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香港Web3.0標準化協會宣布,RWA(Real World Assets,現實世界資產)注冊登記平臺在香港正式上線,同時啟動《RWA代幣化業務指南》《RWA代幣化技術規范》等三項關鍵標準立項。
“我們希望能夠為Web3.0找到標準化的切入點,能夠打通RWA的生態體系。”香港Web3.0標準化協會執行會長李鳴介紹稱。
當前,RWA代幣化已成為全球金融科技競爭的關鍵賽道,今年6月,香港特區政府在最新《數字資產發展政策宣言2.0》中35次提及“代幣化”,彰顯了促進RWA代幣化的決心。
“發展RWA既能拓展境內資產對接國際資金的能力,也能推動香港自身的金融創新。”OKX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趙偉向《華夏時報》記者解讀稱,RWA真正的價值在于重塑資產流轉與確權機制,讓傳統機構有更多參與可能,而非替代傳統金融。
規范資產代幣化的流程
8月7日,由香港Web3.0標準化協會發起的RWA注冊登記平臺正式在香港上線。
香港Web3.0標準化協會是為加快推進香港Web3.0的發展,充分發揮標準支撐產業的積極作用而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議員邱達根、香港特區政府數字經濟發展委員會委員楊德斌、車品覺等多位政府官員均參與其中。
趙偉指出,從企業的視角來看,香港的RWA注冊登記平臺起的是“把資產變成可融資商品”的關鍵作用。
舉例來講,若一家在香港或大灣區運營的新能源企業,擁有一批已簽訂電力購銷合同的光伏項目,但過去由于估值缺口、缺乏標準托管機制等原因,很難從傳統金融渠道獲得融資。但通過RWA登記平臺,該企業可以將項目的基礎數據(如發電容量、電價、合同期限、信用背書)通過標準化接口上傳平臺,經審核后生成鏈上登記憑證,隨后以Token形式發行。這些代幣可在合規平臺流通,交易者可以通過持有這些權益類代幣獲得未來收益,甚至進一步用于抵押、質押或再融資。
“這個過程打通了‘數據—資產—金融’的三個環節,關鍵在于信任機制和標準化流程的建立。尤其對中小企業、綠色項目、基建投資等原本在資本市場上缺乏可視性的資產來說,是一套非常實用的融資和流通工具體系。”趙偉指出。
RWA注冊登記平臺的上線是RWA規范化發展的重要一步。李鳴告訴《華夏時報》記者,RWA產業具有資產類型復雜、業務過程復雜、跨域監管復雜等問題,需要通過標準化的標識、編碼和元數據來統一資產數據結構和全過程業務體系。RWA注冊登記平臺可以作為RWA產業的標準化基礎設施,對香港RWA產業健康發展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三項標準已立項
除了上線RWA注冊登記平臺,香港Web3.0標準化協會還同日立項三項重要標準,預計將在年內完成起草并公開征求意見。
趙偉認為,這三項標準直擊行業痛點,如《RWA代幣化業務指南》明確了哪些資產適合代幣化、如何進行確權、估值、登記和托管,并對發行流程、交易者適當性等環節做出規范,這為市場提供了清晰的操作邊界和合規路徑;《RWA代幣化技術規范》則聚焦鏈上與鏈下的連接問題,搭建一個可擴展、可交互的技術底座。
李鳴表示,RWA技術規范和業務規范將配合RWA注冊登記平臺,完成RWA全生命周期過程的管理。相關標準將推動隱私保護、身份認證、跨鏈等技術應用,整合資產端和資金端相關的業務過程,提升全產業共識,為監管政策落地提供抓手。
香港持續探索RWA產業發展
當前,RWA市場規模正快速擴張。RWA.xyz平臺的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7月26日,鏈上的全球RWA資產市值已突破252.1億美元(不包括穩定幣),總資產持有人達到了329498名,總資產發行人達到了255名。
實際上,近年來香港特區政府持續在推動RWA代幣化發展。
早在2023年2月,香港就發行了全球首筆八億港元的代幣化綠色債券,采用區塊鏈實現交付對支付結算。2024年,螞蟻數科在香港發行了國內首個新能源實體資產RWA。在今年6月份的《香港數字資產發展政策宣言2.0》中,香港特區政府亦表示,將加大力度拓展代幣化方案,推動更廣泛的資產及金融工具代幣化,展示該技術在不同界別,包括貴金屬(如黃金)、有色金屬及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板)等的多元應用。同時,香港金管局正探討建立Ensemble基礎設施,促進銀行間代幣化存款的結算,以簡化流程并提升流動性。
趙偉認為,從香港推動RWA代幣化的核心動因來看,當前全球正進入一個資產“再流動化”的階段,傳統資產的確權、流通和交易機制已不能滿足數字經濟的融資和配置需求。香港選擇在這個時間點推進RWA制度建設,本質上是為了抓住下一輪國際金融競爭中的主動權。
“一方面,這是對國際資本結構性變化的回應。越來越多全球資金正在尋找可被信任、可標準化、能流通的新型資產標的。另一方面,香港也面臨著產業融資結構轉型的內在需求,包括綠色項目、科技企業、境外不動產等傳統難以標準化的資產,都急需新的確權和流通機制。RWA正好切中這兩個痛點。”他表示,從某種角度來看,RWA并不是局部的金融科技嘗試,而是一次制度層面的結構性調整,香港釋放出的是從“數字資產監管參與者”轉向“全球金融制度設計參與者”的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