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非上市人身險經營數據出爐,整體而言凈利潤同比大幅增長,傳遞出保險行業整體回暖的積極信號。
根據已披露保費收入和凈利潤的59家非上市人身險公司,合計保費收入同比增長4.8%至7634億元,凈利潤同比大幅增長234%至約293億元。
不過,《中國經營報》記者發現,這293億元的凈利潤中,有約280億元來自盈利排名前10的險企。其中僅泰康人壽一家便盈利159.97億元,是非上市人身險企中唯一凈利潤超百億元的險企,另外,中郵人壽也穩居保費與利潤前列。
從市場格局看,行業“頭重腳輕”特征明顯,非上市險企頭部機構的領先地位進一步鞏固,另外有20余家中小險企凈利潤出現虧損。
多家人身險企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上半年主要受益于資本市場回暖與資產配置優化等多重因素,凈利潤實現較快增長。
頭部前10機構占據行業九成凈利潤
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已披露償付能力報告的59家非上市人身險企共計約7634億元保費收入,同比增長4.8%。其中,有32家險企保費收入實現同比增長,27家出現有不同程度下降。59家非上市人身險公司實現的293億元凈利潤中,有約280億元來自盈利排名前10的險企。
泰康人壽、中郵人壽兩家保費收入持續在非上市人身險公司中領跑,上半年分別實現1309.7億元、1180.8億元保險業務收入。緊隨其后的信泰人壽保費收入357.24億元,與同期基本持平。之后,“銀行系”險企建信人壽、工銀安盛人壽、農銀人壽分別實現338億元、334.7億元、326.1億元保費收入,數據相近。
保費收入在200億元左右的險企分別是招商信諾人壽256.5億元、中意人壽保費收入236.11億元、中美聯泰大都會人壽222.5億元。此外,中宏人壽、中信保誠人壽、利安人壽、長城人壽、中荷人壽、光大永明人壽等險企保費收入亦超過百億元。
從凈利潤數據來看,今年以來,保險機構陸續實行新會計準則,利潤表現波動明顯。
今年上半年,披露凈利潤數據的59家非上市人身險公司合賺約293億元,同比大幅增長約234%,其中有38家險企實現盈利,非上市險企頭部貢獻絕大部分。
據記者統計,有10家險企合計凈利潤達280.34億元,占行業總利潤的95%。其中,泰康人壽以159.97億元凈利潤居首,同比增長164.5%。中郵人壽以凈利潤51.77億元位列第二,同比下降9.01%。盈利10億元左右的險企分別為工銀安盛人壽凈利潤12億元、中意人壽凈利潤10.94億元、中信保誠人壽10.26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中小公司盈利改善明顯,實現了由虧損轉為盈利。其中泰康養老從2024年上半年虧損14.5億元到2025年上半年盈利4.22億元。弘康人壽從2024年上半年虧損0.98億元到2025年上半年盈利3.58億元。東吳人壽從2024年上半年虧損2.43億元到2025年上半年盈利0.15億元。
對此,弘康人壽方面對記者表示:“受益于資本市場回暖與資產配置優化等多重因素,公司投資端表現穩健,經營穩健,凈利潤實現增長。”
東吳人壽方面對記者表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圍繞‘穩增長、調結構、優服務、強管理’的經營主線,推動落地‘以客戶為中心’的轉型戰略,促進業務結構持續優化,推動資負聯動和算賬經營,夯實內控管理體系。”
同時,多家中小險企利潤同比增長幅度較大,例如幸福人壽凈利潤實現4.13 億元,同比增長492.63%。中宏人壽凈利潤2.22億元,同比增長344%。
中宏人壽方面對記者稱:“2025年上半年,公司積極采取多項措施,包括積極的費用管控舉措、通過規模效應改善費差損益、維持高質量的保單品質、改善投資收益等,上半年實現盈利2.22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幅增長。”
此外,亦有不少險企凈虧損進一步擴大,比如中銀三星人壽、三峽人壽、愛心人壽、復星保德信人壽、鼎誠人壽、長生人壽等15家險企。
投資收益率中位數連續3年提升
投資收益率不僅關乎保險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穩健經營,更直接影響著保險客戶對產品的信心與選擇。
記者統計發現,2023年、2024年上半年,非上市人身險企投資收益率的中位數分別是1.90%、1.95%,而今年上半年,這一數據是2.04%,提升明顯。同時,今年上半年人身險公司投資收益率表現趨于集中,去年同期出現的“零下”的情況已不復存在。
數據顯示,上半年,59家非上市人身險企投資收益主要集中在1%—3%,其中投資收益率2%—3%最集中,共有26家公司,較2024年同期增加5家。3%—4%險企數量也從去年同期4家增至今年上半年5家,包括利安人壽3.22%、君龍人壽4.67%、國民養老保險3.01%、幸福人壽3.08%、北京人壽3.65%。
而小康人壽、弘康人壽、華貴人壽、東吳人壽、信美相互人壽、中宏人壽等26家險企投資收益率處于2%—3%。工銀安盛人壽、國寶人壽、中信保誠人壽、鼎誠人壽、泰康人壽等23家險企投資收益率高于1%但不足2%。
值得一提的是,投資收益率不足1%的險企由去年同期的5家已經減少至3家,愛心人壽、恒安標準人壽、和泰人壽綜合收益率分別為0.97%、0.97%、0.96%。
需要注意的是,另一重要指標——綜合投資收益率,與投資收益率相比,其計算公式中包含“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變動凈額”,是對一家保險公司實際投資情況更全面地反映。
不過,據記者統計,2025年上半年,僅有13家非上市人身險企綜合投資收益率同比上行,其余46家同比大幅下滑。例如復星聯合健康險從2024年上半年9.55%降至2025年上半年2.75%。恒安標準人壽從2024年上半年8.35%降至2025年上半年2.19%。中意人壽從2024年上半年7.05%降至2025年上半年2.80%。
從綜合投資收益率區間分布看,2024年上半年,有12家非上市人身險企綜合投資收益率超過7%,而今年上半年綜合投資收益率在6%以上的險企已經降至1家,即長城人壽綜合投資收益率6.82%,較去年同期的2.99%大幅上升。綜合收益率超過5%的僅有兩家,即小康人壽綜合投資收益率達到5.53%,較2024年同期的4.68%有所提升;光大永明人壽2025年上半年綜合投資收益率為5.10%,較去年同期的4.35%小幅增長。
而綜合投資收益率在4%—5%的險企由2024年上半年11家縮至2025年上半年3家。綜合投資收益率在3%—4%的險企從13家降至6家。2%—3%的險企數量大幅增加,從9家躍升至26家,成為2025年上半年綜合投資收益率最集中區間。顯然,這些數據均表明,大部分險企的綜合投資收益率出現了顯著下滑。
多位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影響綜合投資收益率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債券利率。
由于債券的票面價值與市場利率成反比,因此,以公允價值計量的債券價格下降,環比出現浮虧,這部分浮虧導致部分險企綜合投資收益率降低。而債券屬于保險公司的資產端“壓艙石”,因此,債券大幅波動下,綜合投資收益率亦下滑。
例如農銀人壽就在償付能力報告中解釋:“由于市場利率大幅波動,2025年一季度綜合投資收益率為-0.43%,截至2025年4月29日累計綜合投資收益率為0.81%。”
此外,綜合投資收益率的影響因子不僅僅是債券,權益類資產同樣對其有影響。
根據要求,境內外同時上市以及在境外上市且采用國際會計準則的險企應當于2023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新金融工具準則,非上市險企最晚應當于2026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IFRS9。
新會計準則下,債券、股票可以被指定為FVOCI資產,即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產。
隨著高股息股票成為人身險企重要投資標的,被計入FVOCI里的浮盈、浮虧,亦反映在綜合投資收益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