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保利發展召開了一次臨時董事會會議,以9票全票通過一項關鍵人事任命,保利物業執行董事兼董事長吳蘭玉正式升任保利發展副總經理。
這項任命不僅是保利體系內“地產-物業”人才雙向流動機制的延續,更是保利發展向“不動產綜合服務”戰略轉型的關鍵一步。
此前,保利物業前董事長黃海及現任總經理姚玉成均擁有地產背景,而吳蘭玉從地產營銷負責人跨界執掌物業,再以物業掌門人的身份重返地產核心管理層,也凸顯了保利對復合型管理能力的極致重視,以及服務板塊在公司戰略中權重的提升。
這位在保利體系內深耕20年的“鐵娘子”,職業履歷幾乎貫穿了保利發展的核心業務鏈條。
公開資料顯示,吳蘭玉出生于1979年,2003-2005年先后于武漢理工大學獲得管理學及法學雙學士學位、于華中科技大學取得傳播學碩士學位。此外,她還具有中級經濟師、中級工程師資格。
2005年碩士畢業加入保利發展后,吳蘭玉迅速嶄露頭角,不久即擔任廣州科學城保利地產市場營銷部門負責人。
在廣州市場實戰淬煉后,吳蘭玉又被委以重任,調任至保利武漢公司,歷任助理總經理、副總經理,統管市場營銷、客戶服務及物業管理三大關鍵職能,這段經歷為她日后執掌物業板塊埋下了伏筆。
2018年6月,吳蘭玉迎來職業生涯的重大轉折點,從地產板塊“空降”到保利物業擔任總經理,負責公司整體運營、管理、策略制定及業務決策。彼時的保利物業,業務分散于各地地產公司,管理邊界模糊,亟待整合與市場化改革。
“干練、雷厲風行”是業內對其的普遍評價,這一特質在其到任后迅速顯現。
吳蘭玉到任后,迅速推動保利物業的架構重組,將原本分散在各地方地產公司的物業業務統一納入保利物業旗下。
從貢獻來看,在其任期內,保利物業實現從新三板退市,并在2019年12月成功登陸港交所,發行價每股35.1港元,成為央企物管港股“第一股”,首日市值突破240億港元。
上市同期,保利物業還提出了“147”三年戰略計劃,即在三年內(2019-2021年)實現百億營收、4億平方米管理面積以及7億元利潤水平。
從財報數據來看,至2021年底,三大指標均超額完成,有力提振了市場信心。2021年公司實現收入107.83億元,同比增長34.2%;歸母凈利潤8.46億元,同比增長25.6%;期末合同管理面積6.56億平方米,在管面積4.65億平方米。
2023年初,吳蘭玉接棒黃海出任保利物業董事長。
界面新聞整理財報數據發現,在吳蘭玉任職保利物業期間的六年時間內,公司的業績和利潤始終保持逐年增長態勢,即便在近兩年行業的深度調整期,保利物業凈利潤仍保持6%以上增長,成為保利發展利潤的重要支撐。
吳蘭玉的晉升發生在保利發展核心管理層調整之年,也恰逢保利發展面臨業績增長瓶頸與戰略轉型的關鍵期。
今年3月,內生型高管潘志華升任保利發展的總經理,這位同樣生于1979年的高管此前主要負責經營性資產運營。
如今,不到五個月,吳蘭玉又補位副總經理。如此密集且具方向性的人事布局,強烈釋放出當前保利發展主動“求變”、加速向新賽道轉型的信號。
從業績表現來看,這種“求變”的動因也源于現實的緊迫壓力。 今年上半年保利發展雖然以1452億元的銷售金額,繼續蟬聯行業銷售冠軍,但在行業的調整期,也難逃利潤下滑的局面。
據保利發展披露的半年度業績預告顯示,2025年上半年保利發展預計實現歸母凈利潤27.35億元,同比減少63.15%;凈資產收益率降至1.37%。
對于半年度業績預減的原因,保利發展方面解釋稱,一則是因為房地產項目結轉規模下降,公司營業總收入同比下降;二則是受行業和市場波動影響,結轉項目盈利能力下降,相關利潤指標相應同比下降。
在此背景下,保利物業的業績貢獻顯得尤為珍貴。2024年,保利物業14.89億元凈利潤占保利發展整體凈利潤的15.3%,較2022年提升超5個百分點。
當傳統開發業務增長放緩甚至萎縮,尋找新的增長極成為頭部房企的共性難題。
保利發展對此也有著清醒的認知。據界面新聞了解,在今年年初的一次內部會議上,保利發展董事長劉平曾提出了“三大主業”戰略,即以不動產投資開發為根基,發力不動產經營與不動產綜合服務兩大新賽道。目標就是通過存量資產盤活與輕資產運營,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
從這個角度來看,此次吳蘭玉的任命也是一個“戰略匹配”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