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農藥行業的企業,悲喜并不相同。
在利民股份(002734.SZ)上半年凈利潤增長747.13%,先達股份(603086.SH)凈利潤預計增長2443.43%—2834.73%的同時,安道麥(000553.SZ)卻預計上半年虧損5400萬元到1.08億元,紅太陽(000525.SZ)預計上半年虧損1.68億元—2.28億元。
“我們的主要產品今年價格上漲。”利民股份證券事務部工作人員對《華夏時報》記者說。“全球農化行業上半年確實是有復蘇的跡象,但是制劑產品的價格整體上看還是疲軟。”安道麥證券事務部工作人員對本報記者這樣說。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農藥行業上市公司在今年上半年的業績出現了非常大的差異。不同的主營產品,面臨著不同的價格狀態,這給企業帶來不同的命運。
農藥企業業績差異巨大
產品線覆蓋殺菌劑、殺蟲劑、除草劑全品類的利民股份8月14日晚間披露2025年半年報,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收24.52億元,同比增長6.69%;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69億元,同比增長747.13%。
“公司盈利能力得到提升,資產負債率明顯下降。技術研發支撐力不斷增強,化學合成創制計劃穩步推進,與跨國公司的創新藥開發合作進展順利,產品規劃梯次形成,配方研究水平不斷提高,生物合成的研究方向扎實開展。國內外市場渠道日趨成熟,品牌建設全面深化。生產基地管理迭代升級成果明顯,綜合效益大幅提升。社會責任進一步彰顯,安全環保壓艙石的基礎更加牢固。集團業務流程再造效果顯著,運營質量更加高效。”公司半年報用這樣一段話對上半年的業務情況進行了介紹。
但利民股份并不是農藥企業中業績增幅最大的。早些時候,先達股份發布業績預告顯示,公司預計上半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3億元至1.5億元,同比增長2443.43%至2834.73%。先達股份稱,這主要是由于公司主打產品烯草酮的市場售價上漲,帶動公司產品毛利率的增長。
不過,依然有許多農藥公司報告了較為疲軟的半年度業績。提供各類除草、殺蟲及抗病解決方案的農藥企業安道麥此前公告,預計上半年歸母凈利潤為虧損5400萬元到1.08億元,預計扣非凈利潤為虧損1.77億元到1.23億元。在公告中,安道麥使用了“價格疲軟”一詞。
紅太陽則表示,預計2025年上半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1.68億元至2.28億元,同比由盈轉虧。業績變動的主要原因,是受國內外農藥市場競爭激烈、供給端產能擴張加快、產品登記持續下證和行業競爭持續加劇等多重影響。“公司部分主要產品價格仍處于低位徘徊,毛利率、開工率不及預期,而相關成本費用高于預期。”紅太陽方面稱。
另一家農藥企業*ST輝豐(002496.SZ)則披露,預計2025年上半年歸母凈利潤1000萬元至1500萬元,同比下降56.85%—71.23%;扣非凈利潤虧損700萬元至900萬元。
業績差異的關鍵詞:產品漲價
《華夏時報》記者在采訪中發現,那些業績大幅上漲的農藥企業,都是源于其主營產品出現價格的大幅上漲。
以利民股份為例,公司具備原藥11.02萬噸/年、制劑13.27萬噸/年的產能,產品線覆蓋殺菌劑、殺蟲劑、除草劑全品類,涵蓋代森錳鋅、阿維菌素、甲維鹽、草銨膦等多個重要品種。其中,作為全球代森錳鋅主要生產商,利民股份該產品受益于巴西大豆銹病暴發及渠道低庫存。行業數據顯示,今年代森錳鋅市場價格從3月份的2.35萬元/噸上漲至年中的2.5萬元/噸,漲幅約6.4%,疊加主要原材料乙二胺價格下行,顯著降低生產成本,推升廠商毛利率。阿維菌素方面,2025年6月的精粉價格51萬元/噸,而年初的價格約為35萬元/噸。同時,利民股份參股公司新河化工百菌清產品價格從1.8萬元/噸漲至3萬元/噸,貢獻顯著投資收益。
先達股份的主打產品烯草酮,其市場售價上漲幅度更是巨大。2025年7月報價已突破14萬元/噸,部分出口訂單達到16萬元/噸。而在2025年4月初,該產品的價格僅為7萬—8萬元/噸。暴漲的原因是,該產品的龍頭企業一帆生物寧夏工廠停產,導致全球出現30%產能缺口,該產品的關鍵中間體丙酰三酮、氯代胺嚴重短缺,庫存快速見底,而該品種在大豆除草領域又缺乏替代品。
但對于多數農藥產品來說,并沒有出現大幅上漲。據中國農藥工業協會統計,今年6月農藥價格指數(CAPI)為79.48,環比小幅上漲0.47%,同比下跌3.77%。其中,除草劑價格指數為76.21,環比上漲1.07%,同比下跌8.12%。監測在內的47種除草劑產品中,加權平均成交價格環比上漲的26種,環比下跌的20種;加權平均成交價格同比上漲的10種,同比下跌的35種。殺蟲劑價格指數為83.91,環比上漲1.07%,同比上漲0.32%。監測在內的37種殺蟲劑產品中,加權平均成交價格環比上漲的19種,環比持平的4種,環比下跌的14種;加權平均成交價格同比上漲的15種,同比下跌的19種。6月,殺菌劑價格指數為86.44,環比下跌0.14%,同比上漲6.80%。監測在內的32種殺菌劑產品中,加權平均成交價格環比上漲的16種,環比持平的4種,環比下跌的12種;加權平均成交價格同比上漲的12種,同比持平的1種,同比下跌的17種。
“利民股份的增長速度在農藥行業內并不具備代表性。其高增長主要得益于公司自身的特定優勢。目前農藥行業正在經歷供給格局的重塑,隨著‘正風治卷’行動的推進,未來三年內有望逐步形成公平規范的競爭環境,供需結構優化將推動產品價格中樞上移,進而帶動企業盈利回升。”財經金融評論家余豐慧對《華夏時報》記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