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晶泰控股(02228.HK)上午股價大漲8.48%,這跟全資子公司晶泰科技達成授權合作有關,后者創下人工智能(AI)+機器人新藥研發領域訂單規模的新紀錄。
前一晚,晶泰科技宣布與DoveTree完成總訂單規模約470億港元(59.9億美元)的管線合作簽約,并已收到協議約定的首付款約4億港元(5100萬美元)。
根據協議條款,晶泰科技與DoveTree就多款處于臨床前階段的大分子及小分子創新藥資產達成合作,并將針對一系列DoveTree指定的靶點進行新藥研發,DoveTree獨家享有相關藥物全球范圍的獨家開發和商業化權利。
作為回報,除首付款外,晶泰科技還有權獲得約3.85億港元(4900萬美元)的進一步付款,以及金額達約462億港元(58.9億美元)的潛在里程碑付款及銷售分成。
晶泰科技表示,DoveTree由生物制藥界傳奇企業家Gregory Verdine博士創立。本次合作,雙方將共同推進腫瘤學、免疫及炎癥疾病、神經系統疾病及代謝失調領域的高潛力管線項目。
藥物研發通常需要十幾年的時間、10億至15億美元的投入,但成功率卻只有十分之一,AI技術的出現,試圖打破這個魔咒,在加快藥物開發的同時,也提高藥物研發成功率。當前,AI制藥領域正經歷著快速的迭代和變革,算法的更新迭代和算力的支持為AI在制藥領域的應用打下了良好基礎。
今年以來,資本、制藥領域對AI技術的關注,有重新升溫趨勢。今年6月份,石藥集團也與阿斯利康訂立戰略研發合作協議,后者擬利用石藥集團的AI引擎雙輪驅動的高效藥物發現平臺,發現和開發新型口服小分子候選藥物,石藥集團有望獲得金額達到53.3億美元。
對于AI制藥企業而言,自身能否實現商業閉環尤為重要,賣軟件、對外授權以及自主研發藥物是企業們主要在進行的商業模式。
2024年,晶泰控股實現收入2.66億元,雖然經調整虧損凈額(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計量)仍高達4.55億元,但較2023年的虧損收窄了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