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王”易主的戲碼正在上演!
不到兩個月股價暴漲近164%,從7月初的563元沖至1587.91元,AI芯片龍頭寒武紀(688256.SH)8月28日收盤價力壓貴州茅臺(600519.SH),一舉奪下A股“新股王”寶座。伴隨股價飆升的是成交額的爆發式增長,從7月日均44.38億元激增至260多億元,近5倍放量點燃了市場熱情。
這波狂潮背后,既有公司上半年營收暴增43倍等業績支撐,也藏著滬股通、機構與游資“左手買右手賣”的多空對壘。同時,公募基金態度也早有分化:二季度近400只公募產品“押中寶”,也有136只提前“下車”,部分甚至清倉離場。
隨著寒武紀與中芯國際(688981.SH)同步創歷史新高,AI算力板塊年內漲幅近58%,這場“硬科技”盛宴能否延續?
多重因素疊加共振
自7月以來,寒武紀股價開啟快速上升趨勢。截至8月28日,從7月初的563元(前復權,下同)一路飆升至8月28日的1587.91元,不僅躋身A股“千元股俱樂部”,甚至超越了貴州茅臺的1446.1元,正式登頂A股“新王”。
在業內看來,寒武紀這波快速上漲,并非單一因素所致,而是基本面預期、市場情緒、資金動向和政策紅利等多重因素疊加共振的結果。
據最新中報,寒武紀上半年營業收入達28.81億元,同比增長4347.82%,主要受益于云端產品線的強勁表現,該業務線貢獻收入28.7億元;截至二季度末,該公司合同負債達5.43億元,較一季度末的88.62萬元大幅增長,表明在手訂單充足,為后續業績增長提供了“硬支撐”。
與股價強勢上行相伴的,是多空資金的激烈博弈。龍虎榜數據顯示,寒武紀在本月12日、14日、22日已三次登榜,且均出現了滬股通專用、機構專用以及知名游資席位,部分還出現境外機構的身影,資金博弈態勢明顯。
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席位呈現“左手買右手賣”的雙向操作特征,且隨著股價不斷攀升,部分資金已出現離場跡象。以22日龍虎榜數據為例,滬股通專用席位同時現身買賣雙方榜單,分別以11.48億元和12.86億元居買入首位與賣出首位,凈賣出1.38億元。
與此同時,機構資金也深度參與,近三次均同步現身買賣榜單,存在明顯的多空分歧。22日數據顯示,機構專用席位均為買入與賣出榜單第四位,當日買入2.83億元、賣出3.66億元,凈賣出約8300萬元。
此外,游資席位同樣如此。14日,寒武紀因“連續3個交易日收盤價漲跌幅偏離值累計達到30%”而登榜,凈買入資金為16.88億元。瑞銀證券上海花園石橋路在買入12.97億元的同時,又以6.25億元出現在賣方第三位,凈買入6.73億元。
但到了22日,資金態度發生顯著逆轉,龍虎榜轉為凈賣出6.78億元。瑞銀證券上海花園石橋路再次出現在買賣雙方陣營,買入5.34億元并賣出8.05億元,凈賣出2.71億元。而華寶證券上海東大名路則買賣金額相差較小,分別為3.63億元、3.35億元。
知名游資投資者章建平也參與其中,其去年四季度首次進入寒武紀前十大股東,今年一季度增持74.75萬股至608.63萬股。二季報顯示,章建平未進行減持,仍以第七大股東身份持有該股。
基金“寒”量現分歧
作為AI算力領域的核心標的,寒武紀被科創50、滬深300、上證50、中證A500等多個重要指數納入成份股,相關指數基金需按規則買入。隨著指數化產品的壯大,這也導致該股獲得被動資金的持續配置。
中報數據顯示,在寒武紀前十大股東中,公募ETF產品占據4席,分別是華夏上證科創板50ETF、易方達上證科創板50ETF、嘉實上證科創板芯片ETF和華夏上證50ETF,上述產品均有不同程度的加倉動作。
該股也吸引了多只公募基金的關注及重倉配置。剔除QDII產品,截至二季度末,以持倉總市值來看,寒武紀在公募重倉持股中排名第13位,持股市值達到378.97億元;同時,該股被79家基金公司旗下的397只產品重倉持有,超四成將其設為前三大重倉股。
其中,253只產品對寒武紀進行了加倉操作,合計重倉增持481.87萬股至6300.38萬股。如嘉實上證科創板芯片ETF、易方達上證科創板50ETF增持較多,分別為120.04萬股、73.71萬股。而華夏上證科創板50ETF則持有量最高,達到1137.56萬股。
在187只主動權益類產品中,銀河創新成長A以215萬股的持有量居前,睿遠成長價值A、萬家行業優選也持有百萬股及以上。而富國新興產業A、華安媒體互聯網A等14只產品均將列為第一大重倉股。
作為加倉最多的主動權益基金,博時匯興回報一年持有在二季度末持有寒武紀44.18萬股,為其第六大重倉股。該基金基金經理吳渭在季報中表示,我國AI產業已進入高速發展期,在AI大模型發展的前期,大規模的算力投資是模型性能優化的必備投入,當行業發展進入到當下成本快速降低的階段后,將進一步推動云計算、互聯網、端側等領域的AI應用深度融合與需求爆發。
不過,也有不少產品在這波股價啟動前先行“下車”,部分甚至清倉離場。數據顯示,有136只產品將寒武紀剔除前十大重倉股之列。如基金經理金梓才管理的財通價值動量A、財通成長優選A均將寒武紀清倉賣出,上季度末時分別為第三、第五大重倉股。
金梓才在二季報中就此解釋稱,雖然算力行業整體前景廣闊,但在不同階段,海外和國內市場表現差異,技術變革帶來短期沖擊,產業鏈上下游也存在供需錯配等問題。
同樣清倉操作的長城久嘉創新成長基金經理尤國梁也在季報中表示,在AI算力方向,組合基于對潛在增長空間的考慮,對相關持倉個股結構進行了調整。
科技股還能“瘋”多久?
8月28日,A股三大指數午后“V形”反彈,上證指數守住3800點,收盤達到3843.6點。當日,市場熱點再次集中在算力和芯片方向,寒武紀、中芯國際雙雙創歷史新高。至此,AI算力指數(8841678.WI)年內已上漲57.94%。這是否意味著科技股的“主升浪”仍在延續?
“當前AI算力和國產芯片板塊得到充分演繹,市場對確定性高的方向,如GPU、光模塊等都給予了非常高的溢價,底層邏輯其實都是看好中國AI算力的產業趨勢。”某華北基金經理告訴第一財經,寬松的市場環境和充裕的流動性,也為國產算力大牛股的出現提供了基礎。
“28日英偉達公布的二季報整體符合市場預期,進一步印證了AI產業的高景氣趨勢延續,因此當日國內相關產業也走出領漲行情。”廣發基金投顧團隊對第一財經表示,未來對A股權益市場仍保持樂觀態度。
嘉實全球產業升級基金經理陳俊杰則從產業鏈視角分析稱,近年來,我國半導體行業發展勢頭迅猛,已構建起較為完備的半導體產業鏈。從上游的材料與設備,到中游的生產制造,再到封裝測試,以及模擬芯片、數字芯片等產品領域的設計與生產,均已具備相應能力。在此支撐下,我國半導體領域實現關鍵技術突破、提升國際競爭力的機會不斷增加。
“政策有望加速AI與各行業融合,驅動硬件、軟件、服務端全產業鏈升級。”華南某基金人士稱,短期而言,科技股快速上漲后,自主可控主題需關注政策催化與業績兌現的匹配度,關注部分細分領域的技術迭代及量產能力。當前中報披露節點下,需警惕部分標的估值波動風險。
“我們身處AI引領的新一輪科技浪潮中,AI快速發展將帶動經濟轉型升級,國產AI的超預期進展有望驅動基本面的邊際改善。”華夏基金數量投資部行政負責人徐猛在近期的指數策略見面會上表示,與2015年相比,當前的經濟環境和資本市場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本輪市場有望走出更持久的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