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8月14日電 2025年開年《哪吒之魔童鬧海》(下稱《哪吒2》)創下票房神話,正在熱映的《南京照相館》《浪浪山小妖怪》(下稱《浪浪山》)等暑期檔電影也賺足觀眾眼球。
二級市場上,光線傳媒憑借《哪吒2》市值一度突破千億元,《南京照相館》的出品方幸福藍海、中國電影等股價也有大幅上漲。
傳媒板塊熱鬧場面背后,電影產業投資風向有何變化?
“擱置的動畫項目又重新推進了”
《哪吒2》的熱度尚未完全褪去,《浪浪山》接過了國產動畫電影的接力棒——上映九天票房便突破5.74億元,刷新此前《大魚海棠》創下的中國影史國產2D動畫電影票房紀錄。
相比往年,動畫電影投資更熱了嗎?電影投資人今年更青睞哪些類型的電影?
“影視投資永遠是在追熱點的。當一個片子的票房好了之后,一定會有一大批這樣的片子跟風。比如當年《戰狼》系列票房好了,就出現了大量類似的軍事題材片。”春秋時代董事長、《戰狼》系列電影出品人呂建民近日接受中新經緯采訪時說,2019年春節檔《哪吒之魔童降世》的上映便引爆了動畫片的投資熱度,從今年來說動畫片已經不算一個“新的熱點”。
制片人李華(化名)則告訴中新經緯,《哪吒2》火了之后,確實提升了動畫電影投資方的信心。據他所知,有一些幾年前擱置的項目,今年也都開始陸續重新推進了。“有的項目是兩三年前開始立項制作的,今年《哪吒2》火了之后,這些之前被認為可能難以推進的項目,已經開始重新對接資金,快速恢復制作了。”
從相關上市公司的儲備片單來看,動畫電影占據重要一席。
根據光線傳媒2024年年報,公司在推進中的動畫項目數量眾多,《三國的星空》《非人哉:限時玩家》預計將于2025年年內上映;《羅剎海市》《大魚海棠2》《相思》《朔風》《外婆,我的耳朵里有條魚》在制作中,《涿鹿》《姜子牙2》《茶啊二中2》《昨日青空2》《大魚海棠3》《八仙過大海》《大理寺日志》《妲己》《二郎神》《陸判》等動畫電影項目在前期策劃中。
除已經在暑期檔上映的《聊齋:蘭若寺》外,萬達電影財報顯示,其投資出品的動畫電影還有《西游記真假美猴王》。
中國電影2024年年報顯示,目前在創作開發中的電影項目包括動畫電影《消失的仙人》等。
而在動畫電影這一類別之下,還有2D動畫和3D動畫之分。此次暑期檔熱映的《浪浪山》為2D動畫電影,而《哪吒》則為3D動畫電影。二者在制作技術、視覺呈現和制作流程均有所區別,在藝術風格、表現力、成本和觀感上有顯著差異。
李華說,目前投資方對3D和2D動畫電影的態度仍存在區別。“從動畫種類來看,2D動畫的成本在有些情況下可能會比3D動畫更高,因為3D動畫可以資產復用,比如角色廣告、角色衍生品形象等,而2D動畫必須一幀一幀去畫。所以出于成本考慮,投資方相對會更加愿意選擇3D動畫電影。”
此外,他提到,沉浸式體驗作為電影產業的新興發展方向,3D動畫與沉浸式體驗的融合度也相對2D動畫和實拍電影更高。“3D動畫的所有資產都已經做完了,只需要調出現有資產稍微變換一下,再與終端結合,就可以實現快速輸出。”
頭部電影上市公司也在加大對動畫電影的資源投入。光線傳媒在今年3月出資12億購買位于北京的房產,并將其作為辦公使用。在公告中,光線傳媒稱,公司內部組建了具有業內領先的動畫制作能力的團隊,已成為公司人數最多的業務單元。此外,光線傳媒在近期接受機構調研時也透露,前幾年已經在公司內部強調“全員動畫公司”的概念,目前除了彩條屋和光線動畫外,還有其他廠牌已經開始在做動畫電影。
萬達電影今年5月在接受投資者調研時指出,動畫電影是萬達電影的布局重點,公司連續多年參投《熊出沒》系列,2024年出品發行《白蛇·浮生》,均獲得了較好的票房收益。目前,公司正在與儒意影視合作《西游記真假美猴王》《包公傳-鍘美案》,與追光動畫合作《聊齋:蘭若寺》《三國第一部:爭洛陽》《風雪山神廟》等。
除了動畫電影外,投資人還青睞哪些類別的電影?艾媒咨詢集團CEO兼首席分析師張毅向中新經緯指出,市場對于動畫片的青睞并非絕對,今年《哪吒2》大受歡迎,本質上是市場看到了對悠久中華歷史文化進行演繹所帶來的電影市場價值。他認為,總體而言,劇情、歷史、合家歡等都是受歡迎的題材。
無限自在傳媒董事長、出品人朱瑋杰向中新經緯表示,經過春節檔和暑期檔,現在市場資金更愛投頭部IP續集、與社會熱點結合的現實主義題材以及強喜劇屬性作品。他指出,一方面,《羅小黑戰記2》等系列作品憑借成熟IP持續吸引投資,推動行業進入系列化開發的深耕階段;另一方面,中小成本影片憑借精準的題材定位迎來新機遇。
押注非票業務?
投資一部電影,除了靠票房回本外,另外一大塊就是非票房收入了。非票房業務包括爆米花等賣品收入、廣告收入、衍生品收入等。
據央視新聞報道,萬達電影董事長兼總裁陳祉希今年6月在接受采訪時曾提到,在好萊塢,一部電影的票房回收只占投資的30%,剩下的都是來自于衍生品和非票業務。目前在中國,90%的利潤還是依賴于票房。“我們希望非票業務的回收能達到50%,讓投資和回收變得更加健康。”
眼下,IP全產業鏈開發被電影公司及投資人寄予厚望,這也是動畫電影備受青睞的重要原因之一。
“動畫電影的IP版權鏈條相對于實拍電影更加清晰簡單。”李華說,實拍電影往往會涉及各種各樣的演員、服飾版權、圖案版權等,導致衍生品開發環節非常復雜,因此后續收入還是以影片版權銷售為主,而動畫電影則很少有這方面的顧慮,并且動畫電影IP衍生品的開發產業鏈也更加成熟。
在此背景下,李華表示,動畫電影的衍生品生產開發會非常迅速,能夠馬上走入大眾生活,熱度相較實拍電影也能維持更久。“例如《熊出沒》系列,每年一部大電影,動畫劇集也不斷更新,這放在實拍電影領域是很難做到的。”
《哪吒2》在創下票房神話的同時,衍生授權收入也讓同業欣羨不已。光線傳媒董事長王長田今年6月在上海國際電影節上透露了《哪吒2》衍生品及周邊的收入情況,“據不完全統計,我們授權的正版產品中最多的一個產品門類銷售額達到了上百億。衍生品的開發商、生產商、銷售商得到了很大的市場紅利。我估計哪吒衍生品最后的銷售額達到上千億是完全有可能的。”
正在上映的《浪浪山》周邊也火到缺貨,看完電影買周邊正成為這一代年輕觀影者的消費習慣。在業內人士看來,這無疑也將重塑電影市場的投資邏輯。
朱瑋杰指出,資本將更傾向于押注那些能開拓多元非票收入渠道的作品。隨著觀眾對IP情感連接的加深,資本會更看重電影在衍生商品、主題樂園、虛擬偶像等非票領域的持續變現能力,這不僅能降低單一票房波動的風險,更能構建起跨越數年的IP價值護城河,這將是未來電影投資的核心邏輯。
作家、編劇莫爭也向中新經緯指出:“我們看到如泡泡瑪特、熊本熊等潮玩沒有完整的故事,但依然可以賣得不錯,尤其最近全球爆火的labubu,如果能用影視更好地給玩偶等衍生品加成故事屬性,這是一條可靠的資本增值路徑。”
據光線傳媒財報,在《哪吒2》上映前,該公司已提前著手規劃、開發潮玩、手辦、卡牌、出版物等多元衍生品,并籌劃海外發行。財報還透露,目前,光線傳媒正在游戲、卡牌、谷子、線上及線下品牌店、主題樂園等多個領域規劃和布局,通過自主研發、與優質團隊深度合作以及戰略投資等多元方式,迅速拓展業務版圖。
而萬達電影則在2025年上半年與潮玩品牌52TOYS達成合作。據公告,萬達電影子公司影時光與關聯方儒意星辰擬以1.44億元的對價購得樂自天成現有7位股東7%的股權,形式包含收購老股及認購增資。雙方擬在IP玩具產品的開發及售賣、市場營銷和其他相關領域展開戰略合作。
上海電影也在2024年年報中提到,上影元(上海電影控股子公司)著重打造IP全產業鏈開發運營模式,深度挖掘并發揚有著動畫“中國學派”基因IP的美學風格及人文價值。目前,上影元運營眾多動畫IP及真人影視版權,包括《中國奇譚》及《大鬧天宮》《葫蘆兄弟》《黑貓警長》《天書奇譚》等經典動畫作品,《日出》《阿Q正傳》《廬山戀》《三毛從軍記》等經典影視作品,IP數量眾多,覆蓋全年齡段人群。
“質量取代流量”
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是,當下短劇和短視頻盛行,分流了不少消費者的注意力。什么樣的電影更能吸引觀眾尤其是年輕人走入影院?
多位受訪人士不約而同提到,相比過去,大制作的電影在市場上已經不如之前吃香了。
朱瑋杰透露說,對比過去追求制作規模與明星陣容的模式,如今資本更看重項目的內在價值,內容質量已徹底取代流量效應成為核心評估指標。
據莫爭觀察,一部投資10億元的電影票房要到30億元以上才能收回成本,目前投資電影的資金會趨向保守和觀望。
李華也提到,今年動畫電影得以迅速推進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其相較于實拍電影成本低得多。“但即使如此,動畫電影的成本也都會進行相應控制了,不像幾年前,動不動就是好幾個億的項目,現在動畫電影的制作成本基本上控制在1億元的范圍之內。”
朱瑋杰提到,從今年電影市場的情況來看,資金和投資信心呈現結構性變化。頭部項目展現出強勁的資源聚合能力,頭部項目靠票房爆發吸引了更多資源,不僅吸引了傳統影視資本加碼,還撬動了跨界資源入局,但多數中小項目融資仍很難。投資信心方面,頭部項目成功和政策、技術革新帶來了提振,但投資者對內容風險的敏感度顯著上升,劇本打磨周期、主創輿情風險、類型同質化等因素被納入更嚴苛的評估體系。
張毅也指出,過去電影投資傾向于大規模制作的商業片,追求大場面和明星陣容。如今,資本對電影項目的選擇發生了巨大變化,更加注重細分領域的挖掘,對盲目的大制作、大題材、大場面和大明星陣容相對謹慎。同時,科技型企業,如特效電影制作公司,對資本吸引力極大,反映出電影行業正朝著科技化、工業化和智能化方向發展。借助技術提升影片質量、制作效率和觀影效果,成為資本和市場發展的重要方向。
此外,莫爭指出,前幾年除了專業電影公司,社會很多閑錢、熱錢投資電影,甚至可以包裝成私募和證券的形式。近幾年投電影的資金都比較專業,外圍的熱潮正在褪去。
“現在專業機構可能會長期培養一個團隊,從策劃,立項,選角都提前介入。”莫爭說,他最近在做一個網劇《閩江怪物》,投資方從劇本選題就開始介入,回饋平臺意見,這和以前“寫完劇本再到處兜售”區別就很大了。
在呂建民看來,一部電影要取得商業上的成功,其關鍵在于“放棄一切經驗”。“我們通常會陷入一個誤區,那就是某部電影賣座了,我們復制一個,某個演員大爆了,我們請他來。電影不是DNA的疊加,電影要賣座,要讓老百姓掏錢買票,首先就要言之有物,就要從創作者內心出發,有真情實感的表達,而不是空洞的閉門造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