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非合作論壇成立25周年。在中非合作論壇等機制的推動下,非洲和中國合作取得豐碩成果,已成為全球南方合作的典范。在去年舉辦的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上,非中關系整體定位提升至新時代全天候非中命運共同體,非中關系正處于歷史最好時期。非中之間合作機制不斷完善、合作領域不斷拓展,為非洲國家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我曾擔任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國別副主任,負責推動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與中國的合作。我注意到,隨著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在非洲大陸的推進以及中非合作論壇等機制不斷煥發活力,非洲國家與中國在基礎設施建設、經貿往來等領域的合作日益密切。隨著大批中國企業到非洲投資,越來越多非洲國家以更加積極的姿態參與非中合作。2024年,非中貿易額近3000億美元,中國連續16年保持非洲第一大貿易伙伴國地位。目前,我和一批來自中國和非洲國家的學者與非洲國家駐華使館、民間商會等機構保持合作,增進彼此理解,為非中關系發展貢獻智慧。2019年以來,我們參與了歷屆中國—非洲經貿博覽會,設立展臺宣傳非洲特色物產。我們積極與中國電商平臺洽談入駐事宜,推介“非洲制造”,讓更多非洲企業分享中國市場的紅利。在2025秋冬上海時裝周上,我帶著來自12個非洲國家的22個設計師品牌來到上海,向中國觀眾展示非洲時尚產業的魅力。
回顧中非合作歷程,一個鮮明的特點是:中國會充分考慮非洲國家的需求和能力,并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開展針對性合作。以基礎設施建設為例,非洲國家大都處于發展振興的關鍵階段,改善基礎設施狀況是非洲國家的普遍期待和迫切愿望。完善基礎設施能顯著提升區域互聯互通水平,提供就業、改善民生,為經濟社會發展創造良好條件。多年來,中國幫助非洲國家新建和升級近10萬公里公路、超1萬公里鐵路、近千座橋梁、近百個港口,有效推動非洲工業化和現代化進程。中國以非洲的需求為驅動進行合作,也促使其他國家在開展對非合作時更多考慮非洲國家的需求。在中國的帶動下,更多國家表示“愿意傾聽非洲聲音、建立平等的伙伴關系”。
一些西方政客和媒體談及非中合作時炒作所謂“債務陷阱”論調,這是毫無根據的。中國始終是促進非洲大陸發展的真誠朋友,總是在非洲國家最需要的時間和地點出現,切實增強非洲國家的內生發展動力。當非洲國家面臨困難時,中國支持減輕非洲國家的債務負擔,積極落實二十國集團“暫緩最貧困國家債務償付倡議”。在二十國集團成員中,中國的緩債金額是最大的。
非中合作歷經歲月洗禮,更顯蓬勃生機。當前,以抬高關稅壁壘等為手段的單邊主義、保護主義行徑給世界經濟蒙上陰影。同為全球南方重要成員,非中應共同捍衛真正的多邊主義,維護開放包容的多邊貿易體制,以非中關系的穩定性應對全球變局的不確定性,推動非中合作繼續破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