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港交所)公布2025年中期業績報告并舉行中期業績發布會。
2025年中期業績報告顯示,港交所今年上半年收入和溢利均創半年度歷史新高,并在多項業務上取得重要進展。
報告數據顯示,港交所今年上半年收入及其他收益為140.76億港元,同比增長33%;股東應占溢利為85.19億港元,同比增長39%。主要業務收入同比增長34%至129.54億港元,主要得益于現貨及股票期權市場成交量創歷來半年度新高、存管費用增加以及保證金規模增加令投資收益凈額上升等因素。
香港新股市場在今年延續強勁增長,上半年集資額居全球首位。期內共迎來44家上市公司,新股集資總額達1094億港元,同比增長716%。截至2025年6月30日,正在處理的上市申請共207宗。
當日下午,香港交易所行政總裁陳翊庭在中期業績發布會上透露,自“科企專線”推出以來,港交所一共新增了50家18A和18C申請。(注:港交所的上市規則新增18A和18C章節,分別為生物科技公司、特專科技公司開辟上市通道。)
陳翊庭表示,以保密形式遞交IPO申請在全球市場上不是新鮮事,很多不同地方的交易所同意保密申請,因為18A和18C章申請的企業大多還沒有收入或未實現盈利,企業核心技術處于研發階段,涉及特別敏感的信息。港交所為此提供便利,但不等于沒有透明度,擬IPO企業在招股等合適時機還是要公開披露,投資者也有充分的時間去研究公司。
對于市場熱議的延長交易時間的問題,陳翊庭表示,關于交易時間延長議題,注意到納斯達克擬于2026年下半年實施每周5天24小時交易機制。港交所將秉持審慎漸進原則,在充分借鑒國際同業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本地市場實際情況進行研究。該進程需待交易系統升級、風險管理體系完善及監管框架配套成熟后逐步完善。港交所正積極與市場參與者就縮短現貨市場結算周期進行探討,港交所的技術系統在今年年底前將可以支持T+1結算周期,但市場何時實行T+1結算需要征求多方市場參與者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