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工業4.0的硬核科普,到非遺技藝的傳承,再到現代農業的趣味解碼,上市公司正將生產線變課堂、把車間當教室,積極切入研學游賽道,在“產教融合”方面探索出各具特色的新范式。
記者近日采訪了解到,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一重工”)、湖南華聯瓷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瓷股份”)、湖南湘佳牧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湘佳股份”)等多家上市公司,正以各自的產業基因重構研學游的內涵。
作為全球工程機械領軍企業,三一重工將工業場景轉化為教育資源。其位于長沙的“燈塔工廠”18號智能制造車間,通過“一塊鋼板進,一臺泵車出”的全流程展示,成為學生觸摸工業4.0的實體教科書。在這里,青少年可以目睹焊接機器人精準作業,觀察智能物流系統自動分揀零部件,甚至通過VR設備模擬工程機械操作,將課本中的機械原理具象化。
“孩子們為了搞懂機械臂的運動軌跡,追著工程師問了半個鐘頭。”三一重工工作人員指著車間里正在操作VR設備的學生向《證券日報》記者說,“我們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打造研學基地,研學游不是為了收門票,而是想要點燃孩子們對科技的好奇,讓‘中國制造’的種子在心里發芽。”
在醴陵陶瓷產業集群中,華瓷股份以“傳統工藝+現代設計”的雙輪驅動,構建了獨特的研學生態。公司的研學基地不僅是生產車間,更是一座活態陶瓷博物館。學生們通過透明參觀長廊觀察釉下五彩瓷的72道工序,在陶潤會生活藝術中心體驗拉坯、彩繪等非遺技藝,甚至參與文創產品設計,將傳統紋樣應用于現代家居用品。
“我們的研學游,說到底是做三件事:讓孩子們觸摸千年瓷脈,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帶他們看傳統技藝如何與智能生產線結合,感受先進制造的魅力;并希望在他們心里播下一顆種子,激發其成為大國工匠的激情。”華瓷股份董秘彭龍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當非遺技藝遇上年輕心靈,傳統才能真正活在當下。”
湘佳股份則將“從農場到餐桌”的全產業鏈轉化為教育場景。公司的研學路線涵蓋億羽禽苗智能孵化中心、橘友智能優選中心和美食心動工廠三大核心板塊。在孵化中心,學生通過智能設備觀察雞蛋孵化過程,了解基因組育種技術;在柑橘分選車間,AI視覺檢測系統讓水果“開口說話”,揭示現代農業的科技密碼;在美食心動智能工廠,透明生產線展示從養殖到加工的全流程,解答“一只雞、一只鴨、一枚蛋如何通過機器人變成美食”的疑問。
“過去農戶靠經驗翻蛋、看天吃飯,現在我們的智能孵化系統能精準控制溫度和濕度,孵化成活率從60%提升到95%以上;傳統柑橘分揀靠人工眼看手摸,一小時最多處理2000斤,而AI檢測線每小時能分選8噸,還能精準識別糖度和瑕疵。”湘佳股份董秘何業春指著車間里的智能設備說,“讓孩子們親眼看看這種變化,才能明白自動化技術不是冷冰冰的機器,而是讓農業煥發新生的生產力。‘原來養雞、養橘也能這么高科技’,這種認知的改變,就是我們研學最大的價值。”
湖南大學經濟與貿易學院副院長曹二保教授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上市公司切入研學游賽道,以產業為基架起教育橋梁,既履行了企業社會責任,又實現產教雙向賦能,為‘產業反哺教育、教育激活產業’提供了鮮活樣本,契合‘產教融合’政策導向,具有示范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