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CXO行業龍頭企業藥明康德(603259.SH;02359.HK)發布2025年年中業績,這是一份亮眼的中期“成績單”,也是藥明康德在極速變化的創新藥市場中投入的一枚定心丸。
財報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藥明康德營收為208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0.6%,此外其持續經營業務收入204.1億元,同比增加24.2%;歸母凈利潤則為85.6億元,同比上漲超100%,為101.9%。
截至今年6月底,藥明康德持續經營業務在手訂單為566.9億元,同比增加37.2%。而僅在今年第二季度,藥明康德整體收入就達到了111.4億元,同比增長20.4%,其中持續經營業務收入110.5億元,同比增長24.9%。這也是首次在第二季度達到百億元營收規模。
藥明康德表示,“持續穩健的業務增長主要得益于公司獨特的‘一體化、端到端’CRDMO業務模式。在‘跟隨分子’和‘贏得分子’的雙重驅動下,化學業務(WuXi Chemistry)小分子CRDMO管線高效轉化,不斷引流高質量分子,推動業務持續發展。2025年上半年,小分子D&M管線累計新增分子412個;截至2025年6月底,小分子D&M管線總計3409個,其中商業化和臨床Ⅲ期階段在2025年上半年合計增加8個項目?!?/p>
受此業績變化影響,7月30日公司股價均創下三年來新高。截至當日收盤,藥明康德A股報收于98.95元/股,H股則報收于112.00港元/股。
財報數據和股價的變化也折射出了藥明康德短期業績重心的調整及布局,以及行業長期的增長路徑。一份財報,或許能透視,一家企業的發展脈絡,以及背后CXO行業發展的信號。
這一業績增長也為藥明康德全年業績調整打下基礎。藥明康德對外表示,其預計2025年持續經營業務收入重回雙位數增長,整體營收上調至425億~435億元,持續業務收入增速則調整至13%~17%。
在極速變化中尋找確定性
過去一年,藥明康德以及背后的創新藥市場,乃至整個經濟市場均在變動。
生物安全法提案、美國處方藥降價、全球醫藥市場交易額急速上升,疊加中美貿易摩擦等因素,整個醫藥市場喜憂參半,不確定性驟增。
藥明康德成立于2000年12月,以“幫助創新、創業者降低研發門檻,提升研發效率,推動更多新藥、好藥早日問世,造福全球患者”立世。作為一家集聚CRDMO業務模式的公司,其賦能全球30多個國家的約6000家合作伙伴的研發創新項目,涉獵小分子CDMO管線、TIDES業務(寡核苷酸和多肽),以及測試業務(WuXi Testing)、生物學業務(WuXi Biology)等多個層面。
過去一年多時間,美國眾議院提出的《生物安全法提案》風波不停,持續影響著藥明康德以及其他相關企業。
但在風波之初,藥明康德就強調,其在過去不曾、現在和未來都不會對任何國家的國家安全構成風險。他們始終秉持“做對的事,把事做好”的核心價值觀,哪怕近期遭受一些并無根據且具誤導性的無端指控,他們的核心價值觀不會有任何動搖。
事實證明,美國《生物安全法提案》并未持續長期地影響企業的戰略。在今年3月18日藥明康德舉行的業績說明會上,其高管就表示,截至目前,在美國新一屆國會里,尚沒有聽到有任何關于這個法案相關的提議。
在擬議法案擾動下,為了員工可持續性工作、確保客戶及患者得到不受中斷的服務和及時救治,藥明康德也做出了相應的動作。2024年年底,藥明康德出售了WuXi ATU美國及英國業務。其表示,此次交易符合公司“客戶第一,患者第一”的核心行為準則。這是一個關乎生命與責任的選擇。對藥明康德來說,挽救患者的生命,遠在商業利益的考量之上。
據最新的半年報披露,WuXi ATU業務的中國運營主體也將以現金轉讓方式轉讓,目前這一出售交易已經完成,相應的公允價值共1.46億元。
當下,業績的增長更為藥明康德再注入一劑強心針。
今年上半年,藥明康德拿下了208億元的營收,同比增長20.6%;僅在今年第二季度,其營收就超百億元,為111.4億元,持續經營業務收入為110.5億元。這也是藥明康德首次在第二季度達到百億元的營收規模,亦再次實現雙位數增長。
無論是化學業務板塊、還是測試業務板塊和生物學業務板塊,業績均非常突出。尤其是在化學業務方面,2025年上半年為藥明康德帶來163.0億元的營收,同比33.5%;亦得益于生產工藝持續優化以及臨床后期和商業化項目增長帶來的產能效率不斷提升,上半年經調整non-IFRS毛利率持續提升至49.0%,同比提升5.2pts。
一方面,小分子CDMO管線持續擴張,截至今年6月底,小分子D&M管線總數達到3409個,包括76個商業化項目,84個臨床Ⅲ期項目,368個臨床Ⅱ期項目,2881個臨床前和臨床I期項目,商業化和臨床Ⅲ期階段在2025年上半年合計增加8個項目;另一方面,藥明康德正在持續擴增小分子產能建設,2025年3月,常州及泰興原料藥基地均以零缺陷成功通過美國FDA現場檢查;預計2025年底小分子原料藥反應釜總體積將超400萬升。
面對外部波動,藥明康德方面仍以客戶需求和患者利益為核心,才能取得這份優異的“成績單”。
當下,全球生物醫藥投融資環境仍處于不確定性節點,而CXO市場也尚未恢復昔日的高光時刻。當全球生物科技領域普遍收縮的態勢顯現,醫藥行業,尤其是CXO企業更要錨定自身的目標,在不確定中尋求確定性。這也為藥明康德接下來布局做鋪墊。
當短期目標實現,下半年如何保持?
值得注意的是,當下全球醫藥產業最核心的風口指向GLP-1(胰高血糖素樣肽-1),目前在成人2型糖尿病、減肥等多個疾病領域應用廣泛,是諸多醫藥企業主攻的對象。
作為集聚CRDMO商業模式的藥明康德,很早就加入這一賽道,并深入布局,將其納入藥明康德的業務核心。
財報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TIDES業務,即寡核苷酸和多肽保持高速增長。去年,其新增產能逐季度爬坡,今年上半年TIDES業務收入達到50.3億元,同比增長141.6%;從單季度來看,該業務在今年第二季度實現收入27.9億元,再創單季度新高。截至6月底,TIDES在手訂單同比增長48.8%。此外,在D&M服務客戶數方面,已同比提升12%,服務分子數量同比提升16%;在產能方面,公司亦在持續推進泰興多肽產能建設,預計2025年底多肽固相合成反應釜總體積將提升至超10萬升。
這背后正是多肽業務以及GLP-1市場快速發展的事實。諾和諾德與禮來制藥的財報顯示,GLP-1類產品銷售額仍趨于向上。其中,諾和諾德大單品司美格魯肽憑借78.64億美元的銷售成績,在今年一季度超越默沙東的K藥,登上全球藥品銷售榜榜首;替爾泊肽在今年一季度則為禮來貢獻了61.5億美元的銷售額,占到禮來第一季度收入的約48%。
藥明康德正是全球多肽類藥物的主要服務商之一。根據公司在JPM大會上所披露的信息來看,其平臺的GLP-1項目管線至少已有20個。根據近期《自然》旗下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期刊發表的一篇綜述顯示,截至2024年底,已有近40款多肽療法已進入3期臨床階段,不僅限于糖尿病領域,還包括罕見病、傳染病、眼科疾病、癌癥等多個領域。
在王牌單品頻出的賽道里,藥明康德能做的就是提早布局。
實際上,公開資料顯示,藥明康德于2011年就布局了多肽業務,在2018年正式推出包含多肽、寡核苷酸及相關化學偶聯物的新分子業務平臺WuXi TIDES,2019年投產建設500升的多肽規?;铣申P鍵設備——多肽固相合成反應釜。
在2023年,藥明康德就將多肽產能在12個月內擴建了2萬升;到2023年年底,多肽固相合成總產能為3.2萬升;在2024年底,其多肽固相合成反應釜總體積則增加至4.1萬升。
一個業務的飛速成長亦是藥明康德整體戰略布局的縮影,也反映出藥明康德提早布局策略的成功。
GLP-1風口已然兌現。不過,藥明康德一直以來的目標都很清晰,無論未來風口在哪里,他們所獨有的CRDMO商業模式,都會使得公司盡早參與其中,不僅是GLP-1類產品,亦涵蓋疼痛、PCSK9、自免類等多條管線。
事實上,業績的變化不僅反映在公司層面,亦體現在股東回饋層面。今年上半年,藥明康德表示,其已經完成派發現金分紅合計38.4億元,包括2024年度分紅28.3億元以及2025年特別分紅10.1億元。2025年以來,“現金分紅+回購注銷”規模達到將近70億元。此外,藥明康德宣布了歷史上首次中期分紅,共計約為10億元,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3.5元。
藥明康德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革表示,“公司將繼續專注于建能力、擴規模,不斷提高生產經營效率,為客戶和股東創造更大價值。我們也愿與合作伙伴共同攜手,助力更多創新療法早日問世,造福全球病患。通過所有人的共同努力,‘讓天下沒有難做的藥,難治的病’的偉大愿景一定能夠早日實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