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麒麟軟件在微信公眾號發文披露,已收到控股股東中國軟件(600536.SH)20億元增資認購款。疊加此前戰略投資人的10億元增資款,本次增資已全部完成。
操作系統作為技術門檻高、研發周期長、生態構建難的基礎軟件,需要長期高強度投入,僅靠企業自身積累難以滿足發展需求。
在業內人士看來,此次麒麟軟件通過增資擴股引入戰略資源,既獲得了充足的資金“彈藥”,又綁定了產業生態,未來協同效應可期。
豪華戰投團隊加持
此次增資采用“母公司主導+戰投跟投”模式。
2024年12月,中國軟件宣布將通過非公開協議方式認購20億元,同時通過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公開掛牌引入不超過10億元的外部投資。
中國軟件表示,本次再融資金額超過公司自2002年5月IPO上市以來歷年融資總和,是公司成立40多年以來首次對操作系統研發的集中、大規?,F金投入,
根據評估,增資前麒麟軟件股東全部權益價值為83.55億元,增資完成后,中國軟件持股比例從40.25%提升至47.23%。
今年6月,中國軟件獲證監會批復通過非公開發行股票募集20億元,由實際控制人中國電子及所屬企業全額現金認購。
除了控股股東的增資,此次麒麟軟件引入的戰略投資人陣容堪稱豪華。
據悉,戰略投資者陣容包括大灣區基金、中移資本、中石化資本、建信投資等十余家央地兩級產業資本,形成“國家隊+產業龍頭+金融資本”的股東結構。
其中,大灣區基金是本次戰略增資的領投方及牽頭組織方。
中移資本是中國移動股權投資和資本運作的集中管理平臺。值得一提的是,麒麟軟件曾助力中國移動打造了通信行業大規模采用國產操作系統的標桿工程。
中電工融由中電智慧基金擔任管理人,股東包括工銀金融等,工銀金融實控人為工商銀行。建信投資是建設銀行全資設立的一級子公司。
中灣海河則由大灣區基金管理公司中灣資本擔任管理人,出資人包括聯想集團、海河產業基金、惠華基金等。
天津濟灣的股東包括中船投資、濱海新區科技金融投資集團等。其實控人中船集團及下屬成員單位推進操作系統國產化建設,也是麒麟軟件的用戶。
中國互聯網投資基金專注于網信領域投資的國家級產業投資基金。
工融順禧基金由北京國管聯合工銀投資、金融街資本、北股交共同發起設立,由北京國管旗下順禧管理公司作為基金管理人。
此外,中石化資本的實際控制人為中石化。
“參與對麒麟軟件的增資,將有助于中石化在數智化轉型過程中,獲得更安全、更自主的國產操作系統產品和技術支持,同時也為推動國產操作系統在能源行業的規模應用提供助力。”中石化資本指出。
國產操作系統自主創新加速
回溯麒麟軟件的發展歷程,其于2019年12月由天津麒麟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和中標軟件有限公司整合而成。
作為中國軟件旗下最優質的資產,麒麟軟件的主營業務聚焦于操作系統技術的研究、產品開發及產業化推廣,產品涵蓋桌面操作系統、服務器操作系統、萬物智聯操作系統、工業操作系統、智算操作系統產品等。
近年來,公司不斷推陳出新,先后發布“星光麒麟”萬物智聯操作系統、銀河麒麟智算操作系統以及具備AI功能的銀河麒麟桌面操作系統。
在業績方面,2020-2023年,其收入、凈利潤復合增速分別達28%、37%。
2023年,公司營收12.73億元,凈利潤4.22億元;到了2024年,營收進一步增長至14.38億元,凈利潤達5.02億元。
截至2024年末,麒麟軟件總資產達23.2億元,凈資產為18億元。
根據賽迪顧問統計,麒麟軟件旗下操作系統產品連續13年位列中國Linux市場占有率第一名。
民生證券研報指出,公司全面支持飛騰、鯤鵬、龍芯等國產主流CPU,在系統安全、穩定可靠、好用易用和整體性能等方面具有領先優勢,并為黨政、行業信息化及國家重大工程建設提供安全可信的操作系統支撐。
值得注意的是,操作系統的競爭力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生態系統的完善程度。
從技術路線看,國產操作系統正面臨從“分散”到“統一”的歷史性轉折。當前市場參與廠商較多,導致應用開發者需要進行大量適配工作,增加了生態建設難度。
2024年12月,中辦、國辦發文明確提出“加快構建跨終端共享的統一操作系統生態”。
而麒麟軟件此前已采取“一核兩翼三行動”生態戰略,通過培育開發者生態、共建專業生態聯盟以及軟硬件提質行動等多種方式,全方位構建生態體系。
截至2025年3月31日,麒麟軟件已完成硬件適配總量超78萬項,軟件適配總量超554萬項,累計總量超過632萬項;生態適配官網累計注冊用戶數超9.5萬。
在業內人士看來,此次引入中移資本、中石化資本等行業用戶作為戰投,將進一步強化“研用結合”的生態模式,推動產品在真實業務場景中迭代完善,提升生態構建能力。
中國軟件亦表示,麒麟軟件增資擴股,有利于其加大研發,拓寬產品線,優化業務結構,并以資本為紐帶聚攏產業生態,拓展市場空間和應用場景。
募資用途方面,麒麟軟件表示,擬全部用于研發投入,具體包括“移固融合終端操作系統產品研發”“面向云化的服務器操作系統產品研發”“嵌入式操作系統能力平臺建設”三個方向。