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著東北“面包大王”之稱的桃李面包(603866.SH)交出了一份營利雙降的半年報。
8月15日晚,桃李面包發布2025年半年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6.11億元,同比下降13.55%;實現歸母凈利潤2.04億元,同比下降29.7%;扣非凈利潤為1.94億元,同比下降30.03%。
值得注意的是,桃李面包的營收增速正在放緩,2021年-2024年,其營收同比變動分別為6.24%、5.54%、1.08%、-9.93%;其歸母凈利潤已經持續下滑四年,2021年-2024年,分別實現歸母凈利潤7.63億元、6.40億元、5.74億元、5.22億元。
對于營收、凈利潤等經營指標的下滑,桃李面包并未在半年報中給出具體解釋。
總體來看,桃李面包陷入增長瓶頸,或與短保面包市場競爭加劇、研發投入較少、渠道困局有關。
面包少賣了4億元
桃李面包成立于1997年,前身是沈陽市桃李食品有限公司,從家庭作坊式小工廠起家,2015年成功上市。公司主要經營面包、糕點,以及月餅、粽子等季節性產品,其中“短保面包”是桃李面包的代表產品。
“短保面包”目前在各大商超已經是常見品類,其保質期通常在3-15天,屬于預包裝烘焙面包,核心特征是“無添加”或“低添加”防腐劑,強調新鮮口感。
曾幾何時,短保面包是桃李面包實現高速增長、迅速在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的“金字招牌”。
據《2024年短保面包行業白皮書》,2023年,桃李面包以35%的市場份額,位居我國短保面包市場第一位。
然而,當短保面包賽道變為巨頭環伺的“紅海”,賓堡、曼可頓、盼盼、美焙辰等烘焙品牌先后入局;“前店后廠”式的烘焙店崛起,《烘焙品類發展報告2025》統計,截至2025年5月,全國烘焙門店總數達到33.8萬家。
桃李面包的市場份額受到雙重擠壓,壓力也隨之而來。
今年上半年,面包及糕點品類作為桃李面包的主營業務,實現營收25.85億元,較去年同期29.85億元減少了整整4億營收。
面包及糕點品類在2024年的表現也并不樂觀,該品類的營收同比下降9.58%至59.06億元,同時,雖然其生產量和銷售量都在縮減,但庫存數量卻同比增加了19.42%達85.60萬公斤。
與此同時,桃李面包上半年的毛利率也同比下滑4.87%至22.98%。
從宏觀角度來看,面包品類業績下滑與消費者的習慣改變有關。
8月16日,農文旅產業振興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袁帥對時代周報分析稱,“由于消費市場整體復蘇乏力,消費者對非必需食品的支出趨于謹慎,面包作為日常零食或早餐的替代性選擇,其需求彈性在經濟波動中更易被壓縮。”
其次,袁帥表示,健康飲食觀念的普及使部分消費者轉向低糖、低脂或無添加產品,而桃李面包傳統產品線以高糖、高油短保面包為主,未能及時捕捉健康化轉型的機遇,導致客群流失。
桃李面包也在半年報中表示,中國烘焙行業近年來在消費需求結構方面發生了顯著變化,健康化趨勢尤為突出。低糖、低脂、高纖維等健康導向型產品逐漸成為市場主流。
除此之外,知名戰略定位專家、福建華策品牌定位咨詢創始人詹軍豪8月15日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坦言,桃李面包的核心競爭力在于“中央工廠+批發”模式,通過規模效應降低成本,保證性價比。“然而,隨著競爭加劇,其創新乏力、產品結構單一的問題凸顯。”
桃李面包也意識到了這一問題,在2025年上半年陸續推出幾款新品,如芝士肉松蛋糕、堿水面包丁、蔓越莓葡萄軟面包、爆漿牛角面包和拉絲蛋糕等一系列產品。
公司表示,推出新品主要為了適應當前消費習慣和消費潮流的變化趨勢,保持產品競爭力,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的需求。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桃李面包在研發上的投入并不多。2024年,桃李面包研發費用為2296.84萬元,同比減少31.84%,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0.38%;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發投入1066.05萬元,同比減少30.81%,僅占總營收額的0.4%。
增資擴產、加碼新零售
桃李面包業績走向“下坡路”與線下傳統經銷渠道式微也不無關系。
從渠道端來看,桃李面包早期的高速發展主要得益于在北方地區的高速擴張,然而,當全國化戰略的壓力和長期依賴的商超渠道變革壓力疊加,桃李面包在渠道端的拓展難言順利。
半年報顯示,公司在線下渠道的銷售模式主要直營和經銷模式。大型連鎖商超、中心城市的中小超市、社會店渠道,公司采取直營模式;針對外埠市場的便利店、縣鄉商店、小賣部,公司通過經銷商分銷的模式運營。
袁帥認為,電商平臺的低價沖擊、社區團購的即時性優勢,以及商超自身客流量下滑,均削弱了桃李面包在線下渠道的競爭力。
這一點從桃李面包區域經銷商數量的變動和區域市場的業績表現得以窺見。
今年上半年,桃李面包全國市場總經銷商數量為971家,同比增加119家,同比減少128家。其中東北地區、華東地區、華北地區的經銷商數量位列全國前三,分別為269、214、184家。
這三個區域同樣也是營收最高的區域市場,但營收規模均較去年同期下滑了1億元左右。
作為桃李面包“大本營”的東北地區營收占比最大,2025年上半年實現營收10.44億元,華東地區、華北地區分別實現營收8.45億元、5.94億元;2024年上半年,東北地區、華東地區、華北地區分別實現營收11.51億元、9.89億元、6.97億元。
桃李面包在半年報中表示,公司通過深耕東北、華北等成熟市場,進一步提升渠道下沉力度,挖掘細分市場潛力。同時,在華東、華南等核心市場加快布局優化,逐步形成“核心區域穩中求進,潛力市場強勢突破”的雙輪驅動戰略。面向西南、新疆等新興市場,公司持續推進銷售網絡建設,打造更貼近當地需求的產品和服務體系。
為解渠道困局,桃李面包也在積極探索。據2025半年報,公司正持續開發線上專屬產品,以差異化策略實現品牌價值提升;同時公司利用全國性大型商超的數字化資源優勢,探索線下與線上渠道融合的新零售模式,加碼社區化與即時配送。
半年報發布當日,桃李食品宣布向子公司上海桃李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桃李”)、泉州桃李面包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泉州桃李”)、浙江桃李面包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浙江桃李”)分別增資2.6億元、2.1億元、2億元,共計6.7億元。
對此,公司表示,本次增資主要為上海桃李、泉州桃李、浙江桃李推進業務發展,擴大業務規模,從而提升公司整體競爭力和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