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報·讀創客戶端記者寧可堅
8月15日,來自山東青島的華芢生物科技(青島)股份有限公司 B&K CORPORATION LIMITED(簡稱“華芢生物”)在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擬香港主板IPO上市,聯席保薦人為華泰國際、中信證券。
這是繼其于2024年4月29日、2024年11月22日遞表失效后的再一次申請。
去年8月,證監會對華芢生物出具補充材料要求,包括要求公司說明掌握、采集和保管人類遺傳資源的情況,是否采取相應管控及合規措施,是否存在違反《人類遺傳資源管理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的情形;業務是否涉及《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21年版)中外資禁止類的“人體干細胞、基因診斷與治療技術開發和應用”;以及經營范圍中第三類醫療器械生產業務的實際開展情況及合規情況。
華芢生物至今未實現任何產品商業化,屬于“三無公司”——無產品、無營收、無利潤。
在過去的2023年、2024年和2025年前五個月,華芢生物的收入分別為47.2萬元、26.1萬元和0元;相應期間的研發開支分別為3991.5萬元、9132.6萬元和3206.1萬元;相應期間的凈虧損分別為1.05億元、2.12億元和0.72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一家創新藥公司,華芢生物的行政費用卻高于研發費用。
華芢生物還提到,“公司預期截至2025年12月31日止年度凈虧損將大幅增加,主要因為公司繼續推進候選藥物研發預期將產生重大研發費用,而公司預期2025年不會自候選藥物商業化獲得可觀收入。 ”
公司流動資產凈額由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2.33億元減少至截至2024年12月31日的1.26億元,主要是由于購買定期存款導致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減少,以及經營活動所用現金增加。截至2025年5月31日,公司流動資產凈額為8700萬元。
截至2025年5月31日,公司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1.05億元。
2021年5月,公司完成Pre-A輪融資,估值約為8億元;同年10月,完成A輪融資,估值達20.21億元;2023年5月,完成B輪融資,估值增至33億元。
招股書顯示,A輪融資、B輪融資均要求公司首次公開發售于2026年12月31日前完成,否則公司需購買其所持有的全部或部分股份,每股贖回價分別為原發行價加上自代價支付日期起至贖回日期止按簡單基準計算的年利率8%、6%,加上所有已宣派但尚未支付的股息的總和。
華芢生物實控人為賈麗加,持股19.54%;王軻瓏,即賈麗加之子持股17.98%;張紅波持股17.47%;李葛衛持股12.00%。4人為一致行動人,合計持股6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