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晚,國內鹵制食品龍頭紫燕食品交出2025年上半年成績單。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總營業收入14.73億元,同比下降11.46%;實現歸母凈利潤1.05億元。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2.03億元,同比出現改善,增長28.7%。
從季度環比數據看,可清晰觀察到公司業務逐步回暖。公司稱,2025年上半年,公司精準把握年輕消費群體崛起機遇,加速國際業務突破。圍繞鹵味佐餐的年輕人主力消費群體,持續深化年輕客群戰略布局,以“大學城+大廠食堂”雙場景為突破口,制定精準渠道拓展方案。全球化戰略布局縱深推進,在北美市場順利落地多個項目,觸達超過百萬華人群體。公司還通過創新營銷矩陣,線上線下以不同策略實現精準營銷,力求破除流量壁壘,提升終端效能。
二季度業績回暖,預包裝產品收入增超40%
公司是國內規模化的鹵制食品生產企業,主營鹵制食品,包括佐餐類產品如夫妻肺片、百味雞、藤椒雞等,覆蓋鮮貨與預包裝形式,滿足不同消費場景需求,應用場景以佐餐消費為主、休閑消費為輔,主要品牌為“紫燕百味雞”。
半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鮮貨產品收入11.29億元,占比77.96%,其中夫妻肺片4.03億元,占營收比重達到27.82%,整禽類實現3.10億元,占營收比重達到21.40%,是公司鮮貨類的主要單品。
預包裝及其他產品收入同比出現大幅增長,報告期內實現營業收入2.48億元,占比17.09%,同比增長超過40%。包材及加盟費等非主營業務合計占比4.95%。
分季度看,第二季度業績顯著回暖:實現營收9.09億元,同比降幅收窄至6.16%,較一季度顯著改善;第二季度歸母凈利潤8935.89萬元,環比增長487.8%,公司經營層面出現積極變化。毛利率方面,二季度毛利率顯著提高至24.77%,較一季度提高超過6個百分點。
公司銷售模式主要分為直銷、經銷和其他方式,以經銷為主。報告期內,公司經銷模式收入11.63億元,占比80.29%,為主要銷售渠道,直營銷售。
華東地區為公司的核心消費市場。報告期內,公司在華東地區營業收入接近10億元,占比68.96%;其次為華中、西南區域,營業收入占比分別為11.49%、9.84%。
為了讓產品走向全國消費者的餐桌,紫燕食品還注重發揚地域美食文化。公司在湖北武漢、山東濟南、重慶榮昌、江蘇連云港、安徽寧國設有6個高標準生產基地,公司結合茶文化推出茶鹵系列,與榮昌當地聯合推廣鹵鵝產品,推動地方特色美食走向全國,也不斷豐富公司產品矩陣,挖掘新的業績增長點。
年輕化與全球化驅動增長
鹵制食品行業主要分為佐餐鹵味、休閑鹵味和熱鹵。鹵味賽道競爭激烈,大到連鎖品牌,小到夫妻店,競爭格局多元化。得益于年輕消費群體成為消費主力,行業規模持續擴大。近年來,我國佐餐鹵制食品行業市場規模由2018年的1498.2億元增至2022年的2349.5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11.9%。預計2027年市場規模將達3934.1億元。
有分析指出,我國佐餐鹵制食品市場高度分散,CR5僅占5.1%,小微作坊式企業眾多。但業內人士判斷,業內人士判斷伴隨年輕消費者對健康化、多樣化需求提升,具備供應鏈能力與品牌影響力的龍頭企業有望加速擴張,推動行業集中度上升。
此外,當前佐餐鹵制品以家庭消費為主,復購率高,且以年輕客群為主,隨著B端企業對佐餐鹵制品需求上升,紫燕食品抓住了這一新的機遇。
報告期內,公司以“大學城+大廠食堂”雙場景為突破口,制定精準渠道拓展方案。門店選址聚焦學生高頻消費區,精準滲透年輕市場。2024年,紫燕食品啟動“大學城區域擴張計劃”,截至2025年1月,其“紫燕百味雞”校園店已入駐70余所高校,包括上海交通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名校。
大廠食堂場景同樣取得突破性進展,公司已入駐多地互聯網、高新企業食堂,通過數據化運營優化產品組合,實現單店效能最大化。
據紫燕百味雞微信公眾號,今年2月10日,紫燕杭州互聯網大廠食堂檔口店開業,單日業績突破44768元,單日銷售出餐量突破2153單,締造亮眼成績。未來,公司計劃將該模式復制至全國科技園區、工業園及大型企業食堂,打造“職場餐飲”新標桿。
在深耕夯實國內市場的同時,公司構建起多元化的海外發展矩陣。企業通過海外直營與商超渠道切入國際市場,助力品牌國際化、市場全球化。
2024年5月,紫燕百味雞海外首店在澳大利亞墨爾本開業,8月墨爾本二店開業。今年,公司持續深化海外布局,在北美市場,公司采取華人商超滲透與直營門店開拓的組合策略。3月,公司產品進駐美國大華連鎖超市,依托其全美11個州64家門店的網絡觸達百萬華人消費群體;4月,公司在美國紐約先后開設法拉盛首店與曼哈頓店,進一步完善全球化布局。
其尼泊爾生產加工基地于4月啟動,公司表示預計該基地未來將成為公司國際化產業鏈條的關鍵環節,并為應對貿易壁壘、保障全球化市場穩定供應提供可持續的原料支持。
(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信息披露內容以公司公告為準。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