年7月30日,美國商務部宣布對中國豌豆蛋白作出反傾銷和反補貼(“雙反”)終裁,雙塔食品被裁定征收高達269.77%的反傾銷稅和15.15%的反補貼稅。
在此之前的2022年和2023年上半年,雙塔食品對美出口額分別占到公司總收入的8.14%和9.92%。高額的稅率無疑將對公司在美國市場的業務造成重大沖擊。此外,加拿大也已在2024年4月22日啟動了對我國豌豆蛋白的“雙反”調查。
海外市場對雙塔食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根據其2025年半年度報告,報告期內公司國外銷售收入達4.83億元,占總營業收入的46.11%。
接連而至的貿易調查,使得公司近半營收來源面臨嚴峻考驗,也印證了其在風險分析中所提到的“主要出口國家的政策變化、關稅變化等事項帶來的不確定性和潛在風險”。
多線防御:技術壁壘+市場多元化對沖風險
面對接踵而至的國際貿易摩擦,雙塔食品并未坐以待斃,而是從法律應對、市場開拓和產業布局等多個維度展開了積極防御。
在歐盟宣布啟動調查后,雙塔食品迅速反應,在公告中表示已成立專項工作組,并聘請了專業的律師團隊,將積極應對本次調查。這與此前應對美國“雙反”調查時的策略一脈相承,旨在最大程度上維護公司和股東的合法權益。
更為關鍵的是,雙塔食品已著手分散市場風險。在9月1日晚間的公告中,雙塔食品稱,將大力開拓新興國際市場,加強國內市場的開拓,加快海外工廠建設。
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雙塔食品國內市場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5.63%,占比達到53.89%。同時,公司在投資者互動平臺及公告中多次提及的泰國工廠建設,正在有序推進。海外工廠的建設不僅有助于靈活調整供應鏈,還可能通過轉口貿易等策略,規避部分貿易壁壘帶來的直接沖擊。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除進行外部的市場和產能布局調整外,雙塔食品深耕多年的“內功”——技術與產業鏈優勢,是其應對挑戰的底氣所在。
作為全球最大的豌豆蛋白生產企業,雙塔食品在技術研發上處于行業領先水平。根據其半年報,公司豌豆蛋白提取技術一直處于行業領先地位,同時掌握生物發酵工藝、干法工藝、新干法工藝三種豌豆蛋白提取技術。公司與江南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等多所高校開展產學研合作,在豌豆蛋白、蛋白肽等領域開展深度合作研究,擁有行業唯一院士工作站。
從雙塔食品半年報來看,公司可根據客戶需求,針對不同行業提供不同純度、不同功能的豌豆蛋白。其還先后參與了多項國家及團體標準的制定,手握“一種從粉絲廢水中提取的食用蛋白及其生產工藝”等多項發明專利,技術“護城河”效應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