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中國國際儲能展覽會近日在滬召開。展會期間,匯川技術以“匯川工業零碳方程式:1+4+X = 0 (zero carbon)”為主題亮相,并正式發布工業零碳戰略,定位為“高能耗工業深度脫碳綜合解決方案架構提供者”,成為展會首日焦點。
當天,匯川技術能源重工業總裁郭立鵬發布“1+4+X=0”工業零碳戰略,以創新架構開啟產業鏈系統發展新篇章。該戰略通過裝備流、工藝流、能源流、信息流四維協同,構建“雙漏斗”生態體系,推動工業自動化與能源管理深度融合。
匯川技術解碼高能耗工業脫碳路徑
郭立鵬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高耗能企業在實現低碳轉型的過程中,應著重利用自動化和工藝技術來優化能源使用,這也是匯川技術在數字化和低碳化轉型中的核心策略。
“數字化和綠色化轉型的三大核心場景——工藝工控場景、能源電網場景和數字化場景,是所有工廠不可或缺的基礎,未來90%的新建或改造投資都將圍繞這些場景的用能結構調整。”郭立鵬說。
他強調制造與能源的緊密聯系,認為未來自動化的發展方向在于將能源、自動化與智能制造三大場景融合,以實現高效、低碳的制造過程。
此外,郭立鵬還提到電改政策帶來的電力市場活力,以及通過精細管理能源流、裝備流、工藝流和信息流,實現最少電能下的最高制造效率,突出了能源在定義制造過程中的重要性。
儲能技術賦能戰略落地
在匯川技術展臺,一系列圍繞儲能核心技術的重點產品集中展示,為“零碳方程式”提供了堅實的落地基礎。
圍繞儲能行業的發展現狀,郭立鵬告訴記者,儲能行業因上下游集中(啞鈴狀結構)、政策主導性強,內卷不可避免,但需通過技術創新、解決方案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突破。
記者在展會期間了解到,《關于深化新能源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促進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通知》(即業內所稱“136號文”)的發布,促使儲能行業從無序到有序,結束“強配”模式,轉向注重成本、性能與場景協同,推動行業理性發展。
對此,郭立鵬表示,儲能行業重心正從 “原則側” 轉向 “負荷側”,從單一關注成本轉向兼顧成本、性能、場景的協同發展。匯川技術重返儲能領域,將強調“能源定義制造”的核心理念。
“未來儲能行業將與制造、用能、數字化深度掛鉤,核心是‘以更少的電實現更高效的制造’,即通過低碳轉型推動數字化轉型和效率提升。”郭立鵬表示,區別于傳統意義上的光伏、風電、儲能模式,匯川技術強調基于負荷側的精益用能,結合自身在自動化領域的積累(如電驅動產品、精益生產經驗),實現能源與制造的協同。
作為工業自動化控制領域的龍頭企業,匯川技術發力“自動化 + 能源” 的融合解決方案有天然優勢。該公司的核心優勢是將自動化技術與能源管理深度融合,聚焦工業場景的定制化需求。
郭立鵬對記者表示,匯川定位為架構賦能者,而非全鏈條參與者,通過生態伙伴覆蓋更多場景。在生態協同策略上,公司將擴大合作,基于資源互補和技術協同,同合作伙伴共同落地細分場景(如煤礦通風領域的儲能系統),推動 “自動化 + 能源” 的融合解決方案。
“我們具備‘自動化 + 能源’的跨界能力,產品布局全面,涵蓋自動化系統、儲能、能源管理等,可深度適配工業場景。”郭立鵬說,相比之下,國際競爭對手因缺乏場景和本地化創新,在能源與工業融合領域優勢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