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國平安披露2025年半年報。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集團實現營業收入5000.76億元,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營運利潤777.32億元,同比增長3.7%,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80.47億元,同比下降8.8%。
同時,中國平安將向股東派發中期股息每股現金人民幣0.95元,同比增長2.2%。
8月27日,在中國平安2025中期業績發布會及會后的高管專訪中,該集團高管集中回應了市場關注的險資投資、歸母凈利潤為何下降等熱點問題。
回應舉牌:低波動高分紅股票契合險資投資需求
今年以來,險資涌現舉牌潮。據貝殼財經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8月19日,險資年內已舉牌29次,超過2024年全年水平。其中,平安人壽成為險資舉牌的主力,舉牌了多家銀行股H股。
中國平安高管表示,資本市場是保險資金重要的配置板塊,國家和監管也在鼓勵長期資金入市,目前的政策環境和市場估值,對于險資而言是較好的配置時期。平安對銀行、保險等“紅利”股的相關投資屬于財務性投資,看中了其低波動、高分紅的特質,是險資權益投資組合的常規操作。
該高管進一步表示,國有大行長期經營穩健,呈現低波動、高分紅的特點,與保險資金長久期、穩收益、低波動訴求高度契合。同時,目前傳統險保證利率在2%左右,而國有大行平均股息率在4%以上,投資收益可觀。“除了銀行股外,其他股息率高、經營穩定、分紅政策穩定的行業板塊,平安也都在持續關注和研究。”
在回應貝殼財經記者關于黃金投資的問題時,該高管表示,3月份平安人壽已經完成黃金交易的首單,目前正在試點開展其他可投資的黃金業務。“黃金為險資提供了多元化配置和風險對沖的新工具,從分散投資風險、優化組合結構角度,平安已經將黃金納入年度及中長期戰略資產配置計劃。在全球貨幣超發和資本市場高波動的環境下,全球央行或將持續購金,平安看好黃金的中長期戰略價值。”
今年2月份,金融監管總局發文稱,10家試點保險公司可以中長期資產配置為目的,開展投資黃金業務試點,范圍包括在上海黃金交易所主板上市或交易的黃金現貨實盤合約、黃金現貨延期交收合約、上海金集中定價合約、黃金詢價即期合約、黃金詢價掉期合約和黃金租借業務等。
權益市場:將適度加大權益配置力度聚焦新質生產力、高分紅板塊
今年以來,股市整體景氣度較高,滬指震蕩上行,疊加監管鼓勵中長期資金入市,中國平安上半年加大了股票的持有比例,從去年末的7.6%提升至今年6月末的10.5%。
整體來看,截至今年6月30日,中國平安的保險資金投資組合規模超6.20萬億元,較年初增長8.2%。上半年,其保險資金投資組合實現非年化綜合投資收益率3.1%,同比上升0.3個百分點。
后續中國平安在權益市場上還將有何動作?在中期業績發布會上,中國平安總經理兼聯席首席執行官謝永林表示,與全球其他市場相比,中國市場當前的估值水平仍處于合理區間,我們對未來有信心。平安作為耐心資本,也會適度加大權益配置力度,主要圍繞代表新質生產力的成長板塊和高分紅的價值股進行配置。
中國平安聯席首席執行官兼副總經理郭曉濤則表示,平安投資的核心是進行資產負債的匹配。一系列的資產配置動作,有效提高了投資收益率,讓平安在負債成本和投資收益率之間產生較好的利差。“平安投資遵循‘三可’原則,即經營可靠、增長可期、分紅可持續,這是我們衡量一家企業是否值得長期持續、穩定持有的標準。未來,隨著資本市場的健康持續穩定發展,平安會在高息股、價值股、成長股之間進行進一步的動態匹配。”
業績剖析:營運利潤漲凈利潤降高管詳解三大因素
在業績發布會上,中國平安副總經理兼首席財務官付欣還回應了投資者關注的為何集團歸母營運利潤提升,但凈利潤卻負增長的問題。
付欣表示,主要有三個關鍵因素,其中兩個是一次性因素。首先,今年第一季度,平安并表了平安好醫生,使得一次性會計處理出現了34億元的減值,影響增速4.6個點;其次,過去一年,集團發行了港股的可轉債,當股價上升時,在會計處理上可轉債的估值反而下降,但這樣的下降在可轉債轉股后的全生命周期并不影響財務報表;第三,平安近兩年配置了很多股票,而這些股票中有67%在會計分類被分到了OCI(Other Comprehensive Income),即這部分資本利得不進入利潤表,使得約600億元不體現在利潤表中。“建議大家更關注平安的營運利潤,因為營運利潤才是真正體現保險行業經營能力的利潤口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