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動產信托登記試點持續推進。日前,全國首單信托存續期追加交付不動產作為信托財產的轉移登記業務以及全國首單雙委托人不動產家庭服務信托正式在廈門落地。
記者了解到,兩筆業務均由金圓集團旗下廈門國際信托推出。其中,“廈門信托-同暉一號特需信托”實現了國內首單信托存續期追加交付不動產作為信托財產的全新嘗試。
該信托成立于2023年,是特需家庭夫妻為保障未來養老及照料身心障礙孩子而設立的。
廈門市推出的不動產信托財產登記試點方案創新了登記事由,增加了信托存續期間委托人以廈門市范圍內不動產追加交付信托財產的情形。這一創新舉措使得信托委托人可將名下房產追加裝入信托,不僅為特需子女筑起財產防火墻,也為委托人自身養老和子女照料開支提供可持續的房屋租金支持。
不僅是存續期追加房產作為信托財產的突破,在雙委托人模式上,廈門也探索出貼合家庭財富傳承需求的實踐路徑。“廈門信托-幸福安享1號家庭服務信托”是國內首單雙委托人不動產家庭服務信托。該信托以夫妻雙方名下位于廈門市的共有房產作為信托財產,一方面通過對房產出租以獲取穩定收益,用于補充委托人長輩的養老金;另一方面約定在孩子成年并滿足一定條件后向其定向分配房產。
“這一創新舉措使得該信托委托人得以將名下房產追加裝入信托,不僅為特需子女筑起財產防火墻,防范因認知不足、能力缺陷導致的財產侵占風險,也為委托人自身養老和子女照料開支提供了可持續的房屋租金支持,讓信托的‘剛性機制’和親情的‘柔性關懷’深度融合。”廈門國際信托相關人員表示。
信托財產登記制度對于發揮信托的靈活性和功能優勢、確保財產獨立性至關重要。今年7月,廈門正式印發《廈門市不動產信托財產登記試點方案》,成為國內第四個開展不動產信托財產登記試點的城市。試點方案明確了廈門市不動產信托登記的政策依據與操作指引,設計了七大登記事由,分類型梳理登記流程,并首創性地規定將資產服務信托的委托人及受益人記入不動產權證書附記欄,讓信托各方的權利義務通過不動產登記形成公示效力,進一步釋放信托制度在養老傳承、民生普惠領域的服務功能。
中國信托業協會6月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末,全行業信托資產規模達29.56萬億元,較2023年末增加5.64萬億元,同比增長23.58%。信托行業已成為我國重要的金融子行業之一,但目前信托業尚未建立完善的信托登記制度,這既不利于規范信托產品的信息披露,也不利于信托財產權屬關系的認定和信托產品的市場化流轉。
在業內專家看來,信托財產登記制度的接續試行,是進一步盤活我國近30萬億元信托資產邁出的重要一步。“由于過去信托財產登記機制缺失,信托財產納入信托存在制度障礙,北京、上海、廣州、廈門等地出臺不動產信托財產登記辦法是非常重要的探索。”資管行業研究員袁吉偉表示,這有利于促進以家族信托為代表的財富管理服務信托的發展,推動信托行業回歸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