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論壇與埃森哲咨詢公司日前聯合發布《量子技術:金融服務領導者的關鍵戰略與機遇》報告,系統闡述了量子技術為銀行業帶來的全新發展機遇。
世界經濟論壇官網特別報道指出,從發現金融欺詐、加密數據到預測風險,量子技術正在為金融業構筑堅實的安全屏障。金融機構若想充分把握量子技術發展紅利,就必須突破實驗和試點階段的局限,邁向更深入的實踐應用。
增強風險預測能力
2008年的那場國際金融危機警示人們:能否準確預測金融風險,直接關系到全球經濟的穩定。
然而,傳統方法在識別金融體系中的脆弱環節時,往往力不從心。而量子計算的出現,正在為風險建模、欺詐監測和投資組合優化等領域帶來深刻變革。
以土耳其Yapi Kredi銀行為例,該行開發了一套創新的金融風險評估方法。他們構建了一個模型,用于識別中小企業網絡中的潛在風險點,從而避免因企業間的連鎖反應而引發系統性危機。對于傳統計算機來說,這樣的復雜計算耗時費力,但借助加拿大D-Wave公司的量子計算技術,該銀行能模擬數千種可能情景,精準鎖定高風險企業,最終優化決策流程。
Yapi Kredi銀行技術、數據與流程管理執行副總裁格克汗·奧茲丁科表示,風險管理是銀行業的核心命脈。借助量子計算,過去需要數年才能完成的分析,如今僅需7秒即可搞定。他們的目標不僅是打造更強大的金融基礎設施,更要引領客戶邁向未來,樹立行業新標桿。
助力打擊欺詐行為
量子技術也有助于更快更精準地發現和打擊金融欺詐行為。
僅2024年一年,英國銀行業就因金融欺詐蒙受了高達16億美元的巨額損失。面對這一嚴峻形勢,英國政府于2025年4月宣布了一項重大投資計劃,將斥資1.62億美元發展量子技術,通過建立研究中心和開展試點項目,全力打擊金融犯罪、欺詐和洗錢活動。
傳統機器學習算法雖然已被廣泛應用于欺詐模式識別,但量子技術猶如為這場“貓鼠游戲”裝上了渦輪引擎,能大幅提升金融欺詐行為的檢測速度和精準度。
在這場技術革新中,意大利聯合圣保羅銀行堪稱“探路先鋒”。其創新性地采用基于變分量子電路的分類器,對數以十萬計的交易數據進行了高效分析。令人振奮的是,借助量子計算工具,該公司的量子模型不僅全面超越了傳統檢測方法,更實現了“少而精”的突破——用更少的數據,獲得了更高的準確率和效率。
保護敏感金融數據
量子安全技術正為金融安全筑起一道堅不可摧的防線。通過量子密鑰分發和量子隨機數生成技術,理論上可實現“絕對安全”的加密通信。
行業報告顯示,一種名為“后量子密碼學”的算法,就像是為金融數據穿上了“防彈衣”,能有效抵御量子計算機的潛在攻擊。“后量子密碼學”是能夠在現有計算機上實現并抵抗未來量子計算機攻擊的數學密碼系統。這種前沿技術已獲得國際權威認證,其標準框架嚴格遵循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和歐盟網絡安全局制定的監管要求。
在實踐前沿,匯豐銀行率先將量子安全技術應用于黃金代幣交易。通過“后量子密碼學”加密的虛擬專用網絡和量子隨機數生成技術,既確保了區塊鏈數據的安全流通,又提升了代幣化資產市場的交易效率。這種創新不僅滿足了網絡安全標準,確保了數據安全以及區塊鏈互操作性,還提高了代幣化資產市場的運行效率。
西班牙薩瓦德爾銀行近期也啟動了為期4個月的“后量子密碼學”應用研究。該項目聚焦“加密敏捷性”,即系統能像“變色龍”般根據威脅態勢快速切換加密算法。這項探索為銀行繪制了清晰的量子安全升級路線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