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滬指盤中突破3700點,創近四年新高。8月15日,滬指午后突破3700點,收報3696.77點。自今年4月7日探底以來,滬指區間漲幅已超10%,若從去年“924行情”算起,累計漲幅更是達到34%。
A股的高歌猛進,直接推動公募基金業績水漲船高。數據顯示,截至8月14日,短短4個月,已有5只(只包含初始基金,下同)基金凈值近乎翻倍,92只基金凈值漲幅超過50%。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凈值飆漲的基金高度聚焦AI算力賽道。以興證資管金麒麟興享優選一年持有為例,該基金自4月6日以來獲得68%以上的收益,同時也是人工智能概念主題基金中近三個月業績最好的產品。
談及AI板塊,申萬菱信基金經理梁國柱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GPT-5發布后,AI領域呈現出新的態勢。從投資邏輯看,AI發展從訓練向應用過渡,關注重點也隨之轉移。云廠商持續加大資本開支,推動AI算力硬件需求,AI在各行業應用加速落地。當下,受益于模型迭代、算力需求擴張、政策松綁等因素,AI硬件或迎來機遇,未來持續關注硬件新技術、國產化及AI應用等方向。
近九成基金錄得正收益,92只基金漲幅超50%
近期A股市場表現強勢,滬指接連突破關鍵點位,牛市行情持續深化。
8月12日,滬指盤中與收盤均創年內新高,收漲0.5%報3665.92點;8月13日,滬指放量大漲0.48%,報3683.46點,成功突破去年10月8日的3674.4點高位,創下2021年12月中旬以來的新高;8月14日,滬指早盤一度突破3700點整數關口,再創近四年新高,午后調整收跌0.46%報3666.44點;8月15日,滬指午后再度沖擊3700點,最終收報3696.77點。
從更長周期看,自今年4月7日探底3040點以來,滬指區間漲幅已超10%;若從去年“924行情”算起,累計漲幅更是達到34%。
市場火熱的同時,滬深京三市成交額也持續放量。8月14日全市場成交額達2.31萬億元,創下年內新高;8月15日成交額雖略有回落至2.27萬億元,但已連續第三個交易日突破2萬億元大關,全市場超4600只個股上漲,普漲格局顯著。
指數大漲推高基金業績。數據顯示,4月6日至8月14日的4個月內,全市場12963只有數據可查的公募基金中,96.6%錄得正收益,賺錢效應凸顯。
具體來看,業績表現突出的基金不在少數。5只基金凈值增幅在90%以上,近乎翻倍;92只基金凈值漲幅超過50%;433只基金收益超30%;4269只基金盈利超過10%,占全市場基金總數約三分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漲幅靠前的基金高度聚焦AI算力賽道。從表格中看,全市場增幅超90%的5只基金分別為易方達瑞享、永贏科技智選、中航機遇領航、易方達先鋒成長、易方達遠見成長,其主代碼產品區間收益分別為95.16%、94.66%、94.40%、92.43%、91.59%。而這5只產品在第二季度的重倉股大多類似。以漲幅榜首的易方達瑞享為例,截至第二季度末,其前十大重倉股分別為新易盛、中際旭創、滬電股份、天孚通信、英維克、生益電子、禾望電氣、麥格米特、長芯博創、太辰光,幾乎全是AI算力板塊企業。而永贏科技智選、中航機遇領航、易方達先鋒成長、易方達遠見成長這4只“翻倍候選”基金,二季度末前十大重倉股與易方達瑞享高度重合,可見頭部機構對AI算力賽道的集體看好。
AI產業鏈“帶火”概念主題基金
從行業層面來看,AI相關產業鏈成為市場核心主線。記者發現,在申萬31個一級行業里,眾多與AI產業鏈相關的行業展現出較為強勁的動力。
數據顯示,截至8月14日收盤,近三個月申萬一級行業中,通信板塊漲幅達32.88%、電子板塊漲幅達17%、傳媒板塊漲幅達16.38%、計算機板塊漲幅達10.8%。
在AI算力板塊的引領下,相關主題基金業績同樣亮眼。Wind數據顯示,截至8月14日,在559只萬得分類人工智能概念主題基金中,97.5%的基金近三個月內錄得正收益。其中,103只基金凈值增長率在20%以上,31只基金收益超過30%,10只產品凈值增長率超過40%。
興證資管金麒麟興享優選一年持有、前海開源滬港深樂享生活、華夏數字產業排名前三,三個月內收益分別達62.17%、53.29%、46.96%。
談及AI算力板塊的亮眼表現,梁國柱分析,近期AI產業鏈中光模塊、算力服務器等硬件領域漲幅顯著,并非單一因素作用,而是多重邏輯共振的結果。
該表現與前期的市場調整密切相關?!癉eepSeek剛發布時,大家認為其可能提升算力運行效率,對算力需求有一定影響,彼時相關算力公司調整相對較大。”梁國柱表示。
全球AI算力資本開支的高景氣度也是重要影響因素。梁國柱指出,今年一季度,海外大廠上調了全年AI算力資本開支,海外相關算力公司走出了一波相對較好的趨勢性行情,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球范圍內對算力需求的提升。
另外,大模型的密集迭代進一步推高了硬件需求。梁國柱稱,眾多新的大模型廠商持續推出新模型,進入第二輪迭代周期,對算力卡的需求成倍數提升,尤其是近一兩個月,包括GPT5在內的大廠模型正在進行第三次大型迭代,行業景氣度維持較高水平。
AI或將對絕大部分領域進行徹底革命
對于人工智能技術的未來,易方達瑞享、易方達先鋒成長、易方達遠見成長的基金經理武陽在二季報中給出了明確答案:“生成式AI會對人類生產力的絕大部分領域進行一次徹底的革命?!?/p>
他強調,生成式AI遠不止于ToC(面向消費者)的聊天機器人,ToB(面向企業)領域關乎生產力效率,企業付費意愿強、對錯誤率的容忍度低,將會成為全球領先大模型的主戰場。未來多模態、Agent以及各個行業應用都會層出不窮。
銀河基金基金經理高鵬進一步指出,未來,AI應用將在更多領域實現深度滲透?!霸卺t療領域,AI可輔助醫生進行疾病診斷,通過對海量醫療影像數據、病歷數據的分析,提高診斷準確性與效率,甚至有望在藥物研發中發揮關鍵作用,縮短研發周期、降低研發成本?!备啭i對《華夏時報》記者進一步介紹,在金融領域,AI能進一步優化風險評估模型,更精準地識別潛在風險;在教育領域,AI可根據學生學習情況提供個性化學習路徑,實現因材施教,提升學習效果;制造業中,AI助力生產流程優化、質量檢測智能化,提高生產效率與產品質量。
“隨著技術不斷進步,模型訓練成本持續降低,推理能力、多模態能力不斷提升,將為AI應用拓展更多可能性?!备啭i坦言。
梁國柱則更關注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的終端應用落地?!癆I最終落地要與衣食住行、工作娛樂相關,市場空間必須足夠大?!绷簢e例道,如智能終端的個人助手,若能實現自動報銷、規劃旅游等功能,或將較先迎來突破。此外,智能汽車在中低速、路況平穩的封閉環境下,自動駕駛場景落地也有望加速。
對于AR眼鏡與人形機器人,梁國柱認為AR眼鏡落地轉化率仍待觀察。“人形機器人在AI賦能下有了‘大腦’,能在特種作業、重復性勞動中替代人類,但離通用人工智能還有差距,需長期跟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