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應深化與中國在綠色轉型、科技創新、數字經濟及產業升級等領域合作。這不僅有助于歐洲構建更具韌性的自主發展能力,也能推動形成更加均衡的多極化格局
近日,美國公布了對多個貿易伙伴輸美商品所適用的關稅稅率,此舉在美國國內及國際上引發反對和質疑。美國的單邊主義做法給各方發展都帶來了挑戰。
自古以來,許多國家的思想家都推崇以協商代替掠奪,主張限制對抗沖突、促進人類社會有序發展。然而,自詡為人權守護者的美國卻屢屢動用封鎖、遏制、干涉和施壓等霸凌手段獲取利益。單方面加征關稅,正是這一做法的最新表現。
長期以來,美國國內發展依賴舉債消費,對外則通過戰略布局維系美元霸權。在利潤最大化導向下,美國將產業鏈轉移至低成本國家,把自身塑造并鎖定為高購買力消費型國家。受其國內政策等因素影響,當前美國出現了財政赤字嚴重、基礎設施更新滯后、教育水平下滑等問題。
美國企圖長期確保對關鍵資源與低成本勞動力的掌控,并維持對全球貿易通道的影響力。美國頻頻制造沖突與動蕩,插手之處往往是資源富集、交通和地緣戰略重要之地。當前美國政府的關稅政策,以及在格陵蘭島、巴拿馬運河等問題上的做法,也反映了其維系霸權的意圖。
面對美國的單邊關稅措施,中國有充分信心和能力應對。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實現了國家繁榮、社會穩定,正日益走向國家強盛、民族復興。這一成就并非通過對外擴張實現,而是通過人民的勤勞奮斗和對自身文化傳統的堅守獲得。
今天的中國,具備堅定捍衛國家利益的戰略能力。深入分析中美貿易就可以發現,近年來中國對美國以外市場的出口占比正在上升,國內消費市場也蓬勃發展。此外,中國對美出口相當一部分由美企在華生產,美方加征關稅實為損害美企利益。面對美國的極限施壓,中國正更加重視加強自主創新。中國還具備穩定高效的制度能力與巨大的市場潛力,完全有條件在壓力下實現轉型發展。中國不斷推動擴大消費需求,推進農業現代化、城鄉融合發展,著力提升人民健康、教育、生活和社會保障水平。同時,中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推動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更公平反映發展中國家聲音,反對保護主義與強權政治,與各方攜手推動構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
對于歐洲來說,美國的關稅政策將直接沖擊歐洲出口,引發歐洲產業資本持續外流至美國市場,導致就業崗位流失與內需萎縮,加速歐洲“去工業化”進程。在此形勢下,歐洲應深化與中國在綠色轉型、科技創新、數字經濟及產業升級等領域合作。這不僅有助于歐洲構建更具韌性的自主發展能力,也能推動形成更加均衡的多極化格局。
(作者為法國扎菲爾歐亞合作促進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