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由包括谷歌、亞馬遜和微軟在內的科技巨頭組成的數據中心聯盟(Data Center Coalition)周五致信美國財政部,要求維持現有的風能和太陽能補貼規則,稱這些規則能夠促進該行業快速增長。
今年7月,美國總統特朗普發布了一項行政命令,指示財政部收緊清潔能源稅收抵免規則,包括重新定義項目開始建設的含義。目前美國有超過2500個已公布但尚未開工的風能和太陽能項目,其總發電量相當于大約383座核電反應堆,這些項目都可能受到新規的影響。
過去十年,該行業發展一直依賴現有規則。咨詢公司Clean Energy Associates本周預測,如果實施更嚴格的“開工”規則,到2030年,美國可能會失去約60吉瓦的計劃太陽能發電量。
在給美財長貝森特的信中,企業表示,如今處于人工智能(AI)和數字經濟推動的電力需求激增之際,對項目如何獲得聯邦清潔能源稅收抵免的更嚴格規定可能會減緩可再生發電的發展。“任何減緩今天新一代部署的監管摩擦都會直接影響未來我們滿足AI時代電力需求的能力。”
根據數據中心聯盟的數據,僅2017年至2023年間,美國數據中心行業為美國國內生產總值貢獻了3.5萬億美元,直接雇傭了60多萬名工人。隨著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該行業對經濟和就業的影響或進一步擴大。
第一財經此前曾報道,數據中心需求正在迅速顛覆電網系統,科技公司爭相獲取電力來運行人工智能AI系統。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預測,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和加密貨幣的電力消耗約占2022年全球電力需求的2%。到2026年,這些技術能源需求可能會達到4%,也就是2022年的兩倍。
瑞穗證券預計,到2030年,為互聯網和越來越多的人工智能供電的計算機倉庫可能需要高達400太瓦時的電力,這超過了2022年英國的總發電量。
近兩年來,科技公司的目光轉向核電。比如,微軟公司與美國最大的核電運營商星座能源公司(Constellation Energy)達成協議,購買三里島核電站未來20年內的電能。此外,星座能源也同意向Meta出售伊利諾伊州一家核電站的電力。然而,美國電力基礎設施正被需求推向極限,現有的94座核反應堆無法滿足需求,而新核電站的建設周期非常漫長。
當天晚些時候,美國政府公布了新的清潔能源企業稅收抵免資格指引。根據新規,家庭住宅太陽能系統仍然可以依據先前的指導方針申請稅收抵免,新規也不會追溯適用。而對于企業級的大型項目,則需要滿足“實際施工”的標準,但仍可享有四年的開發時間。
市場分析認為,新規沒有像行業原本擔心的那樣嚴苛。“這比預期的要好很多,”Roth資本合伙公司的清潔能源分析師Phil Shen表示,他補充說,此次變動總體上只是小幅調整。
受此提振,美股相關板塊表現亮眼。美國最大的住宅太陽能安裝公司Sunrun 大漲32.8%,太陽能設備提供商SolarEdge 漲超17%;太陽能和風能開發商NextEra Energy漲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