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經濟,自2021年正式寫入國家頂層規劃,正從宏偉藍圖加速駛入現實航道。近期,國產噸級以上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成功完成遠海石油平臺物資運輸飛行,標志著我國在低空物流商業化應用上取得重大突破。值此產業爆發前夜,光大保德信基金以1000萬元自有資金作為發起資金認購旗下正在發行的光大國證通用航空指數型發起式證券投資基金(A類:024788,C類:024789),彰顯對低空經濟賽道的長期信心。
產業跨界融合:重新定義“低空經濟”
8月3日,我國自主研發的2噸級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凱瑞鷗”,裝載新鮮水果和緊急藥品等物資,首次實現遠海石油平臺物資運輸飛行。這一突破不僅創新了海上物資補給模式,更標志著我國在海陸低空物流場景應用中邁出關鍵一步。
此次試飛將創新的航空技術、成熟的運營經驗與真實的海上作業需求深度融合,形成“研制+運營+場景”低空應用落地閉環,實現了海陸長距離低空緊急物資運送、應對漁船滋擾等場景的新突破,展現了低空經濟技術賦能傳統能源產業的巨大潛力。
稍早的7月23日—26日,2025國際低空經濟博覽會(2025AAME)在上海青浦隆重開幕。本屆展會以“啟航低空經濟、賦能千行百業”為主題,關注低空企業發展需求和應用場景落地,匯聚了全球近300家參展商,超過19件全球首發、25件全國首發的產品集中亮相,全面展示了當下低空經濟在文旅、農林植保、應急救援和物流運輸等多場景中的最新應用案例。如沃飛長空發布了與富維集團合作生產的AE200全新設計座艙——“智能靈動艙”,將汽車產業成熟的智能交互系統、人體工學設計復用至eVTOL座艙開發,是一次航空與汽車產業跨界深度融合的標桿實踐。
值得關注的是,隨著更多創新科技產品走進現實,近期低空經濟領域迎來了多則利好消息。7月31日,國家發改委召開上半年發展改革形勢通報會,明確下半年重點工作包括推進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會議提到,要因地制宜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推動“人工智能+”行動走深走實,推進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激發數字經濟創新活力。近期國家發改委多次提及低空經濟,并將其明確為下半年重點工作方向之一,是做優增量、提高國內大循環效益的舉措之一,低空產業或有望從頂層設計到加速落地。
通用航空產業鏈:從制造到服務,一個都不能少
低空經濟是以3000米以下空域為核心載體的經濟形態,但并非簡單的“空中交通”概念,而是集高端制造與現代服務于一體的復合型產業生態。而通用航空的產業鏈就像一條長長的 "空中巨龍",從上游的制造到下游的服務,涉及幾十個行業。
其主體構成包括通用航空產業,涵蓋工業作業、醫療救援、科學實驗等非運輸航空活動,以及延伸至軍用、警用等特殊領域的低空飛行活動,形成“航空器研發-基礎設施建設-場景運營服務”的全鏈條體系。
通用航空作為低空經濟的“主動脈”,承擔著運輸航空之外的所有民用航空職能。數據顯示,我國通用航空作業飛行小時數從2015年的73萬小時增長至2023年的128萬小時,年復合增長率達7.3%,展現出強勁的發展動能。
近年來快速崛起的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則成為低空經濟的“新引擎”。這類兼具快捷機動、零排放、高安全特性的新型航空器,已形成矢量推力、復合翼等多元技術路徑。國內企業在無人駕駛領域的突破,正推動這一業態向商業化應用加速邁進。
從經濟價值看,低空經濟的乘數效應顯著。參照美國經驗,其通用航空產業對GDP的帶動系數達1:10,每新增1個通用航空崗位可間接創造12個就業機會。在我國,低空經濟不僅能拉動航空制造、新材料等高端產業發展,更能通過物流配送、城市治理等場景創新,重構城市運行效率,成為拉動內需的重要增長極。
光大系協同聯動:繼續提升金融服務質效
值得一提的是,在低空經濟的產業拐點上,于8月4日—8月15日發行的光大國證通用航空指數型發起式證券投資基金(A類:024788,C類:024789)是光大集團旗下“基金+銀行+證券”的再次協同合作。
光大保德信基金作為國內最早組建量化投資平臺的基金公司之一,此次以1000萬元自有資金發起認購,既是對低空經濟賽道長期價值的堅定看好,更是以“與投資者共擔風險、共享收益”的姿態,傳遞專業機構的信心,而光大證券和光大銀行的聯動參與,為金融服務新興產業、推進普惠金融工作貢獻更多力量。光大系三方聯合,既以產業研究強化專業性,更以指數化工具實現風險分散,最終形成“專業機構引領、普通投資者可及”的良性生態。
從國家戰略到產業實踐,從技術突破到資本認可,低空經濟的成長邏輯已愈發清晰。光大國證通用航空指數型發起式證券投資基金的發行,既是對這一賽道的堅定看好,更是金融力量服務實體、賦能創新的生動實踐。在萬億級市場的機遇面前,這場“金融+產業”的深度融合,正開啟一個更具想象空間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