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列出今年美國總統特朗普公開指責最多次的聯邦官員,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必定榜上有名。
他不是總統的對手,卻成了最常被公開抨擊的對象。“真正的傻瓜”“太遲先生”“愚蠢”“固執”……
據不完全統計,4月至今,僅在特朗普的個人社交賬號,鮑威爾就被點名批評了十余次。他甚至在全球各央行利率表上親筆寫下不滿——
杰羅姆(鮑威爾的名字),你一如既往地“太遲了”!你讓美國損失了一大筆錢,而且還在繼續,你應該大幅降息!
白宮展示特朗普手寫對鮑威爾的抨擊。
這不是簡單的個人恩怨,而是白宮與美聯儲在貨幣政策上的根本性分歧。
2017年,特朗普親自提名鮑威爾出任美聯儲主席。當時,他被視為穩健溫和、專業中立,有望成為白宮的“可靠盟友”。
但現實卻很快脫軌:在多次拒絕白宮“迅速降息”的要求后,鮑威爾用行動守住了美聯儲的獨立,也徹底激怒了這位總統。
在特朗普眼中,美聯儲的獨立性變成了一種“不服從”。不配合就換人,這是他的邏輯。
只是,換人并不容易。
美聯儲對美國國會負責。1913年通過的《聯邦儲備法》規定總統可因某種原因解除美聯儲理事職務(美聯儲主席也是理事),但對總統是否可解除美聯儲主席沒有明確法律規定。美國最高法院最近在裁定中暗示,美聯儲理事將受到特殊保護,免受總統解雇。
鮑威爾的主席任期至2026年5月,但白宮未因此放棄施壓。
最新一次公開抨擊是7月16日,特朗普告訴共和黨國會議員,他可能“很快”解雇鮑威爾。
據《紐約時報》報道,特朗普已起草解雇鮑威爾的信件。當日美股、美債與美元聯動震蕩,上演“股債匯三殺”。隨后,特朗普緊急改口,稱沒有計劃采取任何行動,也未起草信件,試圖平息市場反應。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劉英向三里河表示,作為央行,美聯儲扮演著“最后貸款人”的角色,一旦其獨立性受到沖擊,會影響美國整個金融市場的平穩運行。
她指出,自特朗普就任以來,每當傳出“罷免鮑威爾”的風聲,美國金融市場就會出現劇烈波動。年內,美元指數已累計下跌約10%。
近期,摩根大通、花旗等華爾街大行CEO先后公開表態,強調美聯儲獨立性是市場信心的基石。美聯儲前總法律顧問阿爾瓦雷斯更是警告:如果特朗普能罷免鮑威爾,將意味著未來的每一位主席都有可能因總統的“一時興起”卷鋪蓋回家。
真正的問題,還不止于人事。
高關稅、高利率、高債務、低增長——“三高一低”是當前美國經濟的真實處境。即便特朗普政府如愿令美聯儲降息,也完全不能化解風險。
劉英指出,近期正式生效的“大而美”法案將美國的債務上限提高至40萬億美元。財政赤字高企、通脹壓力未退,僅靠降息,并不能從根本上改變美國經濟的結構性矛盾。
總統與央行的角力,背后是制度與支持率、短期刺激與長期穩定的矛盾選擇,美聯儲和美國經濟都正在接受一場曠日持久的壓力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