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里克·索爾海姆是享譽全球的環境與發展領域領導者之一,幾十年來一直活躍在全球綠色發展的第一線。2016年至2018年,他曾擔任聯合國副秘書長兼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目前擔任歐盟亞洲中心主席。
索爾海姆曾促成多項影響深遠的國家立法和政策,包括推動《全球塑料行動綱領》的制定和實施,以減少塑料污染和海洋塑料垃圾的排放。他還領導了“終結塑料污染公約”的談判,促成聯合國2024年通過全球塑料污染治理國際條約。
從1984年第一次訪問中國至今,索爾海姆目睹了多年來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的巨大成就,并積極推動塞罕壩、“千萬工程”等中國故事走向世界。
2025年恰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20周年。8月15日,2025年全國生態日主場活動在北京舉行。活動期間,索爾海姆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記者的專訪。
從“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實踐路徑、全球綠色轉型的必然趨勢,到中國在氣候治理中的角色,再到如何破解綠色發展中的國際合作壁壘圍繞這一系列話題,索爾海姆以其獨特視角向記者作出了詳細解讀,并剖析了中國在全球氣候治理中可以發揮的作用與外交可能性。
在綠色發展領域,中國已經真正從后排走到前排
NBD:今年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20周年,您認為中國采取的哪些政策措施,是可以為其他國家學習借鑒的關鍵經驗?
索爾海姆:中國始終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認為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二者同等重要。在過去,發展往往意味著對化石燃料和煤炭的過度依賴,似乎生態與經濟發展只能二選一。但如今,這一局面已發生根本性改變。
當前,太陽能已成為全球成本最低的能源之一,其他清潔能源的價格也持續走低。電動汽車的全生命周期成本更是低于傳統燃油汽車。這意味著,人類在歷史上第一次找到了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結合的可持續發展路徑。這種以生態為核心的發展理念,也是世界各國需要深刻理解和積極踐行的。
近十年來中國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
在我看來,印度總理莫迪對此也有比較深刻的見解,他也采取了多項聚焦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政策,并一直倡導讓全體民眾參與其中。
然而,也有一些國家固守傳統的發展模式,堅持依賴舊有能源體系。這種做法無疑會讓自身陷入落后于時代的巨大風險。
NBD:您認為中國在將生態成果轉化為經濟紅利的過程中,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探索出了怎樣的可行路徑?
索爾海姆:幾十年前,中國面臨著嚴重的污染問題。以北京為例,當時霧霾多發,空氣污染令人望而卻步;在浙江,有河流因污染嚴重而被戲稱為“醬油河”,并非因為河水有醬油味,而是因為污染導致河水呈現出黑褐色。
如今,中國的情況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多數城市的空氣清新宜人,這在以前是難以想象的。此外,大多數河流的水質已經得到了極大改善,這是一場美好的轉變,主要歸功于這樣一種理念,即我們可以通過更好地呵護自然環境來推動經濟發展并改善人民生活。
同樣地,中國不僅在許多綠色技術領域處于領先地位,而且在環境質量改善方面也取得了顯著的成就。
中國擁有龐大且完善的國家公園體系,能夠更好地保護大熊貓以及其他眾多珍稀物種。因此,在綠色發展領域,中國已經真正從后排走到了前排。如果10年前有人問我“應該去哪里了解可持續發展”,我可能會建議他們去布魯塞爾、去比利時;而現在我的回答會截然不同,我會告訴他們“去北京、去杭州”!
任何力量都無法阻擋全球綠色轉型的浪潮
NBD:今年是《巴黎協定》簽署十周年,但同時今年美國宣布退出《巴黎協定》,并大幅削弱對新能源的鼓勵政策力度。這給全球氣候合作將帶來什么樣的影響?
索爾海姆:此舉帶給美國自身的問題,會比帶給其他任何國家的都要多。因為即便美國不發展電動汽車,中國也不會停下腳步,韓國、日本或是歐洲也會繼續推進。如此一來,只有美國會退出這一領域的競爭。
同樣,如果美國不發展太陽能,中國會繼續深耕,其他國家也會持續發力。這樣一來,雖然有部分國家會固守老式且昂貴的能源系統,但世界其他地區則在朝著綠色轉型的方向不斷邁進。
事實上,即便是在美國,去年也有約80%的新增發電量來自太陽能和電池儲能技術。由此可見,全球綠色轉型的浪潮已勢不可擋,任何力量都無法阻止這一進程。美國的相關舉措或許會減緩其自身的轉型速度,但對全球并不會產生太大影響。
NBD:美國退出《巴黎協定》,會讓其他國家在達成新的氣候目標和協定時面臨哪些新挑戰?
索爾海姆:我認為,最重要的因素并非外交,而是經濟與技術。
去年,我參加了在巴庫(阿塞拜疆首都)舉行的第29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隨后前往成都參加了一場新能源大會,這場大會也為綠色轉型的推進發揮了積極作用。事實上,如今太陽能已成為成本最低的能源之一。
向太陽能轉型,不僅可以節省成本,還特別安全。因為太陽是屬于全人類的,無論是中國、印度、德國還是巴西,都可以從中受益。然而,如果依賴傳統的化石燃料,很多資源匱乏的國家都會完全受制于其他國家,這無疑會降低國家的能源安全性。
中國和歐洲最有可能在氣候問題上發揮領導作用
NBD:中國是否有能力填補美國退出氣候合作后留下的空白?如何看待今后中國在全球氣候治理中的作用?
索爾海姆:我認為中國有很多角色,但最重要的角色是讓中國企業在全球其他地區有更多投資。
近三年來中國新能源汽車月度產量(萬輛)
中國目前在太陽能、電池和電動汽車方面,已經領先于其他國家一大截了。目前全球電池生產主要集中在中韓兩國,尤其是中國,因此我們希望看到有更多中國企業的投資流向世界其他地區,傳播相關技術,還可以為當地提供就業。這一點至關重要。中國可以在非洲、歐洲乃至世界各地進行投資。
與此同時,中國還應致力于促成世界在政治方面的合作。
在美國未能發揮領導作用的情況下,其他國家必須站出來承擔領導責任。中國和歐洲最有可能在氣候問題上發揮領導作用,為此中歐雙方應嘗試積極攜手合作。當然,其他國家也需要參與進來。
任何一國都難以單獨領導全球氣候行動,但中歐合作可以引領全球伙伴關系,特別是全球南方國家和歐洲的伙伴關系。
NBD:您如何看待未來中歐在全球氣候治理上的角色和作用?
索爾海姆:當前,中國在新能源產業鏈上的顯著優勢,正使其成為歐洲綠色轉型進程中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我們呼吁歐洲以更開放的態度接納中國資本,避免因非經濟因素制約合作潛力。
在綠色領域要避免加征更多關稅
NBD:中國的清潔能源產業為全世界提供了大量優質產品,但在當下復雜國際形勢下,中國和西方在綠色轉型的領域仍存在一定分歧。您如何看待綠色轉型與大國競爭之間的沖突?
索爾海姆:首先,我們需要消除一些毫無根據的言論,比如“中國技術能力過剩”之類的說法。這難道不是完全的無稽之談嗎?
每個國家在某些領域都具有一定的優勢,這正是國際貿易存在的基礎。就拿我用的蘋果手機舉例,為什么我能擁有這部手機?因為蘋果公司在全球擁有巨大的產能,它在美國國外生產的手機數量遠遠超過本土生產的數量。蘋果公司通過在全球范圍內布局產能,實現了產品的廣泛傳播。
同樣地,中國在太陽能電池板和電動汽車領域的強大能力,是基于中國自身堅實的發展基礎。中國在這些綠色領域的快速發展,不僅有利于自身,也對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有著積極意義。因此,不應當對中國如此積極地進入綠色領域表示抱怨,這是一件對全球都有益的事情。
NBD:《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三十次締約方大會(COP30)即將舉行,如果本屆大會能夠達成一個里程碑式的協議或共識,您最希望看到的成果是什么?在所有這些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中,中國與其他國家還有哪些更緊密的合作前景?
索爾海姆:最關鍵的是避免加征更多關稅,否則將對綠色轉型進程產生阻礙。
如果太陽能電池板或電動汽車的價格因關稅上升而變得更為昂貴,那么其市場推廣和普及的速度將受到嚴重影響,盡管這一轉型最終仍會實現,但所需時間將大幅延長。
因此,我們強調的主要立場和明確信念,就是在綠色領域避免加征更多關稅。這是至關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